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全2015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原始密码——《山海经》注评廖蓝胜著作者简介廖蓝胜,男,壮族,1975年11月25日出生于广西上林县乔贤镇横岭村六朋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自幼与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原国民党军官,新中国成立后解甲回乡务农的老学究蓝景辉(1906-1995年)为邻,听到大量珍贵史料,产生了要破译《山海经》的想法。但由于父母多病,只差半年就大学毕业的哥哥突然病故的原因,廖蓝胜初中毕业后就因家贫回乡务农。生活的挫折并未让廖蓝胜放弃梦想,父亲病故后,廖蓝胜于2006年到广东打工,其后几年中一有空便研究《山海经》,终于写成了《原始密码——〈山海经〉注评》。1原始时代世界面貌的密码——《山海经》(代序)早在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之前,美洲早已有亿万印地安人在那里世世代代居住了几千年,并在那里创造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一系列辉煌的文明。这些印地安人与中国等东亚人一样,同为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种人。人们不禁提出疑问:几千年前世界还处于原始时代,交通落后,那时印地安人的祖先又是如何渡过浩瀚的太平洋的?后来的几千年里又为何与亚洲断了来往?如今太平洋上一些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小岛上,竟有如复活节岛巨大石像群等一系列巨大的人工工程,这些工程是什么人建的,他们后来又到那去了?在欧洲,也传说古代大西洋中,曾有叫阿特兰蒂斯(又称大西国)的史前文明,但为什么现在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几千年里,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灾难与变化?科学家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这个问题,他们的目的就是研究总结地球这个人类唯一的家园的地理、气候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类现在与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一些科学家提出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陆漂移等假说。但这些科学家掌握的资料是不全面的,很多自然与历史之谜至今无法解释。其实,这么多科学家花了几百年时间,耗费了不知多少亿元的科研经费都未能正确解释的谜,中国却有一部古籍可以给出能让人信服得多的解答,这部古籍就是初撰于尧舜禹时期的《山海经》。由于尧舜禹时期的语言语法与现在相比有很大差异,尧舜禹以后到现在的几千年中世界地理、气候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秦始皇时又将大量相关的史料焚烧等原因,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无法读懂《山海经》这部古代的科学考察报告,有些人甚至将《山海经》列为迷信类书籍。我曾与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原国民党军官、新中国成立后解甲回我所在的广西上林县乔贤镇横岭村六朋庄居住的老学究蓝景辉(1906~1995)为邻,了解到大量珍贵的史料。根据史料,早在伏羲时代至尧舜禹时代,中国先民的足迹就已遍布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山海经》就是当时写下的科学考察报告。根据有关资料,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由于太阳活动处于低潮,发出的热量较少,于是地球的南北极与高原、高山上形成大量冰川。距今约五千年左右,太阳活动突然加剧,发出大量热能,地球突然由寒冷变成炎热,大量冰川融化,冰蚀作用产生的大量砂石堆积到河道上。融化的冰川水与降雨因堆积的沙石阻拦,无法流入海洋而滞留在原本是人类家园的陆地上。特别是中国,由于位于2“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侧,更是洪水滔天,(基督教的《圣经》也记载了当时发生大洪灾,只有诺亚一家因提前建造了“方舟”,才幸免于难的故事)。当时人们只能有两个选择:一是联合起来战胜洪灾。以中国为例,人们主动突破氏族的界限,组成部落,然后组成了中华部落联盟,这就是中国的前身。二是流浪他乡,寻找新的家园。据物质守恒定律,由于大量的水滞留在现在的陆地上,当时四大洋的水也就比现在少得多,海平面也因此比现在低。现在太平洋的一些海岭当时是露出水面的岛屿,现在仍是岛屿的当时面积则大得多。由于有这些岛屿作给养补充点与避风港,当时中国的两任最高首领帝喾与帝尧都曾亲自率人远赴美洲等世界各地考察,最后都死在出国考察的路上,他们的陵墓据考证均在南美洲西面的复活节岛上。后来帝舜继任中国最高首领、大禹任其副手时,终于写成了《山海经》这部科学考察报告的前九篇。再后来,随着世界各地治理洪水渐见成果,原本滞留在陆地上的洪水被排到海洋中,海平面逐渐上升,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由于不再有众多的岛屿作为给养补充点与避风港,人们再也无法乘简陋的小船来往于亚洲与美洲之间,美洲于是与其他大陆断了来往。以上论点有证据吗?有,而且有五大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据之一是美洲的印地安人与东亚人同为黄种人这一铁证足以证明古代亚洲人是能跨过太平洋到达美洲的。证据之二是根据用现代测绘技术画出的世界地图,现在南太平洋中的许多海岭、暗滩、暗礁距海平面深度仅几米,假如海平面下降两百米,就会出现许多面积不小的海岛,那样从亚洲乘小船到美洲确实可以实现。证据之三是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群表明,复活节岛曾是亚洲人来往于美洲的中转站。证据之四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禹之序九州是也……。”另据《史记·五帝本纪》等史料,五帝时期中国除青藏高原(面积240万km2)与东北一些地区(面积约80万km2)当时被正融化的冰川水淹没无人居住外,其他领土与现在差不多,所以那时中国领土约为960万-240万-80万=640万km2。大家都知道,世界的总面积是5.1亿km2,当时中国如果占八十一分之一,面积约为630万km2。两个数字之间误差仅1.4%。孟子等人能那么准确的说出中国占世界总面积的比例,表明古代中国人的足迹早已遍及全世界。证据之五是《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帝命竖亥步,从东极至西极,五亿十选(“选”就是“万”的意思)九千八百步。”这里提到的“帝”,指舜帝,而“竖亥”则是当时的一个探险家。当时人们从中国出发,向东最远可到达巴西东海岸的布朗库角,因此人们称布朗库角为“东极”,向西最远可到达非洲西3面的佛得角,当时人们称佛得角为“西极”。由于大西洋呈“S”形,而且当时大西洋中并没有像南太平洋那样的岛屿链,所以从布朗库角到佛得角,当时必须向西经南太平洋诸岛,再经亚洲、北非等地,差不多等于绕地球一周。由于当时人们步行或驾小船走的是曲线,所以实际路程应是地球周长4万千米的几倍。为二十多万千米。而竖亥的测量结果为“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我们以一步为0.5米计算,即为二亿五千多万米,也就是25万千米。竖亥测量的结果与现代测量结果完全一致,表明尧舜禹时中国先民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夏商周三代千余年中,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多名学者分别写了九篇关于世界地理的文章,这九篇文章后被收录到《山海经》中,即今《山海经》的后九章,当时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尧舜禹时代那种四海为家的历史,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就是这方面的行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重新统一中国后,“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于是遣徐市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秦始皇为什么会听信徐市等人的话入海寻找“不死之药”?其实徐市等人是有古书作为依据的,只是尧舜禹时的语法与秦代有很大差异。比如《山海经》中说的“不死药”只是一种治昏迷、休克的药,但秦始皇、徐市等人却误解了其意思。几多桑田变沧海,南太平洋许多岛屿已被上升的海水淹没,徐市等人入海求“仙药”,结果只能是“数岁不得”。后来又发生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事件,诸子百家的书大都被付之一炬,但《山海经》却有幸流传至今。由于其他相关的书被烧,汉代时的世界地理又发生巨大变化,许多人对《山海经》的记载产生了怀疑。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也。”东晋记事参军郭璞在《注山海经叙》中也说:“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从汉代至今的两千多年中,尽管人们无法完全弄懂《山海经》的记载,但还是有无数人重视并研究《山海经》,如汉代的东方朔、刘向、晋代的陶渊明、宋代的朱熹……公元1492年,哥伦布重新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航线。人们惊奇的发现,美洲的印地安人无论人种还是文化都与亚洲人惊人的相似。1590年,法国学者阿科斯塔提出最早的印地安人是通过白令海峡到美洲的亚洲人……1908年墨西哥爆发革命,混乱中革命党人杀死了当地华侨311人。1910年清政府派欧阳庚为特使到墨西哥交涉。墨西哥同意每人按一万墨西哥银元赔偿。欧阳庚办完专案后,当地印地安人的代表前来向欧阳庚请愿,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地安人750名,这些印地安人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是三千年前4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那里的,请清政府一并索赔。印地安人向清朝特使请愿后的二十多年中,大批学者投入“殷人东渡美洲”的研究。期间蓝景辉到黄埔军校学习,他认为如有“殷人东渡美洲”,中国的上古史书定有所记载。于是他深入研究了《山海经》等古籍,发现《山海经》记载,商代以前的几千年中,人们一直频繁来往于美洲、大洋洲与亚洲之间。商代以后,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淹没了南太平洋的许多岛屿,美洲与亚洲之间才断了来往。但由于《山海经》中有大量关于龙的记载,而尚未发现龙的化石,当时的学者鲁迅等人认为《山海经》是“盖古之巫书”,蓝景辉的观点一直未得到重视。蓝景辉因此一直努力寻找龙存在的证据。但历史捉弄了蓝景辉。蓝景辉1995年去世,1996年贵州省关岭县就出土了“新中华龙”的化石,2009年山东省诸城县又出土了“角龙”的化石。这些化石基本符合古书对龙的记载,即“长身有角有足”,这就为破译《山海经》扫清了最后障碍。我多年来无数次到各书店与网络上搜阅资料,我发现《山海经》共有上百种版本,各种版本不但注释与译文、评论有所不同,连正文也有很大差异。我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古代还不会造纸,只能将字刻在用熟牛皮、竹片编成的竹简上。时间久了,个别竹片就会散落,后来的研究者只能按个人的理解,将散落的竹片拼到竹简上。由于各人观点不同,拼出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我常在一些版本的《山海经》中看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这肯定是这些版本的编纂者错误的将散落的竹片拼到其他竹简上造成的。其他如竹片开裂、划伤、抄写错误更是难免。我这次给《山海经》作注评,也综合了各种版本,力图使之贴近原著。总的来说,本书的每一章都是由原文、注释、译文、另加一篇综评构成。综评是我在蓝景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的见解,也是本书较其它版本的《山海经》独到之处。《山海经》在天文、地质、气候、生物、服饰、神话、宗教、食品、医药、民族、经济、政治、交通、军事、旅游、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舞蹈、音乐等众多领域与学科有着极其宝贵、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其一在天文方面就是对太阳等天体活动变化的记载。几千年前的那场大洪灾,其实是太阳活动变化造成的。开始时太阳活动处于低潮,于是地球上出现大量冰川;后太阳活动突然加剧,发生大量热能,于是地球上的冰川纷纷融化,形成滔天的洪水。太阳活动变化造成的大灾难,过去曾经有,将来也还会有,我们应据此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山海经》中多次有“有兽九尾四耳”、“有鸟三首六目”、“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等记载,使读者感到疑惑。其实现代也有关于连体动物与连5体人的报道,只是《山海经》中出现的连体动物与连体人较多而已。我认为,万物生长靠太阳,反过来太阳光中的某种射线过强时也会造成人与动植物畸形。我们可通过《山海经》,获知太阳光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五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太阳等天体活动处于一个活跃期,太阳等天体的活动变化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极其巨大影响,对此五千年前的人们体会远比现代人深刻。所以那时人们对天文的研究远比现代人重视。《尚书·尧典》记载:“(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今南美洲委内瑞拉一带),寅宾日出……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今非洲塞内加尔一带),寅饯纳日……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综合《尚书》与《山海经》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羲和是尧帝时代一个以研究太阳活动变化为主的女天文学家,她后来成为尧帝的继任者舜帝的一位妻子(舜帝一生娶了多位妻子,包括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及以研究太阳为主的女天文学家羲和,以研究月亮为主的女天文学家常羲,还有另一位妻子登比氏。)由于羲和是以研究太阳活动变化为主的女天文学家,所以羲和将她

1 / 2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