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消防燃烧学消防技能基础教研室张友达内容燃烧的化学基础1燃烧的物理基础2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3气体、液体、固体燃烧4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一、燃烧和火灾的基本概念1、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称为燃烧。2、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火灾。二、燃烧本质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特殊性:伴有放热、发光、火焰和发烟四个特点。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三、燃烧条件1、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助燃物:凡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助燃物。点火源:凡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火能源统称为点火源。2、燃烧的充分条件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四、燃烧条件的应用防火措施: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灭火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抑制法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产物基本概念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烟:由于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产物产烟量的影响因素:氧气供给情况:氧气供给充分,碳粒子生成少,或不生成碳粒子。氧气供给不充分,碳粒子生成多。可燃物分子中碳氢比值:可燃物分子中碳氢比值不同,生碳能力不同,碳氢比值大的生碳能力强。可燃物分子结构:环状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生碳能力比直链的脂肪族化合物高。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产物二、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及危害性1、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1)缺氧、窒息作用(2)毒性、刺激性、腐蚀性(3)高温气体的热损伤2、燃烧产物的危害作用(1)烟气的毒害性(2)烟气的减光性(3)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爆炸性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产物建筑火灾中常见的可燃物和燃烧产物燃烧的化学基础:有关计算燃烧反应速度方程燃烧时空气需要量的计算固液体可燃物燃烧时的空气需要量计算气体可燃物燃烧时的空气需要量计算固、液体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燃烧热与燃烧温度的计算燃烧的物理基础: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的方式:一、热传导1、热传导定义:相互接触而温度不同的物体或物体中温度不同的各个部分之间,当不存在宏观的相对位移时,由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传递现象。2、傅里叶定律:内容:在不均匀温度场中,由于导热形成的某点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时刻同一地点的温度梯度。燃烧的物理基础:热量的传递二、热对流1、热对流定义: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个部分之间,由于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从一处带到另一处的现象。2、对流换热: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三、热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辐射换热是物体间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一、着火着火:可燃体系因某种原因引起自动升温,反应自动加速,最后出现火焰的现象。二、着火分类1、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热自燃:可燃物因被预先均匀加热而产生的自燃。化学自燃:可燃物在常温常压下因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着火。2、点燃(引燃):可燃物局部受到火花、炽热物体等高温热源的强加热而着火,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物中。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三、着火条件1、着火条件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将不可能在整个时间区段保持低温水平的缓慢反应态,而将出现一个剧烈的加速的过渡过程,使系统在某个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这个初始条件便称为着火条件。2、正确理解着火条件①达到着火条件,只是具备着火的可能。②着火条件指的是系统初始应具备的条件。③着火条件是多种因素的总和。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谢苗诺夫自燃理论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放热速率都大于散热速率,体系温度自动增加化学反应加速,着火。F-K自燃理论(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预测物质发生自燃的可能性。求材料活化能。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典型物质自燃一、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一)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1、活泼金属2、金属氢化物3、硼烷4、金属磷化物5、炭化物6、金属粉末7、保险粉8、CaO无水AlCl3Na2O2NaOH发烟H2SO4氯磺酸、PCl3(与水接触时,虽不产生可燃气体,但放出大量的热,能将附近的可燃物引燃。)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共同特点:放出可燃气和大量热,可燃气在局部高温环境中与氧结合,发生自燃。与水作用发生自燃的物质消防安全要求。储运中防止包装破损,防止吸水、吸潮。防止与酸接触。着火后,严禁用水扑救。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二)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1、黄磷(存放在水中)2、烷基铝(存放在苯中)3、硝化纤维素(存放在水中或酒精中,含水量不得少于32%或放在低于20℃的密闭箱子中)(三)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相互接触能自燃的两种物质,一般一种是强氧化剂,一种是强还原剂。(四)与氧化剂混合,在撞击或摩擦作用下能着火或爆炸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储运过程中要分开;与氧化剂混合,在撞击或摩擦作用下能着火或爆炸的物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撞击或摩擦。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强迫着火一、强迫着火的特征1、强迫着火当一个冷的反应混合物被一个热源迅速地局部加热时,在热源附近就会引发火焰,并且这个火焰就会传播到附近的冷的混合物中去,这种引发火焰传播的过程即定义为强迫着火或引燃。点燃(引燃):可燃物局部受到火花、炽热物体等高温热源的强加热而着火,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物中。2、强迫着火特征(1)体现为局部火焰及其传播(2)燃点远高于自燃点(3)点燃过程比自燃过程复杂(电火花引燃)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热理论中的灭火措施降低系统的氧气或可燃气的浓度。降低系统的环境温度。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使系统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出去。重要结论:降低氧气或可燃气的浓度,对灭火来讲比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更大;相反对防止着火来讲,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大于降低氧气或可燃气浓度的作用。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链琐反应理论中的灭火分析1、链锁反应理论中灭火的关键要使已着火的系统灭火,关键在于使系统中自由基的增长速度小于其销毁速度。2、链锁反应理论中的灭火措施:降低环境温度,以减慢自由基的增长速度;增加自由基在固相器壁的销毁速度;增加自由基在气相中的销毁速度。灭火基本原理1、降低着火系统温度;2、断绝可燃物;3、稀释空气中的氧气浓度;4、抑制着火区内的链锁反应。可燃气体的燃烧预混气中火焰的传播理论正常火焰传播区1、正常火焰传播主要依靠导热的作用,将火焰中产生的热量传给未燃混气,使之升温并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未燃气中传播的现象。2、特点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减小或接近不变。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减小。燃烧波以亚音速进行传播。可燃气体的燃烧爆轰1、爆轰:主要依靠冲击波(激波)的高压使未燃气受到近似绝热压缩的作用而升温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未燃区中传播的现象。2、爆轰区的特点:(1)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2)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3)燃烧波以超音速传播。可燃气体的燃烧层流预混气中正常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机理1、热理论火焰能在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传播到新鲜冷混气中,使冷混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加速的结果。2、扩散理论火焰能在新鲜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的自由基向新鲜冷混气中扩散,使新鲜冷混气发生链锁反应的结果。(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马兰特简化分析)可燃气体的燃烧物理化学参数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一)可燃气与空气比值的影响混气中可燃气与空气比值不同,Sl不同。存在一最佳比值,在此最佳比值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最快;火焰传播存在浓度极限,混气中可燃气太少或太多,火焰均不能传播。(二)可燃气体的分子结构(三)初始压力对二级反应,压力与火焰传播速度关系不大。(四)初始温度混气初温增加,火焰传播速度越高。(五)惰性气体的含量惰性气体加入量越多,火焰传播速度越小。可燃气体的燃烧可燃气体爆炸预混气爆炸温度、爆炸压力、爆炸升压速度的计算;爆炸威力指数和爆炸总能量计算。爆炸温度:爆炸压力:爆炸升压速度:爆炸威力指数=最大爆炸压力×平均升压速度。爆炸总能量: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极限一、基本概念1、爆炸下限: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2、爆炸上限: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二、实用意义(一)评定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二)评定气体生产、储存的火险类别。(三)确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可燃气体的燃烧分解爆炸(一)分解爆炸的条件1、分解爆炸必须是放热反应;2、存在能量足够的火源或热源;3、初始压力不小于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4、分解爆炸不需要氧气,爆炸上限为100%。(二)能分解爆炸的几种气体1、乙炔2、氧化乙烯3、乙烯4、氮氧化物可燃气体的燃烧爆轰爆轰产生的条件(1)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2)管子足够长或自由空间的预混气体积足够大。(大于爆轰前期距离)(3)可燃气浓度处于爆轰极限范围之内。(4)管径大于爆轰临界直径。爆轰波对设备破坏特点1、波速很快,会使设备中常用的泄压装置失去作用。2、压力很大,特别碰到器壁时,会产生反射增压作用。3、体现为动压冲击作用。可燃气体的燃烧爆轰的预防措施防止火焰向爆轰波转移,在未生成爆轰波之前,阻止火焰传播,可安装阻火器。在爆轰初始生成时,可将管径急剧增大,使爆轰中断,并与阻火器并用。可燃气体的燃烧气体爆炸的预防可燃气爆炸的条件:有可燃气。有空气,并且可燃气与空气的比例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火源。预防可燃气爆炸的原则:严格控制火源。防止可燃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气。切断爆炸传播途径(抑爆技术)。在爆炸开始时及时泄出压力,防止爆炸范围扩大及爆炸压力升高(卸压技术)。可燃气体的燃烧严格控制火源1、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放热2、高温火源:高温表面热辐射3、电器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4、冲击火源:冲击与摩擦绝热压缩可燃气体的燃烧防止可燃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预混气密封操作浓度监测报警通风换气惰气保护可燃气体的燃烧切断爆炸传播途径(一)安全水封(二)阻火器:阻火器是阻止火焰传播的火焰阻断装置。金属网阻火器:在器内用若干层有一定孔径的金属网,把空间分隔成许多小孔隙。砾石阻火器:器内是用沙粒、卵石、玻璃球、铁屑等作为充填料,将器内空间分隔成许多小孔隙。波纹金属片阻火器:通常由交迭放置的波纹金属片组成的有三角形孔隙的方形阻火器和将一条波纹带与一条扁平带绕在一个芯子上组成的圆形阻火器。可燃气体的燃烧泄压装置(一)安全阀1、定义:通过阀瓣的开启泄放出介质而降低容器内压力的一种特殊装置。2、特点:操作不用中断。3、缺点:密封性能有时不良;不能适于急剧的化学反应迅速升压所需的快速泄放情况;对各种腐蚀性介质适应能力差;对于黏性较大或有结晶体的液态介质,有时会黏住阀瓣,影响启跳压力的精度等。4、适用场所适用于容易产生物理过程超压的操作,容许介质存在微量泄漏,且介质黏度不大的场所。(二)爆破片1、特点:爆破压力精度高、动作快,泄放量大,可用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制造。2、缺点:膜片破裂后操作中断,且其制造质量要求高。3、适用场所:主要用于防止化学性爆炸,用于泄压要求灵敏介质不易泄漏,不宜安装安全阀的压力容器。液体的燃烧一、闪燃和闪点1.闪燃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2.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二、同类液体闪点变化规律1、同系物闪点随分子量增加、沸点升高、比重增大、蒸气压降低而变高。2、正构体比异构体的闪点高。丁醇丙醇乙醇甲醇;同系物间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液体的燃烧三、混合液体闪点1.两种完全互溶可燃液体的闪点低于平均值,且接近含量大组分的闪点2.不可燃液体的加入,使可燃液体的闪点升高,当不燃组分含量达一定值时,混合液体不再发生闪燃闪点在消防中的意义:是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是可燃液体生产、储运的火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