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及亚泰集团并购-资本运作实战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从“长春龙达建筑实业公司”发展到“亚泰集团”1992年,有人给宋尚龙指了一条捷径:与其自己去运作上市,还不如买个“壳”,借壳上市。可是哪里有现成的壳呢?宋尚龙开始动用各种关系,四处打探。老天不负有心人,机会来了。他听说吉林省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辽源茶叶股份公司本身具有上市资格,但其总资产少,自身实力不够,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借壳上市(BackDoorListing))•借壳上市是指一间私人公司(PrivateCompany)透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了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相同与区别•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1993年4月,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1995年上市进入证券市场。1997年“小鱼吃大鱼”兼并双阳水泥厂,1998年进军高科技制药产业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善抓机遇资本运营的几次大动作,不仅跨越了同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资本积累和起步阶段,而且企业也由单一的房地产业一跃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52亿元、主业突出、管理紧密的大型企业集团。八年三次融资没有一次改变投向,高效守信,成为资本市场产业发展、壮大厚报资本的典范。公司连续两年在长春市大型企业效绩评价中名列A类榜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2001年在有关部门评出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100家上市公司”中亚泰名列34位。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三次成功的资本运营第一次是1993年借壳上市。亚泰集团的前身是1986年创立的国有区属企业———长春龙达建筑实业公司,拥有数千万资产;而吉林省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原辽源茶叶股份公司,具有上市资格,但实力不够不具备上市条件,正寻找合作伙伴,1993年双方优势互补成立国有控股的亚泰集团。如何设计亚泰集团?由于特殊的组成背景和控股股东状况使亚泰集团有较大的自主空间,第一步便打下了好的基础。由吉林省体改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帮助设计,实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稳健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5年11月15日,亚泰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开辟了稳定的融资渠道,通过三次配股共募集资金9亿多元,拓展几个大项目,企业效益成倍增长,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第二次是1997年承债兼并总资产9.7亿元、负债11.4亿元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双阳水泥厂,将其规范为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通过注入机制、资金、管理很快使其走出困境。以原厂1993年建成的“中国第一线”为基础,公司先后投资8亿元兴建日产2000吨和日产2500吨两条新型干法窖外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领跑者。亚泰集团不仅拓展了产业链,产生了新的利润点,而且盘活了国有存量资产,被誉为中国资本市场“小鱼吃大鱼”的经典重组案例。原国家经贸委领导陈清泰评价:为帮助没有资本金的国有大型企业走出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第三次资本运营是1998年。当时企业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国有股东经济实力较弱,企业增资扩股受到限制,整体资本结构不合理;二是所涉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科技含量偏低、附加值较小。公司将资本运营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资本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使亚泰集团既注重规模扩张又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1998年亚泰集团获准10:8高比例配股,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向长春市、二道区政府提出转换国家股东的申请,长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整体接受二道区所有股权,并以长春市热力公司的实物资产认购亚泰集团配股,为此亚泰集团不仅解决了配股的“瓶颈”问题,也吸纳一块优质资产组建了亚泰热力公司。同时,从1998年开始进军医药产业,经过四年的规模扩张和产业整合,亚泰医药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支柱产业。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说:当今的美国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亚泰集团的资本运作使亚泰在产业发展上超越了许多原始积累过程,而且有自己的特色。一是以承债兼并的方式吸纳有潜力的资产、拓展公司的产业链条。二是兼并后整合规范吸收上非常成功,通过注入机制、管理、资金,激活了原企业的存量资产,产生了倍增效果。如水泥产业;如承债收购的国家人用纯化狂犬疫苗重点生产基地———原吉林东生药业有限公司规范为亚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如与上海医药公司联合组建亚泰华氏公司等等。三是在产业扩张的同时获得知识与技术的优势,吸入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就会带来该行业的一流人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实现了资金与知识的对接。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十年多来,亚泰集团先后兼并重组了原长春双阳水泥厂、原长春跃进水泥厂、原吉化化钢水泥厂、原吉化明城水泥厂、原北国之春大酒店、原吉林省东生药业公司、吉林大药房等十家企业,而且兼并一个活一个,重组一个火一个,被业内人士称为“亚泰现象”。一、亚泰集团资本运营报告期股本(亿元)2009-05-2618.94732006-08-1011.58992006-03-318.366412005-12-318.366412005-09-308.366412003-09-305.577602000-12-314.751061999-06-304.107561998-12-312.933971997-06-301.261391996-12-310.865651995-12-310.618321994-12-310.50401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5倍,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时间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这方面,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5亿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到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星级是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电冰箱总厂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在这各背景下,开始考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多种产品经营转变。1988年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赂微波电器厂注入资金引进生产设备,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