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对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关系?(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3)两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一是思维和存在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因而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了解)5.哲学两大派别及根本分歧:(1)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展开的6.两者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7.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详解:(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只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半截子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维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9.唯心主义的两种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0.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内容:(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代表人物:王守仁、孟子(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老子1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生产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14.运动概念: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6.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7.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8.规律的表现: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也不能被改造、改变、发明、创新、革新。19.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20.规律特征的表现:(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要求: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2.意识概念: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3.怎么看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物质决定意识。24.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能动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变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5.对于意识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6.实践概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转变为现实的存在。27.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28.实践特征的内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3)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把人头脑中的观念转变为现实的存在。(4)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模式和水平都各不相同29.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0.真理概念及相关:(1)概念: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2)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3)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4)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1.认识的特征: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32.认识特征的内容:(1)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贱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34.联系特征的内容:(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多样,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35.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3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37.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兼顾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8.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39.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40.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根本原因)(2)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2.方法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由此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和考验。43.质变和量变:(1)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4.方法论:a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4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46.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与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47.矛盾的特征:同一性(统一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普遍性、矛盾性48.矛盾特征详解:(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3)两者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同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4)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5)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矛盾构成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6)两者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连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49.用对立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动灵魂)50.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次方面:(1)主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3)矛盾主要方面: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4)矛盾次要方面: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5)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51.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是既看到主要矛盾又看到次要矛盾,既看到主要方面又看到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同一矛盾时,要着重掌握矛盾主要方面。52.主、次要矛盾和主、次要方面区分:(关键词)(1)主要矛盾:“中心”“重心”“关键”“要害”“突破口”(2)主要方面:“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