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备课和上好一堂课红旗好贝贝幼儿园2019年3月三个问题一、为什么备课?二、备课备什么?三、怎么去备课?一、为什么备课?一句箴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道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二、备课备什么?讲究“三备”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三是备幼儿三、怎么备课?这里专指狭义的教学活动计划,又称课时计划或教案等,指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它阐明在一定的活动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什么目标等。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活动名称:指本次活动的具体名称或主题。注意应标明班级、幼儿人数、活动日期。(二)活动目标:主要阐明期望幼儿通过这一活动能达到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或行为习惯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等方面。叙述要具体明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目标含义用词举例活动目标举例情感态度目标主要是指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情感的体验或形成某种积极的态度乐意、愿意、兴趣、喜欢、激发、热爱、支持、遵守等激发幼儿对春天里的小动物的喜爱和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涂染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知识技能目标主要是指本次活动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或要达到的水平认识、了解、知道、理解、领会、记住、说出、区别、比较、表现、制作、创编、运用、掌握、学会判断等让幼儿能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含义,学说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恰当运用动词掌握蔬菜由条切成丁的技能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指活动过程中某种能力的形成提高、发展、培养、形成等通过视听讲结合,发展幼儿连贯讲述的能力通过玩球活动,提高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能力(三)活动方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类:直观类方法:包括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欣赏法等;语言类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描述法等;实践类方法:包括练习法、操作法、游戏法、表达法、发现法、记录法等。(四)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如材料的名称、所用的数量、场地的安排等。2、经验准备,如果画小动物,就可以到动物园参观,加深对动物的了解。(五)活动过程:主要体现目标的实施过程和步骤。一般包括开始、基本、结束三个部分。1、开始部分:又称导入部分,主要目的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常用方法有:直观导入法、演示导入法、作品导入法、游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经验导入法等。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为启发幼儿的思考和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强调自然导入,时间约占整个活动的1/6。2、基本部分:是完成各项活动目标的主要过程。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如操作、练习、实验、讲解、讨论、谈话等。要求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层次清楚,这一部分的时间相对较长,约占整个活动的2/3。3、结束部分:主要是归纳整理本次活动的内容,同时又要设法激起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强烈愿望。常用方法有六种:归纳法、练习法、联想法、回应法、游戏法、延伸法。时间不宜过长,约占整个活动的1/6。(六)活动延伸:如果有未完成的内容或其他相关的内容,可以利用其他时间继续进行。【活动案例赏析】大班童话欣赏活动:《树妈妈和树叶娃娃》一、活动名称二、活动目标三、活动方法四、活动准备五、活动过程一、活动名称:《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童话欣赏·大班)二、活动目标:1、幼儿能够体验童话故事中快乐和悲伤两种不同的情感;2、学会运用语言、动作和音乐等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3、结合真实的生活事例,幼儿能够体会并且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三、活动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游戏表演法四、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树叶妈妈头饰一个,双面树叶挂饰若干;梧桐树的图片(春天和秋天);磁带、录音机、钢琴。2、经验准备:熟悉故事中歌曲部分,会唱歌曲。五、活动过程:(一)出示梧桐树挂图,引出童话故事(二)欣赏童话1、第一遍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问:关于谁的故事?春天和秋天的树叶娃娃有什么不一样?2、第二遍听故事,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体会故事中快乐和悲伤的情感,引导幼儿用歌曲表达感情。提问:春天和秋天的树妈妈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唱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的歌曲)3、第三遍听故事(录音),进行经验的迁移,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分段欣赏故事:春天段——秋天段——第二年春天段(幼儿自由交谈吧,并在公众面前表达)(三)表演童话,体验快乐听录音故事,师幼分角色表演故事。体验表演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结束)•活动方案中各要素的书写要求:活动名称:活动目标:它是对活动提出的期望。书写时要体现认知、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体现各学科特点的目标;活动准备:包括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一般先写经验准备,再写物质准备。活动过程: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并对提出希望和延伸学习的要求。活动评价(反思):也称活动评价,这是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树立的教育理念和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一、从教师方面1、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简练、不啰嗦,语速适中,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4、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①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③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二、从幼儿方面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等待的现象。三、从课堂设计方面一节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老师们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课的主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程度。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采用直接、间接、情景表演、图片导入、实物或谜语等等与课程相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应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3、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4、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符合教学的大纲要求。5、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鉴于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辅助教学内容来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或分组游戏的方式来检测孩子掌握的程度,从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小班幼儿一般为10-15分钟,中班幼儿一般为15-20分钟,大班幼儿是20-25分钟,大大班幼儿是25-30分钟。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7、一节幼儿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生活即教育)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多彩的鼓励形式会让课堂充满童趣!中小班:动手动脚游戏为主赏识激励颁发礼物大班;分组比赛角色辨别故事穿入激励为主大大班:分组竞赛小组学习比赛结果全体共赢今天我们提倡真实、自然、简单的课堂,幼儿园的一节课,怎样才能上好?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一节好课?就目前,我们教学总体状况来看,要上好一节好课,可能还要做好以下几点:这点主要是针对课的设计而言的。好的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一、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放射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堆砌型”的课指的是一节课内容太多,有些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二、少想一点“怎么教”,多想一点“怎么学”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现场幼儿学习时的一种动态的表现,老想着“怎么教”的老师不愿意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甚至恼火幼儿与自己不合拍、不配合。三、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真实的课堂是避免不了缺憾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你想得再周全,现场还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状况,这才是正常的现象。一节课上得顺顺当当没有什么问题,有时倒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年轻教师。有缺憾才会有反思,有反思才会有成长。缺憾体现出的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四、少一点控制,多一点自主这里所说的控制是指权威下的不利于幼儿发展的限制。常见的控制有以下几类型:1、范例的控制。例如;有一位教师上美术课,是中班的绘画《船》,她准备了一副范画,一边让幼儿观察范画一边提问:大轮船由几部分组成的?(船身、船舱)船身、船舱是什么形状的?船上还有那些东西、(红红旗、烟囱、窗户)结果孩子画出来的船都是一模一样的,好像全世界的船就这一种。其实小朋友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出去或者在图片上或电视上手机上都看过大大小小的船,有很多种,但是老师没有启发也没有机会给他们表现出来。2、语言的控制。我们上课时经常会听到“你又不对了”、“又错了”“你不能……”。3、其他控制:例如由于上课时间拖长了,幼儿到后来明显坐不住了,那老师,一会走到这个面前说:“请你坐坐好”,一会到那个面前说:“老师不喜欢你了”。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维持秩序,但确实是一种变相的权威镇压式的控制,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控制是束缚幼儿的无形的绳索,是不提倡的。这里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寓言:有一天农夫牵着驴子走到悬崖边,农夫怕驴子跌下去,用绳子牵着它靠近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越向外挣扎,最后跌下了深谷。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要用绳子把驴子牵过来?为什么不用一把青草把驴子唤过来呢?有时为了良好的意愿,往往采取强制的措施,效果却不容乐观。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能有“吸引驴子的青草”,以活动本身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让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策略可以尝试以下几点:1、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索。课堂中,我们要提供充分的机会,给予幼儿适度的挑战,让幼儿自主去探索,幼儿会乐此不疲,我们则要关注幼儿的思维轨迹,从中了解与分析幼儿的学习方法。并非科学课可以这样,其他课同样如此。2、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幼儿学会自主表达。表达的形式很多:绘画、动作、语言等。六、少一点“拿来主义”,多一点“为我所用”。一些教材、一些现成的教案、教学材料等等这些都只是载体,是我们参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给我们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内容的文本资料。它都一律只提供同样的一份,显而易见,这些只能参考,在参考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就比如给你一块料子,你就把它用来做衣服,不管大小穿在身上,肯定有人大有人小,但是如果大家把这段料子合理剪裁,量身定衣,那就肯定大家都合适了。教材就是这段料子。七、少一点模仿,多一点个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要善于分析自己:我的强项是什么?我的专长是什么?我是善于创设情景呢还是善于语言的循循诱导?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锻炼,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个性。所以模仿并非是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借鉴+反思才是聪明之举。远离作秀,褪去华丽的外衣,走出堆砌、模仿的误区,我们的教学要返朴归真、寻找一份有缺憾的真实,寻找富有生命力的平实。八、教师课堂小礼仪。1、让自己的眼神成为叩开孩子的心灵钥匙。关怀: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让每个幼儿都感觉你在注意他/她。赞许:幼儿课堂表现好,要用赞许的目光肯定她/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