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真的会导致经济下行吗?近两年来,处于结构调整期的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指标数字降低。社会上便有人硬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反腐败力度加大扯在一起,认为都是反腐闹的。有的说反腐败再这样无休止地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搞得人人自危,导致消费萎缩,影响经济发展;有的说反腐败会让干部变得缩手缩脚、明哲保身,为官不为,不愿干事了,等等。这些观点的存在,或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了解,或是对反腐败面临严峻复杂形势的认识不深刻,抑或是别有用心。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本来就应是领导干部的常态,管住嘴、管住手,从来都不是对党员干部的苛求。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反腐关键时候岂能拿“为官不为”来搪塞?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与我们正经历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优化紧密相关,但也不用过度担心。看经济增长,不必总纠结于速度,更要看基本面。综合考察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四个指标,完全可以证明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媒体曾盘点关于反腐,不能不防的那些“高级黑”论调:其一,“反腐超出公众承受论”。贪官抓出这么多,公众会不会承受不了,产生无官不贪的印象?会不会让人们丧失对制度的信心?其二,“反腐影响经济发展论”。反腐影响了消费,减少了投资,拉低了就业。其三,“反腐影响官员士气论”。反腐力度加大,干部为官不为,基层事务谁来干,吃亏的还不是老百姓。这种奇谈怪论貌似为党为国分忧,毋宁说是“高级黑”。此外,关于反腐,此前还有人制造传播“反腐终点论”、“反腐上限论”等论调,甚至夸大反腐所谓的“风险”。有评论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上述论调总能让人联想到两种群体:一是来自腐败既得利益者。他们开始感到压力,忧虑自己的未来,因此希望反腐败能够告一“段落”。二是来自海外的既得利益者。许多享有良好声誉的国际公司在中国确立了庞大的既得利益,招聘高干子弟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当做攫取利益的腐败润滑剂。无论是从国际国内的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反腐败或许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从根本上看,坚决惩治腐败不但不会拖累经济发展,反而会通过凝聚正能量、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新常态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