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新中国初期(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基时期。(外交方针,外交原则—取得一些成就;与大部分西方国家隔绝)二、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出现外交新局面。(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中日建交)三、改革开放以来70年代末以来)------进一步完善(对外政策重大调整)国内外形势外交政策方针外交成就新中国初期(1949-5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探究: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新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并提出了....外交方针考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背景:(1)另起炉灶——针对国民党旧外交(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帝国残余势力(3)一边倒——避免孤立无援国际:两大阵营对峙国内: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发展经济3.成就:2.内容: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既“一边倒”又“独立自主”岂不矛盾?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世界形势图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对立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考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4.意义:3.内容(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按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敌我到按照国家利益划分敌我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友好关系2.提出:考点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954)2、万隆会议(1955)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目的:内容:A.讨论_______问题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意义:首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内容:意义:【归纳总结】建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熟标志)(4)外交成就:A、同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1954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C、1955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为1961不结盟运动奠定基础)(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2014·四川文综·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2014·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因此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2015·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2015·上海单科·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2016·江苏高考)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2017年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