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原则(1)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进一步研究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措施,形成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2)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增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职能。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产业的合理布局。(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企业集群,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4)巩固和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紧密关系,促进和引导产业整合与集中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划分次区域,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发展带,尤其是向重点产业新城的转移和集中,引导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5)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升城市核心功能。重视首都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要求、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首都优势,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6)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共同发展。采取差异化战略,加强北京在京津冀地区、全国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合作与分工,尤其要重视在京津城镇发展走廊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四、主要措施1、抓扶优扶强,壮大企业规模、要积极培育和扶持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行业领先、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依托豪翔、联群、大明、奇达利、有志、共荣、佳豪、磊鑫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推动石雕石材产业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2、抓载体建设,优化产业布局、要全力推动石雕石材业向基地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条块结合,纵横拓展,规划建设―批规模大、聚集功能强的石雕石材生产基地。块状:建设惠东和崇武山霞为主区域的全国石雕制品加厂中心,力争在“十五”期间成为国际性制造业加工中心。形成集原料经营、石制品加工、产品展示、配套包装物、磨具磨料、石材机械的生产供应为一体的完整的石雕石材工业产业链。条状:以国道324线及惠黄、惠崇公路沿线石材企业为主线,以中国雕艺城、磊艺、豪翔展示中心和洛阳石雕产品一条街为支点,形成集石雕加工、展示、销售一线串珠的石雕石材产业走廊。3、抓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后劲、针对目前该行业还普遍存在产品艺术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大路货产品多的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程,创办3-5所工艺美术研究所,支持企业走科技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引进高新技术装备;开展系列化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和工艺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和协作。4、抓市场拓展,扩大发展空间、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日本市场、进军韩国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带来的契机,加大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度,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石雕石材展示会等经贸活动;鼓励企业到国内外开设办事处和营销机构:定期举办中国(惠安)国际石雕石材展示会和雕刻大赛;加强媒体宣传,提高石雕品牌国际知名度;加快市场载体建设,完善中国雕艺城规划;建立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历史博物馆,作为展示惠安雕艺的平台。5、抓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实行人才培训与引进并举。依托惠安五中石雕职业学校、华光摄影学院基地,培养一批能自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企业输送技术骨干;实行企业与美术学院厂校挂钩,培养技术力量,大力引进工艺美术家和专业人才到企业来施展才能;同时要特别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石雕石材业的队伍整体素质。6、抓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企业、针对石雕石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石粉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要在企业中大力推广采用“SC聚压滤法”技术,使产品加工中携带的石粉泥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分离,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全部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要倡导企业在应用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的同时,开拓和引进一些废物再利用的相关企业,如引进利用碎石、石粉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以发展资源循环的工业链。7、抓维权意识,打造惠石品牌。要调动企业提高产品创新的积极性,贯彻实施《专利法》,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护石雕创新作品的知识产权:要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实行商标注册,提高知名度;要积极申报惠安石雕集体商标注册,保护县城石雕品牌,打响惠石品牌效应。8、抓服务体系,加强行业协作、大力培育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积极支持协会、公会开培训、会展、价格协调和公信证明等工作,以行业自律、产业信息、技术开发、对外协作、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和营销联盟为重点,推进协会、同业公会的健康发展。一、福建省惠安县石雕石材业的历史与特色福建省惠安县的石雕石材业发展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石雕艺术逐渐成熟,形成特色鲜明的南派艺术风格;明清时期,汲取闽南青山秀水之灵气,石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从此占据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到了清末民初,以惠安石雕为代表的南派石雕艺术已名扬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惠安石雕艺术重获新生,雕刻工艺珠联璧合,佳作灿若繁星。如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厦门集美的鳌园,便是惠安现代石雕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被视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大观园。20世纪50年代,首都北京一些重要历史时期的纪念性建筑物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十大建筑都留下惠安石雕工匠的不朽之作。改革开放以来,惠安石雕又有新跨越,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与现代雕艺相结合,使石雕文化含量更高,门类更全,形成了圆雕、线雕、浮雕、影雕、微雕、沉雕六大类石雕工艺品,成为全国石雕石材加工能力最强、工艺最精湛、技术最先进、出口量最大的石雕石材集散地。目前,在石雕产业的带动下,已发展形成矿山开采、石雕石材机械制造、包装材料印制、荒料营销以及运输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体系。由于惠安石雕“融承中西文化及建筑艺术之精华”,其工艺享誉海内外,多次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艺术(雕艺)之乡”称号。2006年6月,“惠安石雕”入选首批国家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惠安石雕石材业的发展现状(一)石雕石材产业地位突出。惠安县在确立石雕石材行业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决策上,实行政策倾斜扶持,使石雕石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突出,外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县有中外合资、联营、个体等形式的石雕石材及配套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11.8万余人,2006年,石雕工艺品产值93亿元,上缴税收1.35亿元,产品90%以上出口,出口量占全国石材出口总量的43%,出口的碑石几乎垄断了欧日韩市场,石雕石材产值、规模和出口量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二)产业链效应明显增强。一是建设崇武、山霞、洛阳、惠东石雕石材工业园区等一批规模较大、有较强聚集功能的石雕石材生产基地,集原材料加工、石制品加工、产品展示、配套包装、磨具磨料、石材机械的生产供应为一体,形成完整的石雕石材工业产业链。二是以国道324线洛阳及螺阳大红埔、惠崇惠黄公路沿线石材企业为支点,形成一线串球的石雕石材产业走廊,构筑一道以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观大道。石雕石材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建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兴旺,区域经济进一步繁荣。(三)特色经济初具规模。惠安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石雕石材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一开始就把生意做到了海外,每年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为惠安县外贸出口总值长期位列泉州市甚至福建省县域前列作出巨大的贡献。目前,石雕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出口交货值66亿元,占年产量的71.9%,石雕石材业已成为全县最具特色产业。(四)行业发展前景看好。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调整政策,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产品提高出口关税,降低出口退税率,一些传统的行业企业受到较大影响。而高度融合中国文化的惠安石雕石刻行业,在近年来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中基本不受影响,出口总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福州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福建省石雕石材出口量为416万吨,出口值9.0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9%和23.3%,其中,涉及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的石材出口量仅为161万吨,出口值0。2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0.5%和95.3%,而不涉及出口退税、继续享受原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的石雕石材出口量达255万吨,出口值8.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倍和5.9倍(惠安占全省石雕出口量的90%)。三、石雕石材业资金来源基本情况资金来源多样化、复杂化是惠安县石雕石材业融资的一个特点。除了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外,其他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银行贷款。多年来,银行贷款对石雕石材企业的发展起了促进和支撑的作用,相当一部分石雕石材小企业早些年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截至2007年11月末,全县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规模较大的石雕石材企业有196家,以个人名义发生信贷关系的有436户,贷款余额4.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78亿元。(二)民间借贷。近年来,惠安县一些石雕石材企业,为缓解资金紧缺,提高资金流动性,企业主相互之间组织设立了资金“互助会”。“互助会”参会人员都是一些相互熟悉了解的私营企业老板,入会目的主要为解决企业临时资金周转困难。一般每位入会者每月融资5000~30000元不等。据部分企业主反映,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资金缺口大约30~100万元,向银行贷款很难,而一家企业“互助会”如果有25名会员,每人每月缴纳3万元会款,每月便可聚集75万元资金为1家企业所用,而利息折算仅为年利率8%~10%,所以许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向银行贷款,而是利用“互助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据测算,全县的石雕石材企业间资金“互助会”年融资额达数亿元。(三)其他融资形式。主要有股份、合作、利用外资等。据初步统计,截至2006年底,惠安县有石雕石材股份合作制企业400余户,合伙法人企业33户,约占全县中小工业企业总户数的28%。利用外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种方式,惠安作为著名的侨乡,近年来许多旅居海内外尤其是台港地区的惠籍乡亲前来投资办厂。截至2006年底,惠安县有石雕石材外商投资企业100多家,据测算,实际利用外资约1.5亿美元。四、石雕石材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障碍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惠安石雕石材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相当一部份中小企业开工不足,许多小企业主和能工巧匠纷纷出走他乡,另谋生计。据调查,影响和制约惠安石雕石材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内部因素1、企业规模、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惠安的石雕石材企业大都为小型私营企业,在全县1300多家石雕石材企业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家左右,占企业总数的0.8%,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73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63%。2006年度,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仅228家,占企业总数的14.5%,85.5%的企业属于年产值数百万元以下的小规模企业,这些小规模的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参与竞争时就显得底气不足。从企业的管理方式看,约99%的企业都采用家族式管理,企业的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合二为一,企业主个人与其妻子、儿女、兄弟等亲属,是维系企业与外界的通道,是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枢纽。从企业的运作机制看,经营灵活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但灵活也意味着不够稳健,意味着风险度高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2、传统雕刻工艺未能得到保护和升华,削弱了行业整体竞争力。惠安石雕石材行业的优势在于传统技艺的承传上,大批雕刻世家的存在使日益滑坡的传统技艺在今天勉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仅仅依靠父子相传、拜师学艺的方式在当今雕刻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中西结合、日臻完善的大环境下已显得力不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