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09-5班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都在热议“谁是下一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可以在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在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一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在《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一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一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一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在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与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与,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两种主要的途径。一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与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与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并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在干中学,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研发能力。另一个重要路径是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曾有人说中国制造的电脑、电视、洗衣机是按照国际标准,全球通用的;但我们培养的工程师、医生却不能与国际标准兼容,难以在其他国家就业。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是改革教育的时代要求。这不仅意味着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项目,同时意味着加大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学习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改革处于核心地位。包括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及改善人才的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等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还有其他许多重要内容,例如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重视因材施教,实施特殊人才特殊培养,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等。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大学需要形成健康的学术环境,成为学者和学生能够潜心研究、安心学问的场所。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良好环境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文化支持和文化创新,需要重视“软环境”、“软实力”的建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中国要培养能够提升国家发展水平,科技实力,与世界接轨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世界观的改变,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速度、硬指标,须知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善于思考的执着研究精神,这是一种文化,是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个环境,使之向着利于创新的方向发展,逐步改善科研氛围,重视创新思维的开发,支持引导创新思维向高端成果转变,改革硬性体制,转变培养旧观念,立足多元向上,精深科研的创新文化,辅之以国家经济支撑,政策支持的硬性条件,培养出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宁波市的人才培养计划有一定的可行性。市政府本着人才培养,带动经济发展的意愿,推出人才培养计划,予以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不可否认,这有利于一大批的有志人士、有才之人脱颖而出,利用这次机会,得到培训和发展,成为某一领域的先进人物,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此计划显示了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并提供了一个人才培养渠道,利于引导社会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人才的形成和素质的提升,利于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人才的储备,具有一定的肯定意义。但事实上,这些人在中国特有的环境下,仅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是难以成为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成为创新人才也是勉为其难。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有志青年,为他们提供了前进的渠道,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为中国的体制未变,创新文化氛围没有培养起来。须知创新型人才的形成,主要依靠外部文化氛围下的自身创新,而非外力的拉伸塑造,内因是主要的。“软环境”、“软实力”的建设尚不完善,人才培养的创新体制尚未形成,“乔布斯”式人才就很难出现了,宁波市的人才培养计划也难以培养出其理想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综而述之,人才培养是利于国家的持续力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国家“软环境”、“软实力”的建设,需要创新文化的培养,从长远的人才培养角度看,还需要教育体制、政策的变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