重庆市2010年市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科目大纲㈠《综合基础知识》1、政治(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3)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2、法律(1)法理学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2)宪法学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3)主要实体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4)主要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3、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4、科学技术(1)科学前沿问题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5、公文写作(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2)常用公文写作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3)事务文书写作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㈡《管理基础知识》1、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与特性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特性。(2)管理的职能和类型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发展;管理的类型。(3)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管理者角色与类型;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4)管理环境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各种组织的一般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5)管理理论的发展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2、决策(1)决策概述决策的本质;决策的分类与原则;决策的基本步骤;决策的主要方法。(2)预测预测的含义;预测的主要方法。(3)决策与心理决策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决策中的心理压力。(4)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参与决策;群体决策的基本择案规则。(5)计划计划与决策;计划的类型与作用;计划的编制;滚动计划法。3、组织(1)组织概述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组织的类型;组织的功能。(2)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内容。(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4)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概念与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类型;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内容与影响因素。4、领导(1)领导与领导者领导及领导者的含义;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艺术;领导者素质。(2)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3)激励理论激励的含义;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激励技巧。(4)沟通沟通的特点与功能;沟通的过程与流向;沟通网络;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5、控制(1)控制概述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基本条件、特点与功能;控制的类型;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2)控制过程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3)控制方法财务控制;人员行为的控制;综合控制法。6、创新(1)创新及其作用创新的涵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的作用。(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制度创新。(3)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作用与意义。(4)创新的过程与组织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组织。7、管理方法(1)管理方法概述管理方法的内涵与分类;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2)刚性管理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3)柔性管理方法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8、管理绩效(1)管理成本管理成本的构成;管理成本的变动及其原因。(2)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含义;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影响及其控制。(3)管理绩效的评价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评价的方法;评价后的修正。(4)管理绩效的提高绩效不良的原因;绩效提高的方法。9、事业单位及其改革(1)事业单位概述事业单位及其基本内涵;现行事业单位的范围;事业单位发展概况;传统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2)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事业单位改革的历程;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3)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方向;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措施。第一编政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第三章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第四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第二编法律第五章法理学第一节法治理论第二节法的基本理论第三节我国当代法的体系第四节法的运行第五节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第六章宪法学第一节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第七章主要实体法第一节行政法第二节民法第三节刑法第四节经济法第五节商法第八章主要程序法第一节行政诉讼法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第三编经济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节市场经济概述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人分配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十章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第一节中国的国情国力第二节重庆市情第十一章主要国际经济关系第一节国际贸易关系第二节国际货币关系第三节国际投资关系第四节国际经济组织第十二章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第一节地区经济一体化第二节国际经济全球化第三节国际经济协调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变化第四编科学技术第十三章科学前沿问题第一节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第二节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第三节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第四节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第五节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第六节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第七节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第十四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第一节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第二节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第四节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第五节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第六节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第七节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第八节纳米研究第九节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第五编公文写作第十五章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第一节公文基础知识第二节公文规范第十六章常用公文写作第一节决定第二节意见第三节通知第四节通报第五节通告第六节报告第七节请示第八节批复第九节函第十节会议纪要第十七章事务文书写作第一节会议记录第二节简报第三节计划第四节总结第五节述职报告第六节调查报告第七节规章制度第八节贺词第九节感谢信第十节慰问信附录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附录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附录三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第一编政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主要阐述了商品和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垄断资本的经济本质和特征。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性、总体性把握。从人类整个知识的角度看,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在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从而使哲学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科学性,成为完全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各门学科从此变成如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精确的科学性,从而也就能真正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二者一起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科学的物质概念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也清除了旧唯物主义所作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但二者是不可分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一方面都处于绝对运动中,另一方而,又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同物质是不可分的。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的活动,它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特征。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其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外部世界,即没有被反映的对象,也就没有意识。意识的本质进一步证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独立地存在,都必然地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