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诗歌结构技巧.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技巧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初见嵩山,作者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胸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篇章结构常见提问方式(1)……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在结构上有何作用?123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先抑后扬/对比/线索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全局先后篇章结构一览表首尾中转铺垫、照应、承上启下、过渡先叙后议、先实后虚、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4篇章结构特点(1)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2)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起承转合。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一、“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常见的作用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与其他诗句构成对比、衬托等。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20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二、“承”“起”续境“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的作用。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叙事、点题写景:广阔,浩荡抒情:一、孤抒情:国势动荡反衬颔联紧承首联的叙事进一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浩荡气势,视野开阔,同时为下文抒发老病孤愁、国忧家恨做了铺垫。三、“转”开生面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也常在“转”句上做文章。“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也常在“转”句上做文章。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咏柳贺之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虚实的转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注意诗歌中的“遥知”“不知”“何当”“何时”“若”“知有”哀乐的转折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扬抑的转折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动静的转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点面的转折转一般在第三句,但也有特例。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由古到今由盛到衰由人到物由叙事到描写四、妙合主旨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淋漓尽致,强烈。暗结: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005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诗人前三句都在叙事抒情,到最后一句却忽然宕开一笔,以景结情:秋月高高照在古老雄伟莽莽苍苍的长城之上,景象何其壮阔苍凉!这奇绝的结句留给读者无尽的联想。此题答案为:“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某句诗,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解题要点1、描绘或解说诗句(描写或叙述)2、确定诗句在诗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其在全诗中的结构作用3、对抒发诗人的何种情感起到作用考点精练1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诗歌的首联在全诗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①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描绘诗句)②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确定位置及作用)③刻画了送别的情景,紧扣依依惜别之情。(表达效果:落实到作者的感情、诗歌的主旨上)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考点精练2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①“聚散匆匆”意为短暂相聚又匆匆离别。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描绘、解说诗句)②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上承“同在京城”的聚,下启“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散。(确定位置及作用)③表达了作者离别的伤感之情。(表达效果:落实到作者的感情、诗歌的主旨上)考点精练3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最后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①末句是说“战士们不攻破楼兰誓不还家”。(描绘诗句)②在诗歌的结尾起了卒章显志的作用(确定位置及作用)③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表达效果:落实到作者的感情、诗歌的主旨上)起——明点、暗示——情承——正衬、反衬——情转——突出、铺垫——情合——直抒、间抒——情起承转合总关情技法分解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b先情后景c以景结情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古诗词的结构特点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铺垫、照应、过渡(承上启下)、抑扬、线索1、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运用铺垫,有助于渲染气氛,蓄积气势,凸现主要形象,突出主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照应可以使诗歌前后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对表情达意起到很大的作用。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分析本诗的诗句间是如何照应的。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3、过渡(即承上启下)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找出诗中承上启下的语句,并具体说明。“春半如秋意转迷”承上启下,“意转迷”上承前一句,极言意绪的迷乱繁杂,“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到了结合作用。4、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是行文结构方式之一,指不从正面平铺直叙,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抑扬按形式可分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表达效果: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贾生:指贾宜。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于此接见贾宜。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头一句貌似歌颂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第三句把汉文帝求贤若渴的诚意推至顶峰,第四句笔锋一转,汉文帝求贤不是为了苍生,而是询问鬼神故事。举得高摔得重,极辛辣地讽刺了汉文帝的昏庸无能。5、线索线索是勾连全诗的脉络,从内容上来说,它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人”“物”“景”“情”“时间空间”等。线索有理清诗文结构,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的作用。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