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专项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第一节编制依据………………………………………1第二节工程概况………………………………………1第三节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2第四节施工流程及工艺………………………………4第五节质量目标及保证体系…………………………8第六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2第七节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投入安排…………19第八节施工通病及处理方法…………………………20第一节编制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本工程施工图、联系单及相关文件。第二节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温州市五仑头二期地块1—5#楼安置房工程建设单位: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勘察单位: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设计单位: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温州浙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峰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五仑头二期地块1—5#楼安置房工程位于温州市江滨西路五仑头,本工程北面为江滨路,东面为广化路。该工程建筑占地面积7187㎡,共五幢6~23层,总建筑面积:67012.68㎡,1#楼-5#楼均为一层地下室,1#楼建筑面积为20352.6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74.5米,地上23层。2#楼、3#楼建筑面积为17470.17平方米,建筑高度为68.2米(结构高),地上21层,裙房2层。4#楼建筑面积为10296.87平方米,建筑高度46.4米,地上15层。5#楼建筑面积为3464.99平方米,建筑高度18.8米,地上6层。总工期为980日历天。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为六度。本工程桩基础均为机械钻孔灌注桩,桩长为38~44米,桩径分别为600mm、700mm,共896根,其中桩径600mm为530根,桩径700mm为366根,桩身砼强度等级均为C25。桩型为端承摩擦桩,1-4#楼及附楼桩端持力层进入(5)卵石层1000mm,5#楼桩径600mm桩端持力层进入(6)-3中风化基岩600mm,5#楼桩径700mm桩端持力层进入(6)-3中风化基岩700mm。砼充盈系数不小于1.1,孔底沉渣小于50mm。第三节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一、场内地质情况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属浙东南沿海平原。根据地质报告所体现深度范围内,地层由杂填土、粘土、淤泥、淤泥夹粉砂、淤泥质粘土、粘质粉土、卵石、中砂、风化基岩等10个工程地质层和10个亚层组成,具体勘察成果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①层杂填土:杂色,以砼、碎石块、砂砾、粘性土、生活垃圾等组成,局部为素填土;温~饱和,松散~稍密,中~高压缩性;层厚0.40m~4.40m,层底埋深0.40m~4.40m,各孔均有分布。①1层粘土:灰褐、灰黄色,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腐植物碎屑,软塑~可塑,中~高压缩性,底部逐渐向淤泥层过渡;层厚0.30m~1.40m,层底埋深1.50m~2.60m,层底高程1.80m~2.74m;除Z2~Z6、Z12、Z14、Z15孔缺失外,其余各孔均有分布。②1层淤泥:青色、灰色,含腐植物、贝壳碎片、流塑,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层厚0.80m~2.70m,层底埋深2.40~5.10米,层底高程-0.56~2.04米,仅Z4、Z6、Z12孔有分布。②2层淤泥夹粉砂:青色、灰色,含少量腐植物、贝壳碎片、流塑,高压缩性,高灵敏度,粉砂为薄层松散状。层厚4.40m~21.8m,层底埋深5.80m~26m,层底高程-21.71m~-1.31m,场区内由西北向东南厚度逐渐变薄。②2层淤泥:青色、灰色,含少量粉细砂、腐植物、贝壳碎片、流塑,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层厚7.8m~26.7m,层底埋深25.00m~28.50m,层底高程-24.32m~20.85m;仅Z2、Z3孔缺失。③层淤泥质粘土:灰、浅灰,含少量腐植物和贝壳碎屑,夹有少量粉细砂薄层。力学性质较上层稍好。流~软塑,高压缩性;层厚7.80m~26.7m,层底埋深25.00m~28.50m,层底高程-24.32m~20.85m;全场分布。④1粘质粉土:浅色、灰绿色,含少量腐植物,夹薄层粉砂,局部为粉质粘土,稍密状,饱和,中~高压缩性;仅Z33孔有见,层厚2.10m,层底埋深41.70m,层底高程-37.53m。④3层卵石:灰、灰黄色,颗粒极配良好,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密实状。低压缩性,颗粒20mm含量一般大于50%,原岩成份为火山岩,岩性以凝灰岩为主,粒组含量标化大,颗粒呈强~中等风化。本层北厚南薄,层厚0.10m~15.10m,层底埋深36.9m~55.40m,层底高程-50.86~32.52m。④31层圆砾:仅见于G4孔的43.50m~47.20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⑤1层卵石层中,浅灰、青灰色,颗粒呈强~中风化。稍密~中密,低压缩性。④31层中砂:仅见于Z26孔的47.20m~49.10m,浅灰色,局部为砾砂,饱和,稍密,低压缩性。⑤1层粉质粘土:仅见于Z4孔的55.40m~58.00m,灰色、浅灰绿色,含少量腐殖质,不均匀的夹有粉细砂;可塑,中压缩性。⑨层含碎石粉质粘土:仅见于Z4孔的58.00m~60.00m,灰色、灰黄色,土性呈稍密,碎砾石中~强风化状态,粉质粘土软~可塑,中高压缩性。⑩1层全风化基岩:灰黄色,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有一点残余强度,风化特征明显,风化裂隙发育,遇水易软化,已完全风化成粘性土、粉土、砂性土状,局部见有强风化残留体,揭露层厚0.70m~2.30m,层底埋深55.10m~62.30m,层底高-57.56m~-50.46m。⑩2层强风化基岩:仅见于Z4和Z25孔,浅灰色,属硬质火山岩,呈碎块状,不易折断,可敲碎,呈饱和,低压缩性层厚0.30m~0.60m,层底埋深51.70m~62.90m,层底高程-58.36m~-47.23m。⑩3层中风化基岩:浅灰、暗灰绿色、肉红色,属硬质火山岩,岩心呈块状、柱状,岩石为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场地南部埋藏浅,北部仅Z4、Z13孔予以揭露,本层未钻穿,揭露厚层3.00m~8.10m,层顶埋深36.00m~62.90m,层顶高程-58.36m~-31.82m。二、场内水文情况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埋藏条件和分布情况分为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基岩裂痕水三类,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素填土、粘性土、淤积软土中的孔隙潜水,其透水性与土层的颗粒组成有关,地下水迳流条件较复杂,其水位受瓯江水位、季节变化、大气降水、人工排水等因素影响,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58m~1.75m,高程为2.80m~3.81m(1985国家高程基准)。杂填土具强透水性,为含水层,其余粘性土具弱透水性,属弱含水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邻近地表水体补给,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根据地区经验,本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在1~2m。第四节、施工流程及工艺一、钻孔灌注桩(一)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放样定位清除障碍物埋设护筒制浆钻机就位选择钻进参数钻进成孔泥浆循环一次清孔泥浆外运运送钢筋笼下钢筋笼制作钢筋笼下导管检测拼接导管二次清孔质量检测泥浆排放砼灌注运输商品砼起拔护筒试块制作回填桩孔图1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方法1、放样定位:工程开工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样点坐标和施工图轴线及桩位布置情况,在场地内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依据控制网测放各桩位中心点。2、埋设护筒:护筒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大100mm,长度应满足护筒底进入粘土层不少于0.5m的要求,护筒顶端高出地面0.2m,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护筒埋设偏差不超过30mm,护筒四周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3、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必须稳固、周正、水平,确保“天车、转盘中心、桩位中心”三点成一线,钻机的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误差不大于10mm。钻孔灌注桩排桩采用跳打法施工。4、钻进成孔:针对本工程的地质特点:施工选用GPS-15、GPS-20型钻机,钻头选用单腰带三翼刮刀钻头,机上钻杆安装导向钢丝绳,减轻机上主钻杆回转钻进时的晃动,使钻进平稳、孔壁完整、钻孔垂直。GPS-10、GPS-15、GPS-20型钻机为“自打自灌”式钻机,即该钻机成孔结束后,仍作为下放钢筋笼、下放导管、清孔直至灌注混凝土的主机使用。在成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利用钻进过程中钻头对泥土的搅拌作用自然造浆,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泥浆的比重进行调节,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20~1.35之间,泥浆在循环过程中在孔壁表面形成泥皮,泥皮能对孔壁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孔壁坍塌。在钻进持力层和终孔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样并对照勘察报告分析鉴定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并真实做好相应记录,同时提交监理单位确认签证。5、一次清孔:在钻机钻至设计孔深后,将钻头提离孔底300-500mm,慢转,开足泵量进行第一次清孔,重点是搅碎孔底较大颗粒的泥块,同时上返孔内尚未返出孔外的钻渣。6、钢筋笼制作与安放(1)、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在现场分节制作,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点焊加固,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表1规定: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主筋间距±102箍筋间距±203钢筋笼直径±104钢筋笼长度±100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制作好的钢筋笼,即进行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2)、钢筋笼孔内安放:钢筋笼在孔口焊接,单面焊≥10d,焊缝高度≥0.3d,焊缝宽度≥0.8d。两段笼子应保持顺直,同截面接头不得超过配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钢筋焊接完好后,应缓慢下放至孔内,严禁砸笼,隔4m在钢筋笼四周均匀设立3个水泥保护块,钢筋笼下放至预定位置后,应在孔口固定,以防钢筋笼上窜。7、下导管(1)、导管的选择:采用丝扣连接的导管,其内径Φ250,底管长度为4m,中间每节长度一般为2.5m。在导管使用前,必须对导管进行外观检查、对接检查和压水试验。①外观检查:检查导管有无变形、坑凹、弯曲,以及有无破损或裂缝等,并应检查其内壁是否平滑。②对接检查:导管接头丝扣应保持良好。连接后应平直,同心度要好。③压水试验:在连接后导管内先加30%的清水,然后一端密封,另一端通过空压机加压到0.5~0.6MPa,维持压力不变,滚动导管看是否漏水,时间持续15分钟。经以上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导管应严禁使用。导管长度应根据孔深进行配备,满足二次清孔及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需要。(2)、导管下放:导管在孔口连接应牢固,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卡挂钢筋笼和刮撞孔壁。8、二次清孔二次清孔采用正循环法,导管下好后立即进行二次清孔,当孔深和沉渣达到要求后立即在30分钟内浇灌混凝土。9、砼灌注(1)、商品砼:开工前应对商品砼厂家的资质和生产能力进行考察,选用信誉好,质量好的商品砼厂家作为供应商。(2)、在清孔时应告之商品砼厂家需要商品砼的数量、强度等级及要求厂家随车提供技术资料等。在砼车到达后对商品砼的数量与资料核对,对商品砼进行抽样检查,并作坍落度试验。在28天后厂家应提供其商品砼质量证明文件。(3)、砼灌注:由商品混凝土运输车直达孔口,运输车出料口直接倒入料斗内。料斗装满后(料斗内混凝土量须满足埋住导管底部2m以上的要求),钻机副吊向上拉脱隔水栓,混凝土在自重情况下灌入孔底,埋住导管底部,同时,砼车不间断向料斗内放混凝土,完成初灌。导管应逐节拆卸,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砼面,并做好水下砼灌注记录;灌注砼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灌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应反复插捣,保证桩身砼的密实度。(4)、在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a.开灌前,底管离孔底距离应保持在30-50cm,灌注时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6m,严禁将导管提离砼面。b.拆管前班长应测量孔内砼面,核实混凝土数量,确定后可以拔管,并作好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