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中职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内容1.概述中医学的发展概况。2.说出中医四大经典。3.说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并简述其含义。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正确对待中医学树立科学观,抛弃中医不科学的认识,消除中医难学的恐惧心理,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多提问题,加强实践,努力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为学好中西医结合专业各门功课打好基础2.区别对待中医、西医,培养不同思维,扎实打好基础才能取长补短。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国医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华传统医学理论和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应用的科学,是先人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丰富经验的总结。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其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有着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手段及方法。中医学所体现的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理念和特色,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功不可没,就是崇尚自然、绿色环保、和谐发展的21世纪今天,同样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和青睐,在生命与健康、疾病与防治领域,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概说形成时期发展时期萌芽时期成熟时期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早在3000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的记载•在周代出现了食医(营养医)、疾医(内科)、疡医(外伤科)和兽医等分科•有了除虫灭鼠和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活动。概说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战国时期诞生了《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共18卷162篇。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等,标志着中医学理论形成。其中对人体骨骼、血脉、脏器等的描述,堪称为当时世界医学之最。•同一时期的名医扁鹊,擅长妇、内、儿、五官科,常运用针灸、按摩、汤药、熨贴及手术等法治病,尤其对诊脉颇有研究,被誉为“脉学之父”。•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我国首部临床医学专著。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概说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晋至隋唐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了大量名医、名著。例如:•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晋王叔和著《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著;•《颅囟经》与《产宝》为小儿科专著;•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唐孙思邈的《千金方》,是综合基础理论和临床各学科的巨著;•唐苏敬《新修本草》,是历史上由朝庭颁布的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83年……下一页概说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宋元时期,朝廷几度组织力量编著了《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大型医书。其中《太平圣惠方》有100卷,载方16834首,是理法方药较为系统完整的大型医书,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极具影响。同一时期中医临床医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内、外、妇、儿、五官科争奇斗葩。如钱乙编小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陈自明编《妇人大全良方》,王惟一铸造教具“针灸铜人”并写了《铜人愉穴针灸图经》,宋慈著《洗冤录》,为世界最早法医学专著。11世纪就开始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至16世纪《种痘新书》问世,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先驱。返回上一页概说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明代李时珍,为了进一步明确药物的产地、形态等,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并亲自到各地考证,搜集各种药物标本,参考大量文献,历时27年,写成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书中载药1892种,附方11096首,插图1109幅,勘误并丰富了我国药物学的内容。此书先后被译成拉丁、法、德、英相、俄、西班牙、朝等约38种外国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国家,被誉为“东方药典”。他尊重科学,献身药学事业的精神为后人所称颂。下一页概说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明吴又可创立了传染病病因学的“戾气学说”概念,著成《温疫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清叶天士著《温热论》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薛生白著《湿热病篇》;王孟英著《温热经纬》,他们对温热病的病因、传变、诊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使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为核心的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成为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术体系。下一页概说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绪论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自1949年中医事业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全国各地兴办了中医教育院校,开辟了中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成立了各级中医临床和科研机构。出版了《中医大辞典》、《中药志》、《中医学》系列教材,办起了各种中医期刊。制订中医诊疗国家标准和规范。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医热”、“针灸热”。中医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21世纪世界医学的璀灿明珠。返回进入中医特点概说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绪论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实现的。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等全身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结成一个表里相连、上下沟通、密切联系、协调共济的统一的整体,并且通过精、气、津液的作用,共同来完成人体的生理活动。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各种生物在自然气候影响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2)季节气候对疾病的影响:春季多温病,夏季多泻痢,秋季多疟疾,冬季多伤寒。自然界的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界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3.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特征,人们的年龄、性别、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婚姻状态等特征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爱好和心理因素等,都与社会环境有关,即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绪论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辨证论治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或过程。先辨证,再根据辨证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即为论治,而确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方法和措施称为施护。如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案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个人史、家族史等,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达到辨清疾病原因、疾病性质、病变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证(证机、证候)。辨证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形式有两种,即“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1·中国医药学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2·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都各有特点,但究其最基本的特点,不外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社会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基本特点。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小结•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本草纲目•2.中国历史上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D.伤寒论E.黄帝内经•3.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审因论治D.辨证论治E.标本同治•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张景岳B.华佗C.钱乙D.张仲景E.李时珍•5.最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手术的医家是:•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宋慈E.张景岳•6.李时珍为哪一朝代的医药学家:•A.战国时期B.东汉时期C.唐朝D.明朝E.清朝•二、临床情景化任务•根据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请同学们结合上网查找资料试做一份中国古代医学家(5-10名)人物小传记。目标检测第2章阴阳五行学说第1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2.阴阳对事物属性划分: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的范畴;相对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3.阴阳的特性•(1)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的各自属性加以概括说明,如动与静、水与火、出与入等;•(2)相对性: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热证转化为寒证,寒证转化为热证等;•(3)可分性:可分性是指阴或阳中可以再分阴阳。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阴阳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正如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上升力量与下降力量等。•(二)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其根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三)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各自的力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四)阴阳转化:阴阳的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综上所述,阴阳双方的对立和互根关系是同时存在的,相伴发生的。如果没有互根关系存在,那么事物双方就不可能发生联系,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自然也就不会发生直接的排斥斗争,这也是阴阳学说的对立依存法则。阴阳双方的消长与转化,是事物发展的量变到质变关系。阴阳的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开始),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二)说明人体生理功能: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学说用来说明病理变化,是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破坏了阴阳的动态平衡,出现阴阳偏胜或偏衰的结果。•(四)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病症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用“阴证”和“阳证”加以概括说明。(五)用于疾病的治疗:由于阴阳偏胜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第2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1.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是指运动变化。•2.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并且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五行之间的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人们最初认为,木性可曲可直;火性炎热;土性为湿,能生长庄稼;金性坚硬;水性寒凉润下。木能生火;火能燃烧草木而化为灰土;土中埋藏着金石;金属可烧炼成液态;水能促使草木生长。木能吸收土中养分;火能融化金石;土能堵截水的流动;金属制做刀斧可以砍伐草木;水能熄火。由于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内在关系,则成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源。2.五行的归类推演:•五行的归类推演,是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把事物不同的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之中。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由于肝主升发喜条达,与木的生发特性相似,故肝归属于木;心阳能温煦全身,与火的阳热特性相似,故心归属于火

1 / 4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