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全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专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主义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堂巩固】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义务劳动制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D)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B)A.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运动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B)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5.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D)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6.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7.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的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列宁全集》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认为应怎样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苏俄政府哪一经济政策最能体现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夺取资本家的全部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领导经济建设,实行计划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比较材料二、三,两者的经济思想有何共同之处?相同:都主张利用商品和市场关系来发展生产(3)综合上述材料,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从发,根据本国国情出发,根据形势变化发展来制定经济政策,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预习导引】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内容导引】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国内——仍是一个只能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2)国际——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下,形势紧张;(3)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过程(1)方针制定: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代表大会。(2)具体措施:a.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b.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几千家企业。c.苏联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1928年)d.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工业化建设,这种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3、成就与问题(1)成就:建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已跃居欧一世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2)问题: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原因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即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过程方针制定: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的农业逐步集体化方针。实施:逐步集体化→全盘集体化→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3、完成1932年,宣布为“完成全盘集体化”,1937年底,完全完成。4、评价(1)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资金,促进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2)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违反了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了不给生活出路的措施,而且涉及部分中农,使工农联盟再次出现危机。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宪法的制定,宣布苏联社会主义已经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及表现(1)经济上,高度集中单一的公有制、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政治上,高度集权高度集权于党→中央→斯大林、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3)思想文化上,高度统一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3、评价功绩: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基本上符合当时苏联国情,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巩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弊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管理过死,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文化上,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知识总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工业化之路:方针制定2.农业全盘集体化:方针制定形成标志3.斯大林模式表现评价选择朋友要经过周密考察,要经过命运的考验,不论是对其意志力还是理解力都应事先检验,看其是否值得信赖。此乃人生成败之关键,但世人对此很少费心。虽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谊,但大多数友谊则纯靠机遇。人们根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远不与愚者为伍。乐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时我们对一个人的才华没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评价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谊不够纯洁,但能带来快乐;有些友谊真挚,其内涵丰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见识比多人的祝福可贵得多。所以朋友要精心挑选,而不是随意结交。聪明的朋友则会驱散忧愁,而愚蠢的朋友会聚集忧患。此外,若想让友谊地久天长。这需要技巧和判断力。有的朋友需近处,有的则需远交。不善言谈的朋友可能擅长写信。距离能净化近在身边无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图快乐,也要讲求实用。一位朋友等于一切。世间任一美好事物的三大特点,友谊兼而有之:真、善、专一。良友难遇,如不挑选则更难求。保住老朋友,比结交新朋友更重要。交友当寻可长久之友,如得其人,今日之新交,他年自成老友。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历久常新,能与之共享生活体验者。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原。友谊使欢乐加倍,痛苦减半;它是应对厄运的不二良方,是可以滋润心田的美酒。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