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时数:一课时预习设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mín)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3.试着背诵课文。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只精心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再现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这种以个别来表现一般的艺术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四.细读全诗,局部揣摩。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4)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四个问题全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2.体会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纠正。3.读完全诗,你感觉应该学习红军的哪些精神?在今天,如何去继承发扬这些精神?五.课堂总结:这首革命史诗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全面再现了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六.课后作业:课外查找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以“长征”为话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万水:金沙江大渡河远征难只等闲革命英雄主义总括革命乐观主义千山:五岭乌蒙岷山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