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古汉语工具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字典(南开)《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作者許慎(約西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縣東)人,我國東漢著名的經學家和訓詁學家。《說文》本文十四卷,是對文字的解說;又敘目一卷,闡述了作者對漢字的起源及其流變的看法,闡明了他關於六書的理論,以及撰作《說文》的緣由、原則、體例等。說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另有重文(包括古文、籀文、俗體、或體、奇字等)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解說文字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所收之字按文字形體及偏旁構造分成五百四十部,這也就是後來所稱的部首編排法。部首又依照“據形系聯”的原則把形體相近的排列在一起。每部中的字則主要依據意義排列。每字下面的解釋是“先義後形”,大抵是先講該字的本義,然後根據六書的法則來說明其形體結構,有時列出異體,用形旁聲旁或“讀若”來說明讀音。有時收錄異說,引經據典證明其說。《說文》收集了大量兩漢時期的單音詞,基本上反映了兩漢時期漢語辭彙的面貌,保存了漢以前的古音古義,是研究上古漢語和辭彙的重要資料。另外,它確立了六書的理論,創立了文字原則的部首系統,對後世的文字學影響非常大。但它對某些字的字形有誤解,或拘泥於字形解釋字義,有些牽強附會的地方,並具有儒家觀點,雜以迷信成分。後世研究《說文》的著作非常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徐鉉校定《說文》為“大徐本”;徐鍇的《說文解字系傳》為“小徐本”,是說文最早的注本。到清代還有著名的“《說文》四大家”: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號茂堂,江蘇金壇人。其著作為《說文解字注》,成就很高,對訓詁學的理論和方法都有新的發展,被當時的學術界漢認為解釋《說文》的權威性著作。其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闡發了《說文》的體例;二、揭示了形、音、義的關係;三、說明詞義的引申、假借和變遷;四、注意辨析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是四大家中成就最高的。桂馥,其著作為《說文解字義證》,凡五十卷,其目的在於徵引群書來印證《說文》的訓釋,材料豐富,對訓詁研究作用很大。王筠,其著作為《說文句讀》,力求簡約,便以初學。他另有關於《說文》的著作是《說文釋例》,主要闡發《說文》的體例,使之更加系統化。朱駿聲,其著作為《說文通訓定聲》博大精深,以聲音、訓詁相通之理闡明《說文》,甚為詳密。《康熙字典》(清)張玉書陳廷敬,1958年中華書局影印同文書局本,附《字典考證》《康熙字典》是清朝政府召集學者集體編纂的,因為是作於清康熙年間,因而取名。這本字典是在明代梅膺祚《字彙》、張自烈《正字通》兩書基礎上加以增廣訂正而成,收字47035個,比前述兩部字典多出一萬多字,幾百年來成為我國最大的字典,直到1915年《中華大字典》出版才超過它。《康熙字典》仿照《字彙》、《正字通》的體例,分為子丑寅卯……十二集,部首也設為214個。正文前有等韻、檢字、辨似,末附補遺、備考,收遺漏和無可考證的字。部首和同部首的字都以筆數為序排列。每字下先注音後釋義。注音以《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洪武正韻》的反切為主,這些韻書未收的字,採用其他的書。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除了僻字僻義之外,一般都引證古書用例。這些用例幾乎都是最早的例證。先列本音、本義,後列別音、別義。每一字的別體、俗體、偽字,附列在注釋之後。由於是古代的字典,釋文未加標點,初學有一定的困難。本書序文自稱這部字典是完美無缺的,“一音一義之可采者,摩有遺逸”,實際上缺點和錯誤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l)徵引了不少的書證,但錯誤很多。清人王引之的《字典考證》、日人渡部溫的《康熙字典考異正誤》都可參考。(2)音切和義類羅列甚多,但未加細密區分,往往使讀者無所適從。王力的《康熙字典音讀訂誤》(中華書局1987年版),可以參閱。(3)依古書釋義,忽略了今義,對後世的通俗用法,多未說明。這部字典收字多,在普通字典中查不到的冷僻字,在這裏一般可以查到;音切和字義搜羅相當豐富,字義一般都引證較早的古書例句,這些材料都可供參考。因此,這部字典雖然缺點很多,但對我們閱讀古書,還有一定幫助。《中華大字典》歐陽溥存等編,1915年中華書局初版,後出縮印本。1958影印本,刪去舊本的篆字譜。1978年重新影印,刪去題詞、敘和《切韻指掌圖》。這是一部大型的字典,收四萬八千多字,比《康熙字典》增加一千多字,並校正了《康熙字典》的二千多條錯誤。這部字典在我國早期字典中是收字最多的一種,解釋字義比較簡明,對閱讀古籍有參考價值。這部字典按部首編排,分二百十四部。部首沿用《康熙字典》,只是次序稍有變動。書前有筆劃檢字表。每字頭注一個反切,以《集韻》為主,《集韻》未收的,再另外採錄《廣韻》等書。反切下注直音和《詩韻》韻目。釋文以“。”號斷句,較便於初學。本書以《康熙字典》為基礎,但在許多方面超過了《康熙字典》,主要有:(1)比《康熙字典》收字多,並兼收重要詞語。(2)反切用《集韻》,不象《康熙字典》兼收各韻書反切,令人無所適從。(3)字義分條列舉,標明序號,大致先列本義,次及引申、假借,條理清晰。而不是象《康熙字典》那樣把各個義項全部排列在一起,不容易分辨。(4)引證簡明,易於瞭解。在使用《康熙字典》和《中華大字典》時,遇到《康熙字典》釋義不明或過於簡略之處,可查《中華大字典》,而《康熙字典》未收之字,也可試查《中華大字典》。《中華大字典》吸收了一些清代學者研究文字、音韻、訓詁的成果,修正了不少錯誤。因此,就查考生僻字來說,用《中華大字典》比《康熙字典》簡便。在查檢過程中,我們可以把這兩部書互相參用,以定取捨。此書缺點錯誤也不少,如義項繁瑣而未加歸納綜合,以致有些條目界限不清,甚至重複。沿用錯誤舊說,未加校正。隨意刪節引文,解釋往往不夠詳盡,引用書名不一致等等。《漢語大字典》徐中舒主編,8卷,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卷,此後陸續出版,至1990年出齊。《漢語大字典》與《漢語大詞典》一樣,都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點科研項目中擬定的兩部大型詞書。《漢語大字典》是漢字楷書單字的彙編,收錄楷書單字54678個,全書計2500萬多字。與《漢語大詞典》一樣,按新定的200部首排列。吸收古今研究的成果,注意漢字的形、音、義的密切配合,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發展。在字形方面,于楷書單字條目下收錄了能够反映形體演變關係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隸書等形體,幷簡要說明其結構的演變。在字音方面采取三段標注法,即于楷書單字下用漢語拼音字母標注現代讀音,幷列出中古音的《廣韵》(《集韵》)反切,注出聲、韵、調,標注上古音漢韵部。在字義方面,注意收錄常用字的常用義,還考釋常用字的生僻義和生僻字的義項,幷適當地收錄了複音詞中的詞素義。做到義項完備、解釋準確,凡在古今著作中有書證,並可據以確立義項的,都—一分列。本書以楷書單字為字頭,並根據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則在單字下酌收少數複詞。收字以歷代辭書為依據,並從古今著作中增收部分單字。釋文和現代例證用簡化字,其餘用繁體字。單字條目的組成一般包括字頭、解形、注音、釋義、引證。對於多音多義字,以(一)、(二)、(三)……的形式分列。多義字一般按照本義、引申義、通假義的順序排列。對于單字的詞性,只注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以及其它虛詞的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則不注。引證包括書證和例證。引用的書籍,一般用通行本。此外,有些名物字,則附插圖,以助釋義。本書各册卷首有《部首表》、《新舊字形對照舉例》以及《檢字表》等。從檢索方法看,似乎缺少一種音序索引。《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中文系本書編寫組編,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一版。提高古籍的閱讀能力,最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掌握古漢語的常用詞。這部字典正是為學習掌握常用詞而準備的。這部字典收古漢語常用字3700多個(不包括異體字),另收難字約2600多個,按漢語拼音字母音序排列,書前附有《漢語拼音音節索引》和《部首檢字表》。一個字的多種意義,不論讀音相同與否,都排列在一個字頭下。字頭下用漢語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釋義是先列本義(或基本意義),然後依次列弓申義、假借義。在一些字條下,有時標明“注意”,指出在詞義的歷史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地方。有時標示“辨”,對同義詞或近義詞進行辨析。附錄《難字表》、《古漢語語法簡介》、《我國歷代紀元表》三種。其中《難字表》收字2600餘個,是正文的補充,附有拼音和簡單的注釋,而無書證。《古漢語語法簡介》簡單介紹了古今漢語不同之點以及本字典使用的一些語法術語。這部字典在解釋詞義時,注意詞義的概括性和各義之間的內部聯繫,注釋通俗簡明,較好地協調了通俗實用和學術研究這兩者的關係,對於古漢語的初學者,不失為一部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古文字工具书《甲骨文編》甲骨文單字彙編,舊版為孫海波所編,1934年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石印手寫本線裝4冊,收錄兩千多字。新版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委託孫海波根據新資料修訂而成,196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精裝1冊,1982年重印。新版的《甲骨文編》共收5043字,較舊版的體例和材料都有較大的改變和增加,在考釋上採納了新的研究成果,甲骨刻辭中所見的已釋和尚未釋出的單字大致齐备。全書分正編和附錄兩部分:(1)正編,收已辨認或隸定的甲骨文1723字,(其中見於《說文》的941字),按《說文》次序,分編為14卷。《說文》未見之字附於各部之末。此外,收合文37組,另作一類。(2)附錄,收不可識之字2949字。合文及附錄的每一個字頭,都編有順序號。字頭先列《說文》篆文或隸定,以下備載摹錄的甲骨文單字原形,注明出處,并尽可能附录有關字形或用例的簡注。有的甲骨文字虽然为《說文》所無,但可以按偏旁隸定者,仍用徐鉉新附之例,附於各部之後,注明“從某從某,說文所無”,並標明隸定的字體。有些出現次數不很多的單字,幾乎每見必錄。所以本書不但可供識字和研究之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索引的作用。本書資料豐富,考釋也較審慎,是學習和研究殷墟甲骨文的重要工具書。但仍有摹錄和釋字等方面的失誤。出版後,新出資料較多,亟待重新編錄。金祥恒編《續甲骨文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影印手寫本線裝4冊,是補充《甲骨文編》舊版的。卷末附《引書簡稱表》(計收書40種)及楷書筆劃《檢字》。《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這部字典共約收入1070字,是在《甲骨文編》(正、續)和《甲骨文字集釋》的基礎上,採擇近年古文字研究及攷古發掘的新成果而編摹的。蒐集字形方面,在統覽每一字全部字形的基礎上精選有代表性的字形,按斷代標准分列於各時期之下,以便於了解文字字形演變的特徾。在文字攷釋方面,博採衆家之長,不囿於一說,擇善而從,實事求是。如果說《甲骨文編》是只列字形資料,甚少解釋的話;那麽《甲骨文字典》跟它的最大區別就是不但開列了字形,而且加上了訓釋。在《甲骨文字典》中,所錄的甲骨文字,按《說文》部首排列。入錄的字按通常的五期斷代法分期排列,各標出處。接下來就是“解字”,分析字形結構。其次是“釋義”,分條解釋,所引文句,均附釋文。見於《說文》之字,標出小篆;不見於《說文》者,以楷書標出,附於各部之末,全書不另列《附錄》。釋義中多有新意。卷首目錄據《說文》編排可資檢索,卷末附楷書字體筆畫索引更方便初學。《金文編》容庚著,1925年貽安堂石印自寫本,線裝五冊,1938年補訂重版,1959年由科學出版社增訂精裝本一冊。作者晚年繼續增訂,馬國權、張振林先後協助。1983年容庚逝世,由張振林續成,於198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增訂精裝本。這是一部商周金文的單字彙編。本書采自近四千件銅器上的銘文,收錄的金文亦分正編、附錄兩部分:正編按《說文》部首分14卷,錄殷周金文,收可識之字2420個,重文19357個;附錄共收不可識或存疑字1351個,重文1132個。每個字頭都編有順序號,字頭上方標出《說文》篆文,字頭下注楷體字體,然後排各器金文異體,並注明來源。排列均按字形及時代先後。對於《說文》不載的字,只作隸定。間附說明。本書考釋不多,但都較爲中肯,利用此書,可以辨識金文形體,還可以明確一些文字訓詁問題。書未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