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中国与新加坡的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一.选择新加坡进行比较的原因二.中新两国电子政务现状比较三.分析中新两国电子政务建设差异存在因素四.归纳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五.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一.选择新加坡进行比较的原因1.新加坡与中国都地处亚洲,且在新加坡居住的华人占总人口的76.9%,两国关系密切;2.新加坡政府从1981年起开始推行政府服务电子化,短短的20余年,新加坡在电子政务领域取得的成绩显著;3.新加坡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借助于市场机制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工程不同,新加坡的电子工程系统基本由国家控制,没有私营企业参与;二.中新两国电子政务现状比较(一)从地位上进行比较(二)对待服务对象的比较(三)发展程度的比较(四)应用层次的比较(五)从政府网页设计进行比较(一)地位上的比较: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在亚洲独树一帜,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其他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借鉴的典范。中国的电子政务与国外的电子政府建设现状相比,目前国内的所谓的“电子政府”只是建立起一个“躯壳”,只重视网页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忽视政府对公众服务的信息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这远远没有达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back(二)对待服务对象的比较新加坡政府提出把“公民当成客户一样对待”,其宗旨是“以公民为中心”,即让各个政府部门的服务无缝集成,为公民提供服务。要实现电子政府,需要从根本上明确,如何利用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提升内部流程效率,提升政府与公民个人和商业团体间的互动效率。为此,根据公民的需要调整办公流程,而不是让公民根据政府的流程办事。中国:重电子轻服务中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在“政务”的实现方面,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back(三)发展程度的比较新加坡:“一站式”网上办公新加坡的电子政务中,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找到。该政府站点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从逻辑上看仍然清晰明了,栏目的设置让人一目了然。中国:应用项目发展滞后中国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应用项目发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是最为突出的问题back(四)运用层次的比较新加坡:实行三维虚拟社区新加坡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电子公民中心是一个三维虚拟社区,“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九个驿站,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府服务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日趋完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中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我国多数的电子政务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back1.从主色调来看:新加坡——冷色调(蓝白搭配)使主页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中国——冷暖色调搭配,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人以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不过显得凌乱,甚至有点刺眼;2.从简洁度来看:新加坡——整洁、干净、主次分明,利用有限的空间将各种文字和图片有效组合在一起;中国——页面较长,文字太多,信息量过大,显得沉闷,缺乏生气;3.从内容上看:新加坡——提供公众的在线服务为主,实务性强;中国——以宣传为主,缺乏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起步早,政府统筹,协调,高效运作起步较晚,政府有计划,但落实不到位新加坡中国1.历史因素①1981年开始实施电子政务的建设;②在过去的20余年,新加坡计算机委员会实施4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分别为“公务员计算机化计划”、“国家信息技术计划”、“IT2000计划”、“ICT21计划”①1985年召开“全国第一次办公室自动化规划讨论会”②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金工程”③20世纪90年代末期“政府上网工程”④21世纪初期“三网一库”三.中新两国电子政务建设差异存在因素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历史新加坡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在过去20多年中,新加坡计算机委员会实施了四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为政府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1981-1985年,实施公务员计算机化计划,为各级公务员普遍配备计算机,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并在各个政府机构发展了250多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政府机构办公自动化。第二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1986-1991年,实施国家信息技术计划,建成连接23个政府主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这些部门的数据共享,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开展电子数据交换。目前,新加坡是全球少数几个率先在对外贸易领域推行电子数据交换,实现无纸化贸易的国家之一。第三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1992-1999年,在公务员办公计算机化和国家信息技术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了其目标是将新加坡建成智慧岛的IT2000计划。1996年,新加坡宣布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Singaporeone),并于1998年投入全面运行。第四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2000-2005年,实施“资讯通信21计划”,使计算机与通信相互渗透,继续推动政府、企业和家庭上网,把“电子服务”的目标提升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府”,全面实现政府服务电子化,使新加坡成为数字经济繁荣昌盛的全球资讯通信中心。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多个部、委、办、局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宣布正式启动,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近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许多地方政府都将政府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2001年12月2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政府信息化先行”的方针,明确了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的政策方向。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特别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中办17号文件下发,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在此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因此,17号文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由此可见,中国电子政务的起步较晚,政府也没有系统的规划标准,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仅仅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新加坡中国2.经济因素经济发达,政府资金充足,大量资金技术投入属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资金有限3.技术因素政府重视软件环境的建设,网络技术发展快,网络个性化服务广面临缺少统一技术标准,核心技术尚未掌握4.社会因素政府威望高,公众信服政府政府威望不高,公众怀疑政府5.政府信息网络6.法规建设四.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1.独特的互联网发展模式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新加坡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新加坡政府一直努力扩充宽带,重点放在建立贯穿电话和有线电网络的高频光纤线路上。他提供即时视频、有线新闻、远程学习、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服务,新加坡90%的家庭每月支付大约21美元就可以使用这条线路。2.善于制定明确目标,推进具体策略例如:2006年以后,新加坡进行“iGov2010计划”,为了实施这个计划,新加坡政府马上确定了4大推进策略,即提升了电子服务的普及性和多样性,增进民众在电子政务中的参与度、强化政府的能力和协同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优势。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与政府的统筹协调和高效运作密不可分。3.由国家控制,信息安全性高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由国家控制,既可以保证网络安全,也可以保证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4.有一套分工明确、衔接紧密,以“决策慢、行动快”为特色的治理体系追求分层管理、分类处理的效果:治理结构纵向到顶,横向到边。最高可到国家领导人,并可通过常任秘书委员会协调所有政府部门的行动;管理层次分明,责任主体明确。ICT委员会、公共领域ICT指导委员会、公共领域ICT审查委员会分别负责提升整体应用效益、信息化工作措施、信息化项目管理三个问题,由上至下执行,也可由下至上报告请示;调控手段清晰,贯彻力度强大。一般重大问题经过四个委员会的慎重决策,周期比较长,但避免重复返工,且由于对问题的研究有较充分的提前量,总体上呈现“决策慢、行动快”的稳健发展格局。5.有一个集中式指导与分权式执行相结合,以“两杠杆、一纽带”为特征的运作机制新加坡各级政府部门及法定机构均有CIO,且都有IDA派驻的业务人员,有些CIO直接由IDA派驻人员担任,CIO和派驻在各部门的IDA官员,业务上直接向提供服务的部门领导负责,技术上向IDA报告。新加坡实行“精英治国”政策,全国有200多名精英统率着政府各部门,并且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握有重权的精英对跨部门协同有很高的认识和操作能力。6.有一组前瞻性强、持续连贯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新加坡非常注重构画共同认可的信息化发展远景,引导发展方向,体现战略意图。IDA负责电子政务副局长在谈到成功经验时说,在跨部门协调中,首先是确定共同的实现目标,围绕着共同目标再商量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阻力会比较小。新加坡先后推出了五个全国性ICT策略计划和三个电子政府计划。7.以建设生态系统的理念和实施原则,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新加坡把电子政府放在一个生态系统建设的高度。一是把电子政务(新加坡称为电子政府)作为提升政府整个管理服务效率,促进电子化经济建设的举措;二是把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化应用、民众电脑技能培训等同步推进;三是把每一项电子政务项目从需求到流程、到协同方式进行综合优化;四是认为“电子政府不是一项自己动手的计划”,政府致力于核心事务,与企业建立外包等合作关系,促进产业发展。因此,新加坡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已有1600个项目均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1、政府高层强烈支持与清晰的发展目标是电子政府成功的前提。2、规划电子政务,保持信息流畅,合理安排与使用人力与物力资源;不照搬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以公民为中心,真正做到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服务,即政府根据公民的需求而提供服务,而不是让公民根据政府流程办事4、强化公务员能力培训。人才培训是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之一,关系到一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电子政府的形象。5、普及网络,尽量做到无人被排除于电子政务之外,政府投入补助,缩小贫富差距,解决“数字鸿沟”问题。6、规范标准,完善电子政务的基础条件。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