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反应)性条件反射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A:作揖驴漠然(中性刺激)鞭打惊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B:作揖+鞭打惊跳C:作揖惊跳(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基本原理:•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结合数次,原来的中性刺激也能引起无条件刺激的效果,这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二、条件情绪反应通常情况下焦虑情绪的形成华生的试验禁止模仿-道德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几点说明1.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结合时的时间顺序2.高级条件反射的形成作揖惊跳吹口哨+作揖惊跳吹口哨惊跳3.条件反射的消失(消退)4.条件反射的分化和泛化四、影响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因素•1.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性质•2.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时间关系•3.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之间的一致性•4.共同作用的次数•5.过去对条件刺激的体验建立新行为的方法请模拟表演丈夫如何培养起妻子骄横无理的过程请模拟表演妻子如何培养丈夫的不爱整洁和清洁卫生的习惯第九章塑造、渐隐与连锁第一节塑造•一、塑造的定义•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作出的目标行为的手段。•它可以定义为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并最终作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行为目标细化。•在帮助学生塑造比较复杂的行为时,可以将目标划分为不同等级,再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如一名为“同陌生人在一起紧张害怕无法交往”所困扰的学生,先订立一个相当容易开始的子目标,如先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再尝试和朋友谈论熟悉的话题、在课堂上发言、再到与陌生人打招呼。如训练一位做过髋关节手术的老太太学走路的行为细化表:二、塑造的运用步骤•1.定义目标行为•2.判断塑造对于治疗对象是否是最合适的方法•3.确认初始行为•4.选择塑造步骤•5.选定塑造计划中使用的强化刺激•6.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7.按照合理的速度完成塑造的各步骤•8.结束训练三、塑造的误用•1、问题行为的塑造•例子:哭闹让家长陪的孩子•暴力化倾向•2、无法适当应用•塑造第一步是强化合适起始行为,很多人错失良机;•误将不良行为当做良性目标行为;思考:•课堂中同学使用手机的行为与老师的漠视和纵容是否存在塑造关系?•如何避免生活和工作中错误的塑造产生和发展?举例说明!第二节刺激控制的促进和转移一、促进和渐隐•促进:在行为之前或之中给与刺激,有助于该行为发生与强化,用来增加在适宜的时间里完成正确行为的可能性。•前提行为后果•投球击球击到球得表扬•结果:更多的击到球渐隐•渐隐:逐渐去掉促进,直到没有任何额外刺激时,行为也能发生。•将刺激控制SP转移到辨别刺激(SD)的一种方法。逐渐去除反应促进或刺激促进,使反应在SD呈现但没有任何促进的情况下也能出现.•无促进时,也能击到球•促进和渐隐的目的是在没有促进帮助的情况下使正确行为发生。•刺激控制的转移:在没有任何帮助下,正确反应能在适宜时出现。促进的类型•1反应促进:当学习者的行为受到另一个人的行为激发时,反应促进就发生了.•言语促进•姿势促进•示范促进•躯体促进•2刺激促进:•刺激内促进•刺激外促进二、刺激控制转移的类型1、促进间渐隐促进内渐隐:单一促进的渐隐2、促进延迟:在呈现SD之后等待,如无正确反应则提供促进帮助。(间隔时加可以固定或渐增)目的:使个体在促进之前作出正确反应。最小-最大促进:学习者不需要躯体促进也可以学会正确行为,且希望给与其学习机会使其在最小帮助下也可学会正确行为。最大-最小促进:学习者需要躯体促进方可学会正确行为。3、刺激渐隐使促进正确反应的外在刺激SP在出现能正确反应后转移到SD。与塑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渐隐法先提供最容易引发正确反应的情境刺激或模仿对象,然后在诱发刺激弱化的情况下巩固正确反应,直到到这种正确反应在适当的新情境下仍能产生。如书法练习中先描红后临贴,再到自行书写的过程。四、怎样运用促进和刺激控制的转移•1、选择最恰当的促进方法•教新行为:反应促进•学习者能力受限:躯体促进•学习者受益:非强制性或较弱促进,言语促进•渐进促进:弱强制性---较大强制性•正确的辨别反应:刺激促进最宜三、怎样运用促进和刺激控制的转移•2、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确保学习者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设法减弱或消除注意力分散和竞争刺激•可以通过语言提示•可以动作提示3、呈现SD•合适时机呈现SD•难度大的行为可以将SD由易到难呈现4、促进正确的反应•适当提供促进•反应促进:出现SD立即促进•刺激促进:出现SD--改变刺激出现的情境•改变SD5、强化正确行为•出现SD——正确行为——强化•加强非促进反应的力度(赞扬或其他强化物)6、刺激控制的转移•尽可能将刺激控制转移到自然的SD•反应促进:渐隐、促进延迟•刺激促进:刺激渐隐•促进延迟:强化促进之前的延迟期间的反应•渐隐小步骤化:渐进7、继续强化非促进反应•促进消除后出现正确行为——继续强化•正确行为——连续强化转向间歇强化•最终目标:行为置于自然发生的强化之下。有效运用渐消的原则•确定目标刺激•选择起始刺激•设定渐隐步骤•速度不宜太快,无法保持•也不宜太慢,陷入依赖(胶着)•实施渐隐计划应用练习误用练习案例•米琪儿是个患自闭症的孩子,她的老师用躯体促进的方法教她打字,她打字的时候,老师拿着她的手.•米琪儿用打字的方法进行交流已经一年多了,但她的老师还在提供躯体促进.•如果老师不把她的手,米琪儿就不打一个字.•所以,老师继续给予躯体促进,而米琪儿继续用打字进行交流.•这里促进和刺激控制转移的应用有什么不对?第三节链接(连锁)教给个体完成行为链行为的方法叫做链接.一、刺激-反应链的分析•每一个行为链都包括一些独立的、依次发生的刺激-反应部分,也被称为刺激-反应链。•是由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步骤组成的•链接时用促进和渐消技术对行为链的各部分进行训练.儿童学习洗脸的行为技能步骤•1、把挂着的毛巾取下放在空脸盆中•2、把脸盆放在水漕中•3、拧开水龙头放水•4、放水至半脸盆时关紧水龙头•5、搓洗毛巾并绞干毛巾•6、展开毛巾洗净脸部污垢•7、将毛巾放进脸盆中清洗并绞干•8、挂好毛巾•9、倒掉盆中水,放好脸盆。儿童学习洗脸的行为技能的刺激-反应链SD1SD2SD3SD4SD5R1R2R3R4R5强化物SD6R6SD7R7SD8R8SD9R9二、任务分析•1、定义:•将一个行为链区分成一个个单一的刺激-反应进行分析的过程叫做任务分析(taskanalysis)•任务分析是对行为链的各个刺激和反应步骤进行区分.2、任务分析的方法•(1)观察胜任该任务人员的行为•可以区分行为链中各行为发生的正确顺序(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正规的操作程序)•(2)请教专家•解释该行为的每一个步骤而达到正确分解2、任务分析的方法•(3)自我实践•从事该活动并记录每一个反应,得到行为中每一个反应和与每一个反应相关的刺激的最准确的信息。•(4)对行为链进行修正,可以进行简化或扩展(依据训练者的实际情况)三、链接方法•1、逆向链接•首先教最后一个行为.•(1)适用对象:•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非常受限制•(2)技术要求:•运用促进和渐隐技术•从行为链的最后一个行为开始教•最后一个行为掌握后开始前一个行为训练1、逆向链接•儿童整理床铺的生活技能行为链•1、把床单拉平•2、把被盖展平•3、把枕头放端正•4、将床罩遮盖好床面•5、在床罩上放置装饰品如何采用逆向链接的方式进行训练?儿童整理床铺的生活技能行为链•逆向链接训练方案•1、训练者先完成1-4步,只剩下第5步•2、训练儿童完成第5步(可以采用躯体促进、言语促进、示范促进、姿势促进等反应促进方式),正确行为出现后给予强化。•3、训练者先完成1-3步,剩下第4、5步,训练儿童完成第4步后再完成第5步。•依此类推三、链接方法•2、前进链接(顺向链接)•首先教第一个行为•按照行为链的顺序依次从第一个链接反应开始训练,对后面行为链的训练要将前面已经训练过的行为链联系起来训练,直到掌握整个行为链。•例子:儿童训练洗脸技能的行为链以训练小学生写家庭作业的行为为例•可分为如下步骤:•(1)把书包打开;•(2)把课本、文具盒取出放在书桌上;•(3)把文具盒打开;•(4)取出要使用的文具,如笔、橡皮等;•(5)把书、本打开;•(6)找到需要完成作业的页码;•(7)开始写作业;•(8)一科完成换另外一科,完成所有作业;•(9)将课本、文具收回书包;•(10)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上学之用。3、完全任务呈现•将复杂的行为链作为一个单位进行训练,每一次学习尝试都要完成全部任务。•技术要求:•采用促进和渐隐的方法•每次任务完成后及时强化•渐进性指导•任务相对简单时使用3、完全任务呈现•例子:•儿童学习向别人借铅笔时的一句话:•你能借给我一支铅笔吗?•你—能—借给—我—一支—铅笔—吗?3、完全任务呈现•渐进性指导:即用手把手的方法引导学习者完成任务。•要求:•数次尝试后逐渐减少给学习者的帮助,但需要对正在完成任务的学习者进行跟随,将手放在学习者手的附近,以便在其不能完成时及时给予躯体指导,防止错误的发生。4、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练习)逆向链接前进链接完全任务呈现行为链的训练先进行任务分析,将行为链分成数个刺激-反应链。每次只教一个行为,然后将它们链接起来。每次完整训练所有行为链都是用促进和渐隐的方法。主要使用渐进性指导,可以使用其他促进方法,每次完成任务后强化先教最后一个步骤先教第一个步骤每次完整训练所有行为链四、促进行为链教学的其他措施•1、文字分析任务(writtentaskanalysis文本促进)•适用对象:有阅读能力的个体•要求:•提供按照行为顺序排列的各步骤清单•学习者按照清单的指示完成任务•文字分析清晰明白,行为链各个步骤清楚•正确行为得到表扬,错误行为得到及时反馈的改进信息。2、图像促进(pictureprompts)•要求:•将每个行为或步骤以图像形式呈现。•学习者会按照顺序看图。•每个图像对所示行为具有刺激控制作用。•图像促进后不需进一步促进。3、自我指导•学习者通过言语来帮助自己完成复杂任务。•要求:•教给学习者怎样按照顺序完成行为链的时候给自己进行言语指导;•学习者能记住自我指导;•学习者能记住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指导语;•学习者能记住正确按照指导语作出行为;五、链接技术的应用原则•1、确定用链接技术是否合适•没有能力去完成该行为可以使用链接;•有能力却没有去做某行为,则需要采用其他方法。•2、进行任务分析•将行为链分解为比较适合学习者的相应的顺序的刺激-反应步骤•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对已经分析的任务的某些步骤进行重新分解或组合;3、对学习能力进行基础评估•单机会法:•给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机会,记录其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正确完成了哪些步骤。•多机会法:•评估学习者完成每个步骤的能力。•目的和意义何在?•(为是否调整和修正行为链提供依据)4、选择要使用的链接方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方法本身的特性选择逆向和顺向链接:能力比较受限制者•完全任务呈现:任务简单或学习者能力较强•文本促进:•图像促进:•自我指导:•视学习者能力的强弱和任务的复杂程度而定。5、链接的实施•开始时要提出要求•要按照正确的次序进行避免不恰当的刺激控制•必须在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且能完成以前的步骤。•尽量减少每一步训练中的额外帮助。•恰当应用促进和渐隐技术•注意学习者的进展情况6、掌握好训练过程的强化•训练早期对每一环节的正确反应都及时足够强化,熟练程度提高后逐渐减少强化。对每一步骤正确反应强化时还应给予表扬。•长行为链中各步子可以适当增加强化物。•行为链末的最终强化应符合正强化有效应用的原则。•行为链稳定后应用间歇强化维持行为。塑造促进渐隐链接目标行为1、沿着一些物理维度,如强度、形式和持续时间,形成一种新行为;2、目标行为通常是简单的3、塑造步骤不断地接近目标行为,但并不一定是目标行为的组成部分。1、是某一特定行为的新刺激控制;2、目标行为可简单也可复杂;3、步骤不一定是目标刺激的组成部分。1、新行为的序列由一个具体明确的辨别刺激标志着每个反应的结果和下一个反应的开始;2、目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