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山川异物,神话传说”《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羿射九日等。这部书是由“山经”和“海经”“大荒经“三部分组成的。“山经”和“海经”是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大荒经”是用来解释“海经”的,可见这部书是由“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组成的,故这部书又叫做《山海经》。《山海经》共有十八篇,其中“山经”五篇,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请大家注意:方位顺序是由南开始,到西、北、东、中。《海经》分为“海外经”和“海内经”两大部分。“海外经”有四篇,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经”也有四篇,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方位顺序也是由南开始的。“大荒经”也是由四篇组成的,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最后有一篇独立的“海内经”。古代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据说体长达到180米、头部蓝色、身体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吞吃过往的动物,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英招,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山海经异兽图赢鱼比翼鸟兕天狗毕方混沌青鸟凤凰穷奇肥遗蛊雕狰九尾狐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精卫填海(GO)精衛填海故事梗概:鸠山之巅高又高,茂密柘林有奇鸟。此鸟名唤小精卫,头戴彩冠红指爪。本是炎帝小爱女,春日结伴看海潮。一个恶浪扑面来,冤魂化作精卫鸟。从此精卫衔木石,奋飞不息穿波涛。沧海无边恨无限,发誓填出康庄道。欣赏动画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再往北二百里的地方,叫发鸠山。其上多柘木——发鸠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其,代词,它的。有鳥焉——在这座山上有一种鸟.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介词+指示代词)。它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指出:“乌:孝鸟也。”《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乌鸦反哺其狀如烏,——它的形状象乌鸦一样。烏(乌)----鳥(鸟)文首、白喙、赤足——这种鸟长着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嘴,红色的脚。文——花纹。与“纹”(古今字)。《说文解字》:“文,错画也。”附:小知识天文——即天上的日、月、星、辰,它们的运行变化构成了各种图形,所以把天象叫做天文。水文——水流更是呈现线条交错状态的,所以把自然界的水的分布和流动叫做水文。喙——嘴名曰精衛,其鳴自詨。——这种鸟的名字叫精卫,他的叫声好象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这只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她的名字叫女娃。少女:小女儿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女娃到东海游历,淹死在海里没有返回,所以变成了精卫。于:介词,在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故:因此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精卫鸟经常从西山衔来木枝石块,来填塞东海。之:的以:表示目的,用来堙:掩埋(BACK)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漳水从这里出来,向东流入黄河。词类活用: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古今异义词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少女:1、文中指小女儿。2、现代汉语中指年轻未婚女子。意义“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精卫》原文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