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第二节税收分类与我国当前主要税种第三节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第四节税收法律责任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税收与税法税收法律关系税法基本要素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税收作为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利而取得财政收入的特殊分配方式,其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个特征也是税收的基本特征。一、税收与税法税收的职能组织收入职能调控经济职能收入分配职能一、税收与税法税法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通俗地说就是国家有关征税的法律。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在每个税种的实体法中,必须规定由谁纳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等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就是税法中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基本条款,因此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税法的三个最基本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的双方当事人,也就是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包括征税方(税务机关)和纳税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各自承担的义务。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二、税收法律关系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减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违章处理三、税法基本要素税收分类我国当前主要税种第二节税收分类与我国当前主要税种以征税对象为标准将税收分为五大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以课税环节分类,税收可以分为生产环节课税、流通环节课税、分配环节课税、资源占用环节课税、消费环节课税、投资环节课税等。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两种。以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的支配权限的归属为标准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种。以税收负担是否能够转嫁为标准分类,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一、税收分类2010年,在中国大陆税制制度中正在实际运行着的税种共有十八个,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关税、船舶吨税。曾经征收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于2000年停征;“城市房地产税”已于2009年废止;2004年以后,国家先后免征了农业税、牧业税、除烟叶税之外的农业特产税,直到2006废止《农业税条例》。2008年1月1日起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二、我国当前主要税种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劳务和非劳务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广义所得的概念来界定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所谓广义个人所得,是指个人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各种来源或方式所获得的一切利益,不论其是偶然所得,还是经常所得,也不论是货币、有价证券所得,还是实物所得。我国采用的也是广义所得的概念。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具体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1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具体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等。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征税项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按照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的来源划分为11个征税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依照所得项目的不同,分别采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其中超额累进税率按征收对象的不同又采用了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和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一般规定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用比例税率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有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立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种类税率基本税率25%预提所得税税率(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20%两档优惠税率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2.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l5%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指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增值税的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纳税人按经营规模的大小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出口货物税率为零,另有规定的除外;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增值税增值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采用简易办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增值税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概述税务管理第三节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是有关税收征纳及其管理方面的诸多法律规范的有机组合,是全部有关税收法律管理等规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税收征收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概述我国的税收目前主要由税务、海关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在省以下,税务系统按税种征管分设国家税务局(国税局)和地方税务局(地税局)。国税局主要负责中央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征收管理,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地税局主要负责地方税的征收管理,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税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车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烟叶税。此外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由地方财政部门征收和管理,关税、船舶吨税由海关系统负责征收管理,海关还负责代征进口产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概述税务管理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机关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工作,协调纳税关系而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实施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税务管理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款征收的前提和基础。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内容。二、税务管理税务登记的概念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种法定程序,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范围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应当办理税务登记;享受减免税待遇的纳税人也需要办理税务登记。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证件及使用纳税人办理以下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1)开立银行账户;(2)领购发票;(3)申请减税、免税、退税;(4)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5)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6)办理停业、歇业;(7)其他有关税务事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将其全部账号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内容税务登记内容包括开业(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以及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注销税务登记等。税务登记管理1.账簿凭证设置2.财务制度的管理备案制度3.账簿、凭证等涉税资料的保存和管理账簿凭证管理1.账簿凭证设置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l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账簿凭证管理2.财务制度的管理备案制度财务制度管理施行备案制度,就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使用电子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账簿凭证管理3.账簿、凭证等涉税资料的保存和管理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定期就计算缴纳税款的有关事项向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的一种法定手续。纳税申报的方式有自行申报(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其他方式(如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方式申报纳税)。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款征收方式适用范围查账征收适合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够如实核算和提供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查定征收适用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但能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小型厂矿和作坊查验征收适用于纳税人财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固定,零星分散、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