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思考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张伟忠一、小说阅读——语文学习的捷径胡适:据我们的观察和研究所得,可以断定有许多文字明白通畅的人,都不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几篇唐宋八家的残篇古文而得的成绩;实在是他们平时或课堂上偷看小说而来的结果。•余光中:我的中学时代正逢抗战,那时电脑尚未问世,课后我们唯一的消遣不是打球就是看“旧小说”,可从《三国演义》看到《水浒传》《西游记》,深一点还有《儒林外史》《红楼梦》,浅一点的更有《七侠五义》《包公案》《施公案》等等。这些旧小说的语言介于文言和白话之间,却无文言之艰深或白话之累赘。《儒林外史》往往几百字的叙事或对话,都没用一个“的”字;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有如下的冗句:“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我的小说阅读经历•小学:用耳朵阅读。•中学:用眼睛阅读。•大学:用心灵阅读。•研究生:研究性阅读。•工作后:兴趣性阅读。小说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想象世界。增长知识,情感共鸣,增进智慧,净化心灵。•经典小说提供思想资源和话语平台,塑造民族心理和审美趣味。•小说出身卑微,最终却登上大雅之堂。可以说是最能影响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文体。因为它是引车卖浆者所云,存在于街谈巷语之中,是最接地气的文体。圣贤文章,老百姓看不懂;文人墨客文章,与普通人的接受也有距离。唯有小说功用极大,所以梁启超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二、小说教学——现状与问题•现状:电脑、网络兴盛以后,精神地沟油和信息垃圾增多,小说产量增多,但精品减少。人们阅读小说特别是经典小说兴趣降低。•反思:1.有多少学生是因为看小说而喜欢上的语文。2.有多少教师和家长认为看小说影响学习甚至没收学生的小说。3.学生还爱读小说吗?还爱学吗?如果不爱,为什么?如果爱,如何引导?为什么有些小说教了以后学生反而没有兴趣?4.今天应该如何教小说?小说教学的问题•问题一:小说没有当成小说教,模糊了小说的文体观念。一是当成散文,如郑振铎的《猫》,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二是当成记叙文。如《台阶》《孤独之旅》。•问题二:小说长期以来主要教内容和主题,方式主要是讲解和分析。理论先行,先入为主,忽视了小说的文学特质,把它们当成载道的工具。如《孔乙己》《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问题三:解读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三、小说文本解读•(一)解读三阶段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小说定义(1998):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一是自然阅读阶段。有人称之为裸读或素读,我们常说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其实我们也要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没有自己独立阅读感受的老师何谈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二是专业解读层面。语文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你对文本的解读总和学生一样,也超不过家长,怎么获得专业的尊重?我们要吸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比如孙绍振、钱理群、王富仁等,还要注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教学研读层面。在阅读感受、专家解读中作出切合学情的选择。(二)文本三层次•一是话语层。这是入口,也是出口。这是学生一望无知、再望也无知的地方。学习语言而非研究语言。•二是内容层(故事、人物等),即写了什么。这往往是学生一望而知的地方,可很多老师就在这一个表面滑行,在一望而知的地方做无用功。•三是意蕴层(历史内容、哲学意味、审美意蕴)。意蕴不同于主题。•用“意蕴”代替“主题”“意”指意义(思想范畴)、意味(审美范畴)。意义、意味是如神经网络般蕴含且弥散于作品整体的。意蕴是一个美学概念,主题是一个思想政治概念。•何立伟的绝句体小说。“我喜欢古典诗词,尤爱许多的唐人绝句。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鉴它那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小说家汪曾祺先生将何立伟与已故现代作家废名目为同路,认为他们的小说作法有类于唐人绝句。“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它展露了一种新颖的审美发现与感情体验。四、小说教学的策略这里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一)教什么。要先搞清楚不教或少教什么。思考:去掉内容和主题,小说应该教什么。•1.对小说三要素和情节四阶段的反思。•2.提倡两大转变:从主题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3.关注小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创造力。•王富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论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还是文学作品的情感性,都是通过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和理解获得的。脱离开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和理解,思想性就是一些抽象的教条,情感性就是一些空洞的抒情。这样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严格说来还不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所以,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其形式,过去那种跨越语言直取思想、直取情感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触摸语言》)•关注小说的独创性。每一篇经典小说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里面潜藏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创新的思维机制和不同流俗的艺术智慧。如果把这个独创性挖掘出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创新精神。这是很难的,也是一直被我们忽视的。•莫言:我一向认为,好的作家必须具有独创性,好的小说当然也要有独创性。《红高粱》这部作品之所以引起轰动,其原因就在有它有那么一点独创性。•莫言:作家借助于无所不在的想象力,可以创作出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想象力是一个作家最重要、最宝贵的素质。•小说最重要的,我想实际上有两点:一个就是要有好的语言,然后还要有好的故事……一个作家没有好的语言,当然是可以写出很好看的书,但是肯定很难写出经典意味的书来。•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体。•莫言谈叙述视角•将近二十年过去后,我对《红高粱》仍然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小说的叙述视角,过去的小说里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而《红高粱》一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既是第一人称视角又是全知的视角。写到“我”的时候是第一人称,一写到“我奶奶”就站到了“我奶奶”的角度,她的所有的内心世界都可以很直接地表达出来,叙述起来非常方便。这就比简单的第一人称视角要丰富得多开阔得多,这在当时也许是一个创新。•《红高粱》我最得意的是“发明”了“我爷爷”、“我奶奶”这个独特的视角,打通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障碍。也可以说是开启了一扇通过过去的方便之门。(15)(二)怎么教•寻找“切入点”和“着力点”。•1.从小说关键语句或标题入手,如《社戏》结尾,为何再也吃不到那夜似的好豆,再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为何写社戏内容少,题目反而叫“社戏”呢。•2.从文章结构入手,如《我的叔叔于勒》可从删去的开头结尾入手;《喂——出来》先删去结尾。•3.从叙事视角和叙事顺序入手。如《孔乙己》小伙计视角、《我的叔叔于勒》小弗朗士视角的好处,《爸爸的花儿落了》插叙的作用。4.从某种感觉、感受、心情等入手。如《社戏》的豆和戏好在哪里,《热爱生命》中的硬汉心理,《白色鸟》中自由生命、美好自然与丑陋现实和人性的对比,《猫》中的负疚心理等。•5.从语言风格入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那种“淡淡的哀愁”,《范进中举》和《变色龙》强烈的讽刺,《泥人张》津味语言等。•从“隔”到“贴”,贴近文本、贴近学生。小说教学是心灵的探险之旅,是眼睛的审美发现之旅。避免三个偏向:•一是填空式教学。•二是结论式教学。•三是摘录式教学。(三)教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学情来确定,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阅读经验、心理水平等,要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讲究生成、注意拓展。•课堂的生成,要讲究效果、效率,效益。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