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方法介紹大綱壹、產業概述貳、產業分析概述叁、資料蒐集方法肆、產業分析相關理論產業定義學者年代定義Kotler1976產業是由一群提供類似且可相互代替的產品或服務之公司所組成的。WilliamG.hepherd1979產業就是市場,即供給和需求雙方,在從事買賣交易某種產品行為的團體。Porter1985產業就是一群生產相同、或類似的產品,而且具有高度替代性產品,來銷售給顧客的廠商。吳思華1988產業通常指從事製造的行業,也就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獨立部門單位,而且是以場所為單位以作為行業分類的基礎。林建山1991依需求面而言:一群生產具有相互密切競爭關係的企業群。依供給面而言:凡是採用類似生產技術之廠商群。余朝權1994產業是指正在從事類似經營活動的一群企業總稱。•一個經濟體中,有效運用資金與勞力從事生產經濟物品的各種行業產業分類種類特性相關產業初級產業•直接開採資源的行業•礦業、農業、漁業二級產業•進行加工的行業•製造業三級產業•提供服務的行業•服務業四級產業•進行學術研究探索,維持秩序的行業•研究機構、保全業五級產業•體現出文化和創意的行業•文創產業產業分類~成長率種類特性成長型產業•超乎正常的成長率•不受景氣循環影響,就算經濟衰退,銷售和盈餘依然上升•生產或銷售技術重大突破所造成,如生技、電子商務產業防禦型產業•成長率大致呈穩定持平狀態,波動低•常見於生產非耐久財或消費性服務產業•如食品、水電等民生必需產業循環性產業•成長率深受景氣循環影響,波動大•常見於生產耐久財之產業•如汽車、電器等非民生必需產業壹、產業概述貳、產業分析概述叁、資料蒐集方法肆、產業分析相關理論產業分析目的產業分析的目的主要在於對產業結構、產業與技術生命週期、競爭態勢、未來發展趨勢、上下游相關產業與價值鏈、成本結構與附加價值分配及產業關鍵成功要素進行瞭解探討,藉由產業分析的結果,中肯準確的理解產業內的各個競爭者,進而預測產業發展的走向與趨勢。企業領導人可藉由產業分析的結果,研判本身與競爭者的實力消長,擬訂競爭策略賺錢、獲利產業分析內容產業定義:即該產業涵蓋的範圍,產業間的界線,市場區隔的界定。產業的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產業上下游關聯(魚骨圖)與產業價值鏈(供應鏈)之主導廠商與競爭者分析、產品成本分析與競爭者分析。產業領先要件與產業競爭優勢來源分析:前者包括國家層級、產業層級與企業層級的領先重點,後者涵蓋了產業在資源、基礎建設、市場、技術方面的競爭條件。產業組合與創新需求要素分析。國家創新政策與具體政府推動策略分析。產業分析需求誰需要產業分析的知識政府部門產業發展規劃人員銀行授信人員證券業產業分析師創投從業人員產業技術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企管顧問企業中策略及經營企畫幕僚企業中行銷及財務主管產業研究架構分析理論•SWOT分析•PEST分析•BCG模式•GE模式•五力分析•價值鏈模型•鑽石模型理論•SCP模型技術市場資源生產產品廠商產業關連性技術特質規模經濟產品生命週期關鍵成功因素產業吸引力進入退出障礙產業現況分析產業特性分析產業趨勢分析平均利潤率先進國家發展軌跡市場發展潛力政府的產業政策技術趨勢策略建議邏輯分析情境分析經驗法則面向….途徑方法產業分析範疇產業分析層級資料產出相關服務公司職稱策略(Strategies)情報(Intelligence)資料(Information)數據(Data)公司經營/投資策略(個人專業理財、基金操盤)投資可行性分析(個股投資建議)產業/產品歷史資料分析(長期股市盤勢分析)產品報價/行情(每日股價行情)專業顧問(投資顧問/基金經理人)資深產業分析師/專案經理(證券商之資深分析師)產業分析師(證券商之分析師)資訊處理專員(證券商之營業員)野村/三菱綜合研究所MckinseyCompany矢野綜合研究所富士Kemera研究所SRI、ChemSystemsIHS、IDC、Garner工研院IEK、資策會、DisplaySearchPVinsights集邦科技產業分析步驟1.產業定義:包括產業廣義與狹義之定義2.市場區隔:產業涵蓋之市場區別出不同範疇,以利於後續探討與分析。3.全球產業結構分析,包括:(1).產業結構分析(2).水平分工或垂直整合狀況(3).產業價值鏈描述(4).魚骨圖(5).產品應用層面說明。4.全球產業特性分析,包括:(1).產業特性分析(2).生命週期5.全球產業技術特性分析,包括:(1).產業技術在S-Curve的位置(2).專利發展的情形、技術發展的風險6.全球競爭情勢分析,包括:(1).產值、產品市場比率(2).市場產品的應用範疇(3).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4).進入障礙與模仿障礙(5).市場競爭分析(6).產業既有競爭者分析(7).產業潛在競爭者分析(8).產業中領導廠商7.產業結構與競爭分析,包括:(1).產值、歷史發展過程(2).生命週期、技術S-Curve之定位(3).現況與願景(4).競爭優勢來源(5).產業領先條件(6).SWOT分析(7).創新需求要素與產業組合分析8.結論:就分析內容之重點進行歸納性之綜合陳述。壹、產業概述貳、產業分析概述叁、資料蒐集方法肆、產業分析相關理論大綱資料類型次級資料(SecondaryInformation)初級資料(PrimaryInformation)由研究人員透過親自訪查、試驗等市場調查方法所獲致之第一手產業資訊。初級資料常直接從客戶或競爭者來探知。存在於企業內部或外部之既有資料,一般指的是市面上各種出版資訊。通常次級資料很少能完全符合產業研究者的需求。資料蒐集問卷調查焦點團體專家訪談展場調查實驗法觀察法實地觀察初級資料次級資料內部銷售與市場會計與財務行銷報告其他記錄外部政府、公會、市調公司、研究機構、媒體、資料庫供應商…..分析研判決策資料蒐集與產業分析初級資料來源10.展會調查9.焦點團體8.專家訪談7.問卷調查6.電訪5.親訪4.抽樣3.普查2.實驗法1.觀察法11.實地觀察12.德菲法13.腦力激盪初級資料來源次級資料來源10.其他9.技術資料8.廠商網站7.公司財報6.公開說明書5.專利4.搜尋引擎3.電子資料庫2.圖書館館藏1.圖書購買次級資料來源重要網站再生能源政府機構•美國能源部(U.S.DepartmentofEnergy)•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EIA)•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能安全部(FederalMinistryfortheEnvironment,NatureConservation,BuildingandNuclearSafety)、•德國聯邦經濟部和能源部(BundesministeriumfürWirtschaftundEnergie,BMWi)、•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DepartmentofEnergy&ClimateChange,DECC)•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中國國家能源局•歐盟能源政策(EnergyStrategyforEurope)國際組織•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21世紀再生能源政策網(RenewableEnergyPolicyNetworkforthe21stCentury,REN21)•亞太能源研究中心(AsiaPacificEnergyResearchCentre,APERC)•世界能源會(TheWorldEnergyCouncil,WEC)•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行業協會•美國再生能源協會(AmericanCouncilOnRenewableEnergy,ACORE)•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調研機構•BloombergNewEnergyFinance太陽光電產業協會•歐洲太陽光電產業協會(EuropeanPhotovoltaicIndustryAssociation,EPIA)•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olarEnergyIndustriesAssociation,SEIA)•日本太陽光電發電協會(JapanPhotovoltaicEnergyAssociation,JPEA)•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亞洲光伏產業協會•台灣太陽光電協會調研機構•Solarbuzz•SEMI-PVGruoup•Pvinsights•PVMagazine•iSuppli•GTMResearch•ENF•集邦科技-EnergyTrend•工研院–IEK•資策會MIC•光電協會PIDA重要網站產業生命周期技術生命周期學習曲線微笑曲線SWOT分析PEST分析BCG模式GE模式五力分析-《競爭策略》價值鏈模型-《競爭優勢》鑽石模型-《國家競爭優勢》SCP模型產業分析相關理論多數產業隨時間經歷不同階段,從萌芽、成長、震盪、成熟到衰退,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機會和威脅。企業經營者所需面對的任務是預先分析判斷,掌握產業發展各階段中每一個力量可能會發生什麼改變,以及研擬對應策略,利用機會應付發生的威脅。產業生命週期模式(IndustrialLifeCycleModel)是分析產業發展不同時期的競爭力之影響,採生命週期模型分析各種產業環境與產業發展階段。產業生命周期(1)生命週期階段主要產業特徵導入期¨產品訂價較高¨尚未發展良好的經銷通路¨進入障礙主要來源為關鍵性因素之取得¨競爭手段為教育消費者成長期¨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使價格下降¨經銷通路快速發展¨潛在者的威脅度最高¨競爭程度低¨需求快速成長使企業增加營收震盪期¨競爭程度激烈¨產生過多的產能¨採用低價策略成熟期¨低市場成長率¨進入障礙提高¨潛在競爭威脅降低¨產業集中度較高衰退期¨呈現負成長¨競爭程度繼續增加¨產能過剩進而產生削價競爭產業生命周期(2)產業生命周期(3)產業生命週期之特殊案例•某些階段未發生•因創新或社會改變而再度復甦•各階段時間間隔因產業別而有顯著不同例如健康的熱潮腳踏車產業重生民生必需品產業長期停留於成熟期技術生命周期(1)概念最先來自於1943年Ryan&Gross對美國愛荷華州的玉米新品種擴散行為研究,此研究是創新擴散的里程碑,而後羅傑斯(EverettM.Rogers)提出了擴散曲線,將採用者分成五種類型。1962年羅傑斯出版《創新的擴散》後,技術生命週期漸漸受到學術研究界的重視,成為高科技產業推廣新產品或行銷上的一種基本理念。技術生命週期的形狀是一個鐘形曲線,這個曲線將新科技產品吸引各種類型消費者的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分別包括創新者、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與落伍者。技術生命周期(2)五個階段佔整體使用人數比例分別為2.5%、13.5%、34%、34%與16%。(1)創新者(innovators):創新者是一群對技術具有狂熱偏好的少數人士,他們的興趣就是研究新產品,同時也是新技術產品的把關者。(2)早期採用者(earlyadopters):早期採用者是一群有先見之明的消費者,也是新技術產品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者。早期採用者找到這項新技術可以跟他們本來就在乎的東西做連結,這就成了他們購買的理由。(3)早期大眾(earlymajority):早期大眾的是一群非常重要的消費群,他們最在意是產品實用性,對於新技術產品採用往往比較謹慎,他們會先等待,觀察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經驗,確定產品可以順利運作才會購買。(4)晚期大眾(latemajority):晚期大眾缺乏判斷產品是否可順利運作的能力,因此他們會等到規格完全確立,輔助系統建置完備才會掏錢購買。在市場上與早期大眾一樣多,佔整個市場三分之一。(5)落後者(laggards):落伍者不喜歡新科技,如果他們有買到新技術產品,那可能是在其他產品裡的某一零件,可能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使用了新技術產品。學習曲線又稱經驗曲線或改善曲線,1966年代中期波士頓顧問公司的布魯斯‧韓德森試圖找出是什麼因素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