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汉字的字形结构变化研究课程名称:现代汉语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日语年级:093姓名:陈玮学号:0905020076指导教师:年月日内容提要众所周知,汉字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八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故本文就从汉字字形结构的概念、特征与变化规律来研究汉字字形结构,来体会汉字字形结构美得原因关键词:字形概念特征变化规律一、什么是汉字字形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三个层次。汉字是最高层次,部件是中间层次,笔画是最低层次。二、汉字字形结构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汉字的结构,如“章”字,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先人造字之初,就是根据事物的一定意义来造字的。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头脑中,先有对某种事物形成的观念,即意义;然后有词的语音形式,即字的读音;最后才依据意义和读音造字,即字的形体结构。所以,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一)繁化和简化。汉字是华夏民族用来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要求文字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语言且易于理解。一句话,易于交流。于是,繁化和简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1、繁化,是指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意义或读音,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再加上表意构件或表音构件。如骨头的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更清楚了。又如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更明确了。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止,成为一个形声字。再如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成为溢字。尉字,根据许慎的解释就是熨的意思。由于借为古代军队职官名用字,于是又加个火,成为熨字。且字的结构类型也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形声字了。繁化与简化一样,贯穿着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始终。2、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简化既包括字体形态方面,也包括字形结构两个方面,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流。因为人们发明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实际的使用。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符号化。这种简化方式常用在古文字里。一些描绘事物实体形状的字,本来就象那个客体对象的形状,如马、羊、鹿、象、鱼、风(凤)、雀等字,后来也都线条化了,成为纯粹的文字符号了。又如更字,小篆的写法从攴丙声,本义“改也”,简化以后就分析不出它的形体结构了;又如年字,甲骨文从禾人,象人抱禾回家,正是丰收之象,因而有年成、成熟的意思。许慎说是从禾千声,恐非是。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这种简化方式主要在古文字里常用。例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车字,就象一辆车子的形状,结构很复杂,后来简省为只用一个车轮和辖来代表车。再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都有个装饰性的部分,到西周中期以后就简省为于了。又如小篆集字,上部本从三个隹,下从木,以表示群鸟积聚的意思,后来也简省为集。金文雷字,下部本从三个,后来也简省为雷。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的方式主要用在隶变楷化以后的汉字简化中。这种简化方式的结果,常会导致汉字形体结构的改变。例如,小篆从辵的字,如造,隶变以后绝大部分简化为从辶;小篆左边从心的字,如快,隶变简化为从忄。焦字上部本从龜,下从火,简化后用结构简单的隹代替龟。巖,本来是形声字,简化作岩,是会意字。淚,本从水戾声,是形声字,简化后从水目,是会意字。简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二)分化与同化。普通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新事物产生,就会有一个相应的新语词来表达它。新词语不断产生,就要求文字作相应的增加。汉字的增加,有时并不需要完全从新创造新字,往往是在原有相关字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表意形旁,或者改变某字原来的写法就可以了。这就是汉字的分化现象。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色也。”分化出皎,《说文》:“月之白也,从白交声。《诗》曰‘月出皎兮’”;晓,《说文》:“日之白也,从白尧声”;皙,《说文》:“人色白也,从白析声。”的,《说文》:“明也,从日,勺声。”的本从日,后来改从白,白色也有明亮的意思。它,本是蛇的象形字,后来改变写法分化为它和也两个字。匕,《说文》:“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后来分化出比、妣二字,分别表示亲密、母妣的意思。又如刀,随着读音的改变而分化为刀、刁二字。《韵会》:“《说文》刀,兵也,都牢切,又丁聊切。本一字而二音,后人作刁以别之而已。”汉字经隶变以后分化出很多写法,梁东汉先生在《汉字形体学》一书中有详细的分析说明。同化,指本来不同的写法,由于同化作用也变得相同了。同化现象主要发生在隶变以后,更表现为偏旁的同化。就是说,本来不相同的部首,隶变以后变得写法相同了。比如部首月,实际上是由月、肉、舟、动物的嘴如龙、熊、蠃(细腰蜂)等由同化而来。(三)讹变。讹变是指汉字在流传过程中,尤其是隶变以后,某个字发生错写的现象。例如,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以后就一直错下来。再如舜字,小篆从匚炎,从舛,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说文》:“舜,艸也。楚谓之,秦谓之蔓,蔓地连华。从舛,舛亦声。”《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当然,因讹变而致误的汉字只是极少数。参考书目《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言理论》,彭泽润、李葆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