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相对薄弱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是近年来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在实践中对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误区。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其目标不仅是信息的获得,更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而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阅读为基础,学生选择感兴趣、有意义的研究专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个人或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有效方法,获得阅读乐趣,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表现为以下特征:1、整个教学过程是比较开放的、自由的。学生可围绕专题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读什么书或不读什么书。它不局限于课堂、校园,不局限于课堂40分钟,也不局限于课本或几本课外书。它逐渐实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2、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新型的、平等与合作、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3、探究性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4、探究性阅读教学也重视合作学习。利用自由组合的小组探究学习,师生交流的机会,师与生、生与生互相启发,在阅读讨论探究中加深理解,在他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让学生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初步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6、探究性阅读教学不否定教科书本身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的地位与作用,它力求将教科书的语文教学活动与解放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统一。7、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关注研究的成果,更注重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在这些方法与研究环节的运行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收获远比研究成果本身多得多。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的教改实验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也必须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里所说的开放,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开放。开放教学空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学习语文与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照本宣科的居多,老师往往在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圈子里,顶着石臼做戏。老师是语文知识的储蓄罐,也是驾驶知识航母的舵手,更是权威和真理的裁判官。多注重文章的结构、文章的表达方法及思想感情,以此入手达到积累语文知识的目的,课程结束以后,一般要求学生掌握课后习题,结构分析(包括段落大意)、词意理解、写作特色等,完全是为认知而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要求是:要使小学生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一要求注重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累语言材料,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扩大阅读面,收集有关材料,等等。可以看出,该要求总的来讲体现了“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基本思想。怎样才能适应这种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习惯的培养要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新课改以后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阅读环境,学生自己来确定自己的阅读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人翁意识,促使他们自主开展阅读,并积极地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创新,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这种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对比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阅读值得积极实践,从而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都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家否定了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步淡化了前三步的教学,而重视了最后一步的教学,但是又出现陷入了极端,有的开课全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的实效性没有办法保证;有的则开课就抛出一个问题,带领学生去探究,又陷入了被动学习的漩涡。3怎样做才能顺应新课改,让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其效用呢?探究性阅读以学习目的性为前提,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围绕阅读目的自主地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课文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这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反叛,革新了语文的学习方式。探究阅读氛围自由、和谐,让学生不会处于被动、压抑的心理状态,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好处。我认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阅读可以从几方面实施: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也不例外。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入积极的、最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也会得到弘扬。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不迭时机地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情景来激趣。(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篇课文的导入,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设计一个好的课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利用课文的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悬念,循循善诱,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课文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如在教《月亮的心愿》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的心愿,好不好?你们有什么心愿呢?”低年级的学生都是活泼、爱表现的,所以问题一提出,他们就会纷纷谈起。当学生谈得正浓时,出示画好的月亮彩图,说:“看到同学们谈得这么热闹,月亮姑娘也不甘落后了,她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她的心愿,你们想知道月亮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吗?”用这样的导入情景,加上学生的好奇,他们就会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才能兴趣盎然地、满怀期待的投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又如我校一位课题实验教师在讲授《蜜蜂引路》一文时,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探究情境,她准备的课前导人是这样的:板书“蜜蜂”二字后,立即问学生,你们认识它吗?(学生齐声回答“认识”)接着在“蜜蜂”后面板书“引路”二字,又立即问学生,“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同学们马上就讨论开了,有的学生回答说“不会引路”,有的学生回答说“会引路”,同①陈志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学习【J】.广西教育,2005,(10):27-284学问争执不休,并阐述各自的理由,这时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蜜蜂会不会引路”,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后就知道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期待着学习课文,弄清这一问题。这就为学生探究蜜蜂是否会引路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二)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情景,因为此时此刻,学生处在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易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能够产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1、把激情带进课堂。教师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上好每一堂课,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励学生的情感,用精炼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动学生的情感。2、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要进行“微笑教学”。一方面教师带着愉快的心情看待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表达了对学生的爱心和期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营造乐于探究的氛围。3、把趣味带进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执教《花钟》一课时,没有直接板书课题,而是以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片盛开着的美丽的花丛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之时,不免产生疑问:多么美丽的花啊,它叫什么名字呢?这时再揭示课题,学生心中便自然而然地冒出一个个问号:这么美丽的花怎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学贵有疑”,课一开始,就使学生滋生探究欲、学习趣。4、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做到不轻易否定,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在课堂上可以经常用“请你大胆地说!”“想读吗?想怎样读?”“你是怎么想的,请说说理由。”等等。如:靳科明老师在教学《三个儿子》时让学生说说向哪个儿子学习时,有的学生说向第一个儿子和第二个儿子学习,和教学目标不相符,靳老师让学生说说理由,然后教师追问:“妈妈提水累的时候最需要什么?”然后以同伴者的角色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充满平等、民主气氛的环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三)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自主实践的热情。四十分钟的课,要学生安安分分、集中精神地听讲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违反学生心理特5点的。教学中,如果借助灵活的教法,那么学生学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如在《月光曲》一课中,如果依照传统的教法,教师一味地讲,那我们可想而知课堂会多沉闷!但如果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为背景音乐,那么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不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份美的享受。这也激发了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另外,应该适当地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给了他们自主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如在教《美丽的大公鸡》时,学生脑力形成了大公鸡“得意洋洋”的样子,但这毕竟是想象,如果让他们自主表演出来,效果会更佳。这样在课堂中创设情景给学生自主实践机会,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实践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目标也会得到很好的实现。二、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定教。而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上,还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上。在阅读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具体操作如下:(一)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就是课堂上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地位,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民主气氛。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上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要达到哪个标准。就一篇课文来说,学生初读后的感知各不相同,而学生感知到什么实质上就是学什么,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如在《再见了,亲人》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部分来学习,也可以选择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学、可以选择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来学……这完全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特点,而且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到的新知识或由此而发现的新问题,都是自主阅读的收获。总之,通过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他们的思维发展了,有了新的感受了。(二)学习方法自主选择。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是有差异的。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1、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