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与应急管理肖彭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安全生产专家)联系电话:13208164620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1事故与事故隐患(1)事故:“事故”通常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也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事故发生的原因,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事故隐患:一般地说,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2007年1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总局令第16号,发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2事故隐患的分类安全事故隐患,根据其造成的危害和整改的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3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基本内容(1)人的方面:领导者、管理者、每个员工和整个团队的安全思想、理念、意识、态度、素质、工作作风;安全培训教育等。(2)劳动组织方面:劳动组织结构、方式,工作制度,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休假制度等。(3)规章制度方面: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得到落实等。(4)设备、设施方面:设备设施、装置、建构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监控检测设备设施、装置的齐全和可靠性。(5)环境卫生方面:内外部环境。(6)其他方面:社会的、家庭的因素。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4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的建立(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㈠目的:明确责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㈡内容:责任点在哪里?应尽什么责任?(必须具体)怎样才能尽到这个责任?㈢方法:从下至上,从每个岗位开始。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制度:㈠排查的总体要求:㈡排查的范围和对象:㈢排查的内容:㈣排查的重点:㈤排查的频率:㈥排查的时间:㈦排查中应注意的事项: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5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1)例行安全检查法:自检、互检、上级抽查。(2)经验法:(3)岗位安全点检法:(4)有针对性的专业检验、检测法:(5)专家分析法;(6)系统安全分析法:运用系统安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安全分析。(7)其他方法: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6安全检查表在隐患排查中的应用:(1)安全检查表的含义:安全检查表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评判检查的表。(2)安全检查表的作用:可事先编制,便于进行检查;能使检查不漏项;简明易懂,容易掌握;能充分发挥检查人员的作用。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3)安全检查表的编制要求: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文字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4)安全检查表的类别: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车间用安全检查表;工段及岗位用安全检查表;专业性安全检查表。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7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基本要求(1)正确确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性质和影响范围。(2)全面检查重大事故隐患范围内的设备、设施、装置、建、构筑物、周围环境、气候条件等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3)检验、检测危险物质的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判断其参数变化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4)检查对重大事故隐患的各类安全防护措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5)检查对重大事故隐患失控的应急措施。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8事故隐患治理的基本程序(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后要认真作好记录,并分类整理各类事故隐患。(2)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找出事故隐患的根本原因。(3)针对事故隐患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方案。(4)落实治理措施的技术、资金、物资、治理单位、完成时间、负责人。(5)跟踪治理措施的落实,并检验其符合性。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9事故隐患治理机制(1)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2)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4)事故脆弱性分析:①事故脆弱性:所谓事故脆弱性是指能够最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那些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装置、生产设备设施、生产场所、生产部位和生产岗位。②事故脆弱性分析基础:事故脆弱性分析必须建立在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现场进行隐患排查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③事故脆弱性分析原则:既要分析正常状态,又要分析异常情况;既要分析外部因素,更要注重内部实质。④事故脆弱性分析方法:●经验法:●对比法:●专家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5)重大事故技术防范的基本策略:①从根本上根除重大事故隐患。(改变落后的、有危险的、有害的生产工艺技术)②在技术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的事故。③加强技术防范管理。④加强现场安全管理。⑤强化个体安全防护。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10选择安全控制措施的基本原则管理控制工程技术控制将危险源与人员隔离改使用危险性低的物质停止使用该物质或用无害物代替个体防护降低风险消除风险个体防护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11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①消除危险源:人们不能消除系统中所有危险源,但可以消除其中的部分危险源。②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应设法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可以降低其危险性。③隔离:(有两种)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离——从时间或空间上分离;●屏蔽——用物理的屏蔽措施。(2)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①隔离:●远离:●封闭:●缓冲:②个体防护:③薄弱环节设计:④避难与救援: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3)减少故障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①安全系数:把结构、部件的强度设计得超出其必须承受的若干倍,就可以减少因设计计算错误、未知因素、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②提高可靠性:●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元部件;●维修保养及定期更换。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③安全监控系统:(4)故障——安全设计:①故障——消极方案:故障发生后,设备、系统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不能运转。②故障——积极方案:故障发生后,在没有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使系统、设备处于安全能量状态之下。③故障——正常方案:保证在采取校正措施之前,设备、系统正常发挥功能。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12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1)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分类:①对人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让人员安全而高效地进行操作;●为了使人员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必须经常不断地对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经常督促、检查、激励人的安全行为。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②对物的安全管理:●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应该符合有关的技术规程和安全规程的要求;●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防止由于磨损、老化、疲劳、腐蚀等原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消除生产作业场所中的不安全因素,创造安全的生产作业条件。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1企业应急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1)企业应急管理的内涵: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2)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2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1)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2)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3)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4)建立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5)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3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1)大型企业:设置或明确应急领导和办事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高危行业企业: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人员。(3)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4编制完善企业预案(1)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风险隐患特点,以编制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重点,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其他方面的预案。(2)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生产企业要在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具体应对措施。(4)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5加强企业预案管理(1)建立企业预案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2)企业要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变动情况,预案演练情况,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变化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3)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6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1)企业要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预案演练。(2)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3)要加强对演练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4)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7加强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1)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2)大中型高危企业要建立专业应急队伍;(3)小型高危企业要建立兼职队伍,并与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4)其他企业根据需要指定专、兼职应急人员。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5)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应急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关键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6)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协议企业应积极配合和支持。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2.8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1)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先期处置,并按分级标准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2)对溢流、井喷、危化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2加强企业应急管理(3)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4)地方政府要按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5)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