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词鉴赏考情分析(浙江专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之古代诗词鉴赏(考情分析)考情纵览纵观高考试题,对古代诗词鉴赏的考查呈现出如下趋势:1.从所选诗词的体裁来看,有律诗,有绝句,有词,有乐府诗,可谓形式多样;从所选诗词的朝代来看,有唐代、宋代、金代和清代,可谓纵览千年。2.从所选作品的作者来看,有白居易和王安石这样的大家,也有元好问这样有名的诗人,还有钱珝这样不太有名的诗人。从作品本身的知名度来看,则大多是不太有名的作品。选取非名篇来考查,主要是出于“回避熟悉感,凸显陌生感”的考虑。所以备考中要特别注意有陌生感的诗,不可因为作品是非名诗而忽视。考情纵览3.从分数来看,2010年是6分,近三年增加到并一直稳定为7分,分数一直比较稳定。从题量来看,诗歌鉴赏一直都是两道题。4.从考查方式来看,只有2012年以比较鉴赏的形式来考查,这种考查形式相对难度较大,备考中要多加注意。5.从题型考查来看,浙江卷的诗歌鉴赏近两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第一小题不再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而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内容比较简单,分值为2分。可能是对诗歌意象的提取,也可能是对诗中所描写的时令物候的概括,还可能是对诗中某个句子的迁移,例如2013年诗歌鉴赏第一题就迁移到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考情纵览冻死骨”。这道题虽多以填空题、识记的形式考查,但多建立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看似简单,其实不可小觑。6.在命题的考查点上,对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每年必考,这是诗歌鉴赏题的考查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四年来,浙江卷对形象或意象的鉴赏,尤其是对语言(比如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非常淡化。这提醒我们在备考时要注意弥补空缺,说不定2014年会考查此方面的内容。考情纵览1.[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秦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答案](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古诗文储备。根据诗句中富人与狱中受害妇孺惨状的对比,很容易想到杜甫的这句诗。[答案](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解析](2)本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应从诗中对比的内容、对比的意图及形成的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赏析。•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状态的植物,均以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林①(王安石)漱shù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jīn。因脱水边屦jù,就敷岩上衾qīn。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