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工作定位及实现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刍议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工作定位及实现策略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开始,民办学校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以后,我国的民办教育得到新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民办普通小学5186所,比上年减少165所;招生100.83万人,比上年增加6.10万人;在校生567.83万人,比上年增加30.20万人。其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3276.51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21.85%。小学寄宿生数1080.78万人,所占比例为10.89%;初中寄宿生数2195.73万人,所占比例为43.34%。由于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城市间务工人流的教育转化,寄宿制教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有益补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凸显,因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比较滞后,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当中生活区教师的职业定位、培养体系、评价标准尚未有明确规定,如何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尽速将这一特殊的职业规范起来?是直接关系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受教育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寄宿制生活区管理中,大体存有这样的几种模式。一,粗放式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生活区只是学生一个若有若无的寄住之地,生活区的老师只是管吃饱穿暖的保育角色;二,准军事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孩童身心成长的不整齐性特点,更是束缚了孩童心灵成长自由,而这样的模式下,虽然生活区的老师的角色内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教育的细腻性不够,他们的身份定位于教官和教师之间含混不清;三,托管式管理。这种管理的模式就是生活区由教学职能部门统筹管理,生活区教师由教学区的老师轮班当值。这样的管理模式看起来能够最大效能地发挥老师的能动作用,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只能按照教学管理的规则来拿捏,这不仅使学生无法在生活与学习中实现孩童身份的回归,更是使得教师的身份无法转化,教育策略错乱失当。而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来自于英国最为著名的伊顿公学的舍监管理制度,这所诞生了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贵族学校。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注1)他的寄宿制管理及人员权责分工最为科学和有效。他们舍监地位相当之高,学校除了校长和教育总长之外就属舍监权限最大,他们为学生的一切负责,既相当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训导员,又相当于学生的精神导师和全责监护人。(注2)这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科学高效的寄宿管理制度。自2009年起,厦门英才学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寄宿制学校生活区社区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职业范畴及培训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生活区教师的名称定位上,他们提出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这一定义,并以自己办学15年的寄宿管理经验为基础,进行科学有效的工作规范和扎实有效的培训跟进。目前,在教师的职业定畴及培训策略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将主要引用该学校所进行的课题研究阶段形成成果来阐述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职业范畴和培训策略。一、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的工作范畴这是一个解决日常工作中,小学生活区教师做什么的问题。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既要做好学生的生活护理,又要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不但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要面对寄宿儿童中比较普遍的情感抚慰、健康故障、个体发展指导等诸多问题。(一)重点落实三个维度的生活培养目标。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而这一生活教育的目标如何来来指定?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生活化解读,应该对等出生活习惯、生活技能和生活情趣三个维度的生活培养目标——即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常用的生活技能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生活领域习惯、技能和情趣的培养与家庭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学校教育的科学性。承替家庭,高于家庭这是厦门英才学校提出生活教育的纲领性简约解读,承替了家长将学生送入寄宿学校中家长缺失的那一块教育,而高出家庭教育中生活教育目标凌乱、重复机械、漠视儿童成长规律的特点,让学生的习惯养成、技能培养和情绪熏陶得到科学性的、系统性的、人文性的教育。为此,生活区教师日常工作的重心,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学生生活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运动爱好;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生活技能——着装穿戴、身体自护、家居常识、待人接物;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有效落实,使得学生能在活动中获得高雅生活情趣的熏陶。在课题实践中,厦门英才学校针对每个学年学生的年级特点,提出每个学段学生的生活目标,从生活常识、安全自护和交往礼仪等方面进行目标达成规范,这也成了每位生活区教师管理的具体抓手。(二)关注儿童各成长周期的生理变化和保健指导。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在这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要走过儿童期和青春期这个过程,每个过程学生的生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他们的性教育启蒙也是在这个时期有了需要。作为生活区教师,应当关注儿童各个成长周期的生理变化,并且会根据学生的外显表象和沟通了解,帮助学生做好生理保健指导。笔者就曾接触到这样的一个案例:某个民办学校的六年级女生谢某在校住宿期间来了初潮,但是孩子害羞不敢跟老师讲,结果在初潮来的那个星期,生管老师没能关注到,大冷天的让孩子用冷水洗澡,导致谢某由此高烧不断,以后每次经期来时都会引发肚痛头晕。由于孩子的常识缺失和老师的疏忽大意,造成了难易弥补的伤害。所以,掌握儿童发展各个周期的生理变化并且能有相应的保健指导很是关键,对于变声期的如何做好喉部护理、声音保健的教育?青春期如何应对身体出现的变化,男生如何看待性成熟及遗精现象,女生如何做好初潮的应对,经期的护理?面部出现的青春痘、痤疮等问题的处理都应该从科学卫生的角度教给孩子们。(三)掌握儿童心理健康通识。孩童心理抚慰是寄宿制学校生活区教师的又一项重点工作。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容易激化出来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情感缺位,因为寄宿环境中与他人摩擦而产生的交往焦虑,由于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得到排解而产生的消极负担,以及独立面对问题时所带来的不确定感都容易让寄宿制的学生陷入心理焦灼当中。那么,作为寄宿制学校生活区的一名教师,必须掌握更多地抚慰学生的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焦虑类型的不同,能够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能够根据学生先天接触管道的不同来开展心理抚慰工作。比如父母缺位的心里抚慰就要充当孩子的精神寄托,更多地给孩子释放善意和爱意;交往焦虑的孩子帮助他寻找更多的交际方法,协助他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有了消极负担的孩子对引导正向思考,引导孩子倾吐表达;容易产生不确定感或者是不安全感的孩子,对给她一些肢体的接触,对进行语言沟通等。厦门英才学校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特殊发展需要的孩子设立心理成长档案等来为孩子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四)良好的家校沟通。教育使命的实现,是需要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才能得以完成。学生在寄宿,并不意味着家长的教育功用不能得以发挥。学生来自于家庭,又要回归于家庭。但这其间,由于寄宿时间所产生的家长孩童间的亲情淡化、家长与孩童间的价值观念不对等、家长对孩童成长的片段式了解都会成为家庭和谐的阻碍。寄宿学校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高效精准的家校沟通,高效地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并不是要把孩子在校期间的大事小情通通告诉家长,并希望家长能够完完全全地解决。让我们在下面这个案例中具体了解家校沟通的要点。周五的下午,校车送返在即,学生黄某约刘某打架并将其打伤,生活区张老师一边忙着张罗着孩子们搭车、家长接送,一边处理着约架的孩子。由于学校报送校车实名制,黄某必须搭车回家,心火难按的张老师趁着学生队伍没排齐的当间儿,给黄某的母亲打了个电话,言语仓促地说她家的孩子把人家给打了,可当黄某想问个清楚时,送车开始了,张老师含混地要求家长回家一定要狠狠教育孩子之后,挂掉了电话。周一,黄某的妈妈来到学校,说张老师与其沟通时态度不好,而且对孩子的评价全都是负面的,作为家长她很难接受,希望得到老师的解释。如此一来,张老师懵了,她只是如实反馈孩子的情况并要求家长协助教育,怎么会让家长误解呢?我们来看着案例,张老师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首先,张老师不应该在心烦气躁的时候给家长打电话,言由心生,心里的焦躁是会影响说话的口气的,而且,在心神不宁,还有别的事忙活的时候显然不是跟家长沟通的最佳时间。谈孩子的问题,必须坐下来慢慢聊,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沟通,面对面是如此,电话交流也是如此。其次,对于孩子在校发生的问题,一定要一分为二地了解清楚,先判断是否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协助做好教育再进行对话选择。像在这件打架的事情中,可能完全凭借老师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并不需要家长的介入。寄宿制学校中,家长的教育形象出现的时机和策略必须是经过推敲的,盲目地借力的结果只能是家长失效,甚至有一些还会导致家长的误解。当然,这种事情可以在处理事后或处理过程告诉家长,因为作为寄宿制学校,孩子终将回到家庭,只有让父母亲的教育形象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变得不可或缺,才不会让他们与父母之间出现教育的裂缝。但对话的准备、时机的选择以及对话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五)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越来越多的成长案例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感受到幸福跟其成长的氛围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人的个性溯源都是来自于家庭。所以,必须让家庭教育成为寄宿制管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充分调动起家庭教育的积极效能,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理念的延伸地。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的父母缺乏智慧的、宽容的、个性化的教育能量,导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学校的教育理论相悖驳,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片面化、标签化,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想当然或简单粗暴对待等等现象。所以,作为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需要调动起家庭参与教育的热情,通过教育者专业细腻的教育观察,对家庭教育症状提出恰如其分的建议。也可以通过融合了家庭参与的教育活动来达到实现教育追求的目的。在厦门英才学校生活区的实践探索中,他们观察到家庭教育是教育构成的重要部分,孩子在校时间5天,回家时间2天,远途的孩子半个月一个月才回到家。这就使得一个问题非常凸显,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显得贫乏。父母认识孩子都是截片性的、断层性的,所以当孩子在家庭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我们全方位地对家庭进行教育指导,以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六)常见病防治与基本护理。孩子寄宿在学校,身体的一些疾病表象反应就比较频繁。孩子要在集体中独自面对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生活区的老师必须关注到孩子身体方面的细微变化,并且会判断症状并对学生进行前期的基本护理(按照国家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有医务室,诊断及治疗由医务部门负责。)这边的常见病不仅仅指单个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还指容易在群体生活中发生的传染疫情。在课题实践中,厦门英才学校生活区编撰专门的工作指导手册《副班主任工作手册》,针对常见病等问题做了专项的知识普及。专门设定《学生就诊用药须知》、《学生宿舍及用品消毒制度》、《传染病的分类》以及《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检疫及隔离时间》等相关内容。(七)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是必须要学会设计一定形式的课程来辅以自己的教育策略的,针对自己楼层建设的需要进行团训拓展等活动。在厦门英才学校,他们独立摸索出《生活区主题文化课程》和《生活区活动类课程》两套校本课程体系,两套课程内容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资源的相融合,一个是以楼栋为单位的课程设置,以学期探究为一个时间段,两年为周期。整套体系分为环境文化、晨练活动、主题活动、POI探究、周末活动、果蔬种植等;另一个则是以完整六个楼栋为同一系列,同样的课程内容,逐级深化孩子的运动技能习得、防震防灾自救自护知识的掌握、交际交往的技巧运用等内容。二、儿童发展指导专业教师的培训策略我们所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