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1反向再分布:是指负荷显像为正常分布,而静息或延迟显像出现放射性缺损区;或者负荷显像出现的放射性缺损区,静息或延迟显像时其缺损区更为严重。2.冬眠心肌:由于长期冠状动脉低灌注状态,局部心肌通过自身调节反应减低细胞代谢和收缩功能,减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当血运重建治疗后,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3顿抑心肌:指短时间内血流灌注障碍(2-20分钟)引起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恢复血流灌注后,心脏功能延迟恢复,恢复时间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冠脉血流的储备功能。4前哨淋巴结:是指首先直接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和转移的第一个或第一站淋巴结。若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区域内其他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非常小。5.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6“炸面圈”样改变: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呈明显“冷区”改变,而环绕冷区的周围则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呈现“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称为“炸面圈”样改变。7闪烁现象:是骨转移患者治疗中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几个月内,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病灶可呈一过性放射性摄取增加的显像,即“闪烁现象”,并不代表患者病情恶化,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体外分析:泛指以离体组织,血液或体液等作为生物样本,在人体外进行的,分析样本中成分或其含量的检测技术。具体在核医学中,它是指有别于体内进行的放射性核素核素显像和核素治疗,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或反应杯中进行的检测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8核医学(nuclearmedicine):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9同位素(Isotope):凡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一类原子,彼此互称同位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10同质异能素(Isomer):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激发态的原子与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11放射性核素: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状态的核素。12.放射性衰变(radiation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13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称为电子俘获。14内转换电子:在原子核内,当质子转换成中子后,有时原子核还处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其将通过放射出γ射线的形式回复到基态,或把能量转给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发射出来,这种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15特征X射线(characteristicXray):在原子核外,内层电子被俘入核内,外层轨道电子补入,两电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差转换成X射线释放出来,这种x线叫做特征x线。16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17湮没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段距离,当其能量完全消失后,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相结合,转化为一对发射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ll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湮没辐射。18.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19.放射性肾图:肾图医两个探头分别固定在可以升降和移动的支架上,分别对准左右两肾,通过两套技术率仪电路,把左右两肾区对放射性药物积聚和排泄的过程分别记录下来,所得到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就是肾功能曲线,简称肾图。20负荷显像: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称为负荷显像,又可称为介入显像。临床检查时常用的负荷方法有运动负荷试验、药物负荷试验、生理性负荷试验,如心脏运动负荷试验,脑血流药物负荷显像等。21.辐射自分解:某些被标记物对射线作用较敏感,在射线作用下可以发生化学结构变化或生物活性丧失,导致放射性药物生物学行为改变,称为辐射自分解。22.靶/非靶比值:是指放射性药物在靶器官或靶组织中的浓聚量与非靶器官或组织特别是与相邻的非靶器官或组织中的浓聚量之比,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靶/非靶比值越高越好。23脱标:放射性药物在贮存过程中,标记的放射性核素会脱离被标记物,致使放射化学纯度及比活度改变。24.分子核医学:核医学示踪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新的核医学分支学科。也可称为核医学分子影像。25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26随机效应:研究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27自由基:一个或多个不匹配电子而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具有极高的不稳定性和化学反应,存在的时间及其短暂。28.分离现象: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损伤,甲状腺摄碘功能降低,甲状腺滤泡的破坏导致滤泡腔内存储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血清T3、T4水平升高,TSH下降,临床表现出甲状腺摄取131I率(低)和血清T3、T4水平(高)呈“分离现象”,此现象可用来诊断亚甲炎。29过度填充:在肝血流灌注相平衡期,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肝组织。往往是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30.过度灌注: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灶周围课出现放射性浓集。31.传能线密度(linearenergytransferLET):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径迹上消耗的平均能量,常用单位为KeV/um。32.交叉失联络现象:当一侧大脑半球存在局限性放射性分布降低或缺损时,对侧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减低,称为交叉失联络。交叉失联络现象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疾病。33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指显像剂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上不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则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改变。34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称为动态显像。35融合图像:核医学ECT、PET显像与CT、MRI相融合,既反映脏器组织功能学、代谢学信息,又能起到精确定位学诊断的目的。36可逆性缺损:指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见于可逆性心肌37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38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探测其行踪,达到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技术。39放射化学纯度:是指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药物中的放射化学杂质可以从制备过程中或药物的自分解中产生。由于放射化学杂质可能对人体有害或影响放射性药物的体内分布,因此应对其进行控制,一般控制在5%-10%,即放射化学纯度不低于90%-95%。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或延迟)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为固定缺损。多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部分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分布缺损,“再分布”或静息显像部分填充,心室壁可逆性缺损和固定缺损同时存在,称之为部分可逆性缺损。提示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侧支循环形成。花斑型改变:负荷及静息显像均见多处小范围,与冠脉分布不一致,严重程度不同的稀疏或缺损区。见于心肌病,心肌炎等。.1.骨静态显像异常图像:(1)放射性异常浓聚:病灶部位显像剂的浓聚明显高于正常骨骼,呈放射性“热区”,如恶性肿瘤、创伤及炎性病变等。多发异常放射性浓聚,多见于恶性肿瘤的骨转移。(2)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或缺失,呈放射性“冷区”。(3)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仅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这种影像称为超级骨显像或过度显像。见于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或甲状腺功能亢进。(4)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炸面圈”样改变。2骨动态显像的正常图像表现:1.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8-12s可见局部大动脉显影,随后软组织轮廓逐渐显示。左右两侧动脉显影时间及放射性强度基本对称、一致。软组织显像剂分布均匀,骨骼部位没有或仅见少许显像剂分布。此时相主要反映大动脉的血流灌注和通常情况。2.血池相:显像剂仍大部分停留在血液中,软组织显影更加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大血管影像仍可见。此时相主要反映软组织的血液分布情况,骨骼部位放射性分布仍较低。3.延迟相:骨骼显像清晰,软组织影消退。3.骨髓显像的异常图像骨髓异常通常表现在骨髓分布和活性异常两个方面。主要观察骨髓内显像剂分布和浓聚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局限性显像剂分布缺损区和广泛区的显像剂分布增高或降低,以及外周骨髓显像剂分布范围是否扩大、有无髓外造血等。中央骨髓活性水平低于Ⅱ级提示骨髓功能受抑制,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肿瘤化疗后。Ⅱ级以上多见于代偿性的生理性改变和骨髓增生性疾病。异常骨髓影像常见于以下类型(以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为例):⒈中央骨髓和外周骨髓均不显影或明显显影不良,提示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或功能严重受抑制。⒉中央骨髓和外周骨髓显影增强,影像清晰,甚至向四肢远心端扩张,提示全身骨髓增生活跃,称为骨髓增生活跃型。⒊中央骨髓显影不良,而肱骨和股骨骨髓显影并向远心端扩张,成为外周骨髓扩张型,提示中央骨髓受抑制,外周骨髓功能代偿性增生。⒋骨髓局部显像剂分布减低、缺损或增高,提示局部骨髓功能减低、缺失或增强。⒌中央骨髓显影不良,而外周骨髓、肝、脾等其他部位出现显像剂局灶性分布增高,提示有髓外造血,为一种造血功能的代偿性现象。4转移性骨肿瘤的病变:最易发生骨转移的原发恶性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甲状腺癌,结肠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因此这三种肿瘤常称为“亲骨性肿瘤”。转移性骨肿瘤的显像表现?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出现多发的散在的异常放射性浓聚,为骨转移的常见表现。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肋骨和骨盆等。SPECT/CT融合显像对单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个别转移灶也可能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呈放射性缺损区或冷热混合型改变。弥漫性骨转移可呈超级骨显像表现。5甲状腺摄131I试验的原理,临床意义:原理:甲状腺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能力,其摄取碘的速度和数量以及碘在甲状腺的停留时间取决于甲状腺的功能状态。131I有放射性,能释放γ射线。引入人体后,用甲状腺功能探测仪测定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技术率,计算甲状腺摄取131I率可评价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即甲状腺摄131I试验。临床意义:1.甲亢的诊断和治疗2甲减的诊断3甲状腺肿瘤的诊断甲状腺炎的诊断4131I在甲状腺内有效半衰期测定甲亢诊断标准1各个时间点的摄131I率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2摄131I高峰提前出现2小时与24小时摄131I率之比大于0.8,或1小时与24小时之比大于0.85凡符合(1)+(2)或(1)+(3)者可提示为甲亢6.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1妊娠或哺乳期甲亢患者;2近期心肌梗死的甲亢患者;3甲亢伴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适应症(GD,TMNG,TA)1确诊的甲亢患者;2青少年或儿童甲亢患者;3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者;4甲亢伴心房纤颤;5GD合并桥本病;6GD合并突眼;7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者,抗甲状腺药物可能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8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复发者;9131I治疗甲状腺肿后甲状腺明显减小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