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方剂第八章上篇中药方剂基本知识内容第一节中药学基本知识第二节方剂学基本知识第一节中药学基本知识【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的概念,中药性能的内容。2.掌握:四气五味的作用。3.掌握:中药七情的内容及意义,以及“十八反”的内容。4.了解: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的目的及意义;妊娠用药禁忌;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一、概念中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以治疗和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一类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加工品。近12800余种。古称“本草”。中药学,古称“本草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植物药药用植物有果实、种子药用植物有花、花粉药用植物有叶、茎、根动物药及矿物药赤石脂全蝎冬虫夏草二、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之偏颇,即“以偏纠偏”,从而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三、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产地: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道地药材”采集: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有密切关系。贮藏:干燥、低温、避光、密闭。四、中药的炮制含义: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按照其不同性质和医疗要求进行的必要的加工方法的总称。古代又称炮炙、修治、修事等。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和用药安全。“如法炮制”炮制的目的归纳为四个方面:1.消除或减低毒副作用(减毒)2.增强药效(增效)3.改变药物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4.便于服用、制剂和贮藏常用炮制方法可分为五大类型:1.修治2.水制3.火制4.水火共制5.其他制法炒炙烫煅煨炮燎烘煮、蒸、潬、淬、炖五、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本身各自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若干特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前人亦称“偏性”。是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及药性理论。(一)四气五味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寒凉,程度不同,凉寒大寒。温热,程度不同,温热大热。寒凉—属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阳证、热证(黄芩、黄连)温热—属阳—温阳散寒、助阳通脉用于阴证、寒证(附子、干姜)中药的性能1.四气(一)四气五味药性寒热与治则:“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平性药,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寒、热证皆可应用,但也有偏凉、偏热倾向,古称“入腹显性”,故仍称“四气”。1.四气中药的性能(一)四气五味最初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尚有淡、涩味,但拘于五味入五脏的限制,一般将淡→甘、涩→酸。然而淡与甘作用不同,不适合附属,故实际不止五种味。2.五味中药的性能五味解散表邪——薄荷、紫苏散温散里寒——干姜、附子1.表证辛2.气血阻滞证行行气——陈皮、木香3.脾胃湿滞证行血——川芎、红花、桃仁4.神昏开窍——石菖蒲、麝香化湿——藿香、佩兰中药的性能五味补—补气、补血—人参、熟地1.虚证甘和—和中、和药—甘草2.脾胃不和缓—缓急止痛—甘草、饴糖3.药性偏者润性—润肠、润肺—蜂蜜4.痛证5.燥证中药的性能五味收—收敛—止汗、止咳—五味子涩—固涩—止泻、止遗、止带-龙骨——体虚滑脱之证中药的性能酸涩五味泄——通泄、降泄、清泄1.实热便秘苦燥——燥湿2.火热实证坚——降火坚阴3.上逆之证4.湿证中药的性能五味软—软坚散结—牡蛎1.瘰疠、痰核咸2.便秘下—泻下通便—芒硝中药的性能五味渗—渗利水湿淡水湿阻滞之水肿、利—通利小便小便不利之证中药的性能(二)归经1.含义: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它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用现代信息科学观点来解释:由于各脏腑经络系统的功能各异,因而对不同药物的治疗信息,在接受和反应能力上有较大差异的结果。中药的性能(二)归经如:辛—归肺经甘—归脾经酸—归肝经苦—归心经咸—归肾经中药的性能2.归经的意义(1)临床上有助于选择适宜的药物;(2)对性能类似的药物,通过归经可借以比较异同;(3)有些药物可治疗多种疾病,可借归经执简御繁。如:清热药、补阴药。黄连治口舌生疮、痈肿疮疡、心烦失眠、胃热呕吐、胃火牙痛——主入心、胃二经,主泄心胃之火。(二)归经中药的性能有些药物不仅自入某经,而且能作为向导引导他药归入该经而发挥作用,称为引经药。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大肠经:白芷石膏心经:细辛黄连小肠经:木通竹叶脾经:升麻苍术胃经:白芷石膏葛根肾经:肉桂细辛膀胱经:羌活藁本肝、胆经:柴胡黄芩青皮川芎载药上行:桔梗载药下行:牛膝(二)归经中药的性能例如:头痛的治疗前额头痛——阳明经病——白芷偏头痛——少阳经病——柴胡项部及后头部痛——太阳经——羌活、藁本巅顶痛——厥阴经——吴茱萸这些药物也是引经药,可引导他药归入以上各经而发挥作用。中药的性能(三)升降浮沉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主向上、向外,沉降主向下、向内。升浮药:升阳、发散、散寒、催吐等。作用沉降药:清热、潜阳、降逆、泻下、渗利、消导、收敛等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的应用原则1.升降浮沉与病位病势的关系:基本应用原则:同病位而逆病势。病位:在上在表——宜升浮;在下在里——宜沉降。病势:下陷——宜升浮;上逆——宜沉降。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的应用原则2.升降浮沉与药物气味质地轻重的关系:温热、辛、甘——多升浮;寒凉、酸、苦、咸——多沉降。质轻——花叶——多升浮;质重——根、茎、果、种子、矿石、介壳——多沉降。亦有特殊情况,如蔓荆子、苍耳子、番泻叶、旋复花。升降浮沉实际寓于四气五味之中。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的应用原则3.升降浮沉与炮制配伍的关系:升浮药——经盐制等,可↓;沉降药——经酒制等,可↑。升浮药与较多或作用较强的沉降药同用,可随之下降;沉降药与较多或作用较强的升浮药同用,可随之升浮。中药的性能(四)中药毒性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中药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毒药一词,在西汉以前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如《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古代还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中药的性能中药中毒的原因有些中药是有毒的,有的毒性相当强烈。造成中毒的原因主要有:1.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砒霜、附子、马钱子)2.炮制不当(附子、乌头)3.配伍不当,如违背了“十八反”、“十九畏”,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蒌同用等4.制剂或服法煎煮不当5.误用毒药中药的性能六、中药的用法(一)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中药的用法:配伍-“七情”(1)单行——单味药治病。适用于较单纯的病症或轻病。(2)相须——两种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伍以增效。如麻黄与桂枝,大黄与芒硝,全蝎与蜈蚣等。(3)相使——两种功效性能有某种共性的药物,分主辅合用,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吴茱萸配生姜。中药的用法:配伍-“七情”(4)相畏——指一种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毒,防风杀砒霜毒。(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一药使另一药降低或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等十八反。中药的用法:(二)用药禁忌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配伍禁忌:主指“相恶”、“相反”。2、妊娠用药禁忌:禁用——毒药;慎用——破血、活血、通经、行气、祛瘀、辛热。3、证候禁忌:详见各药“使用注意”项。4、服药食忌(忌口)。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敛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乌头——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服药饮食禁忌一般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忌食生冷;胸痹者忌食肥甘厚味;疮疡及皮肤病者忌食腥膻发物及辛辣食品。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主要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古今剂量单位及换算: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1两=30g1钱=3g1分=0.3g1厘=0.03g用量参考:药物性质、配伍、人、地、时(三)中药用量(四)中药煎服法服药法: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煎煮方法用具用水火候煎药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自学)中药的分类按中药的功效和主治不同,一般可分为:解表药、祛风湿药、祛湿药、清热药、消导药、催吐药、泻下药、祛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理气药、理血药、补益药、固涩药、平肝熄风药、安神药、开窍药、驱虫药、外用药(共18类)。思考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简述中药五味的作用及主治病证。4.何谓配伍?何谓中药的“七情”?5.简述“十八反”的主要内容。返回【学习目标】1.掌握方剂的概念。2.掌握方剂基本结构中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的意义及其内容。3.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组成变化。第二节方剂学基本知识方剂?药物用量用法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组方原则,妥善配伍。方剂学基本知识一、方剂的概念方:规定、规矩之意。以规成圆,以矩成方。剂:排比而整齐,参差而无杂方剂学基本知识方剂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整体观念、恒动、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是中医药物疗法的主要形式。一、方剂的概念方剂学研究治法方剂配伍规律:君、臣、佐、使临床运用功用主治地位:基础临床桥梁作用方剂学基本知识二、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基本知识-方书古代方书浩如烟海。《五十二病方》;明《普济方》载方61739首1997年出版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收方96592首,成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辨证、治法与方剂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证是治法的前提,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如“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方剂学基本知识三、方剂与治法(一)方剂的配伍目的“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从总体而言,方剂配伍目的不外增效与减毒,以能更好地控制方剂的主治方向或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的病情。方剂学基本知识四、方剂的配伍目的与基本结构(二)方剂的基本结构(组方原则)1、君药(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为君”(李东垣)。2、臣药(辅药)——辅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疗效;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君之为臣”。方剂学基本知识四、方剂的配伍目的与基本结构(二)方剂的基本结构3、佐药:正佐反佐—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从治—同气相求)佐助药—配合君臣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药。佐制药—制约君臣药的毒烈之性的药物。4、使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之药。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应臣之为使”。(二)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基本结构例:麻黄汤——治疗风寒表实证。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温)臣—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甘温)佐—杏仁—降肺气助麻黄平喘,又助解表(苦温)使—甘草—调和诸药(甘温)(三)方剂的变化1.药味加减: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2.药量增减: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3.剂型变化:理中丸--人参汤五、方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