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观察法观察法概述观察法的设计观察资料的编码技术观察法的评价第一节观察法概述一、观察法的含义与作用观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有目的、有意识且长时期的一种知觉活动。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一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揭示该种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爱因斯坦:“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源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真理性’也正在此。”任何一种实验研究,都是一种严密控制条件的观察,都是以观察作为基础。现代心理学研究,仍然离不开观察法。观察法的作用:1、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是一切心理科学知识的起点。2、观察不仅是心理科学知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而且对检验心理科学方面的假说、心理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观察法的特点1、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的系统观察。研究者是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因而观察具有选择性。2、观察法大多数是在自然的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3、观察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观察仪器。三、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适用范围广,使用简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因而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缺点:观察者缺乏主动性,而且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可能有偶然性。四、观察法的要求:1、明确目的,了解意义2、情境自然,客观进行比如,幼儿分玩具的公平性3、善于记录,便于整理1)正确无误、如实记录,不凭主观臆断;2)周密完整、全盘记录,不能有随意性;3)详细有序、有条不紊,不要随便颠倒。4、正确理解,由表及里要善于正确理解和说明被试的各种外部表现的实际意义,对被试的心理活动作出确切的、科学的、本质的解释。首先,选择典型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其次,多次观察和采用多种观察类型、手段。五、观察法的类型实地观察1按程序分结构化观察非结构化观察2按方式分间接观察直接观察3按参与者的角色分局外观察局内观察4按活动的代表性分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5按观察场地分实验室观察从观察的场所看,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实验室观察通常在具有单向玻璃、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时也可在某些自然场所,如教室、活动室等。实地观察则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即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不需要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实际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从观察者的角色看,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的现象之外,“冷眼旁观”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比如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中,有些也可以局外观察的形式进行,比如观察人们排队上车时的表现。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亲自投身到所观察的活动中去,在自身成为活动的一员的同时所进行的观察。比如对工厂工人劳动的观察。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往往是先要对观察的范畴详细分类,对各项内容的观察和记录方法逐一规定。结构式观察常将注意力集中到若干具体的、明确的、许多还是可以计数的行为和特征。非结构式观察事先并不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特征,在观察中也不只是期待某种行为的出现。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定和详实的观察资料,其结果通常可以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但缺乏弹性,比较费时。非结构观察比较灵活,适应性强,而且简便易行。但观察所获资料较零散,其结果往往只能从定性角度来描述。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对那些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行为的观察。间接观察的对象通常不是正在活动着的人们,不是人们当时的行为和表现,也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和活动,而主要是人们行为以后、事件发生以后所留下的各种痕迹。比如,通过观察学校课桌上涂写的内容和数量,可以作为分析学生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的一个指标。时间取样观察要求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好的记录表上。比如,儿童的依赖行为,选择十五分钟。被用于研究某一行为发生的频率或经常性水平。一般来说,被研究的行为或事件至少每十五分钟能出现一次。事件取样观察也是有选择的取样观察,但不同之处:1、考察的不是时间区间,而是行为事件本身;2、时间取样观察只能研究每十五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行为,但事件取样观察不受行为发生频率的限制;3、获得的结果不同。前者是事件或行为是否存在,后者则是事件或行为的特征。第二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一、观察法的设计1、确定观察内容好的观察内容应具备两点:第一,能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第二,可以被观察到。2、选择观察策略3、制定观察记录表:是获得资料的关键一步。要求:简单易行、可靠有效4、训练观察人员在访谈法中细讲二、观察法的实施包括:获取观察资料、呈现观察结果两个过程。获取观察资料:观察者按照在观察设计中制定的程序进入观察情景,采用事先选择好的观察策略和技术手段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呈现观察结果:对所收集到的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做出结论和推论,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三节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一、观察代码系统的含义与功能含义: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为小的行为单位,从而制定出的一整套符号系统。功能:1、搜集丰富资料;2、简化资料;3、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4、由代码所产生的数据可消除大量主观误差,是对所发生事件更客观、更准确的描述;5、适于计算机处理。二、观察代码系统设计的原则1、要符合研究目的。需要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具体的观察目标、项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代码系统。2、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有助于研究者客观地、精确地、一致地记录所观察行为或事件的特征、背景。3、应当全面,适合于不同的群体和环境。而且还应能够记录他人的有关活动及相互作用。4、应保证同样的行为类别项目适用于群体的所有成员。5、应保证观察者能详细、如实地记录个体及个体相互作用的行为顺序,以便分析行为的因果关系。6、应当简单明了,易于记忆,易于书写,易于计算机统计分析。三、观察代码系统设计的方法确定所要观察的对象,即界定好观察的大的行为单位;将大的行为单位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可观察的小的行为单位;选取或设计一些简单、合适、容易辨认和记忆的符号分别代表上述小的行为单位,形成一套与观察的内容项目相对应的代码系统。可见,两方面的工作:如何将观察范畴设计成为可进行观察的具体项目,就是给研究问题下操作定义;如何选取或设计代码符号进行标定。四、几类常用的观察代码系统(一)数字型代码系统:用不同的数字分别代表各观察单位。举例(下页)师生课堂交往行为的数字型观察代码系统教师行为:1表扬或鼓励学生2提问3接受或运用学生的观点4讲述5指导6批评学生、维护权威学生行为:7回答教师提问8主动提问其它情况:9沉默或混乱数字型代码系统的优点:结果整理工作量小,适于用计算机处理。不足:不易记忆,需花较多的时间牢记数字代码。(二)符号型代码系统:用一定符号代表各观察单位。符号种类很多,可以是抽象的,也可是形象的练习:把前面的例题改成符号型代码系统。第四节观察的信度与效度一、观察的信度不同观察者的相关度;稳定系数,即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度;信度系数,即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内观察的符合度。一般来说,不同的观察者或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对日常现象的观察是很难完全一致的。国外研究者的实验:在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外冲进两个人,后面的人拿着手枪追赶前面的人,他们在会议厅中央混战时响了一枪,两人又一起冲了出去。总共二十秒钟40篇报告中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错误少于20%,14篇的错误20%-40%,25篇的错误在40%以上。在半数以上的报告中10%或更多的细节纯属臆造。可见,无结构的观察的信度很难让人信赖!结构观察的信度比较高!如何提高观察的信度?在不同时间重复观察增加观察者的人数前一种更可信一些二、观察的效度准备阶段: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确定观察方案注意:观察地点、观察对象的选择比如,观察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却选择一个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的村镇,得不到预想的资料。再比如,研究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选择不同年龄、不同工种的工人。例子:用参与观察法研究洗衣店工人的工间活动(国外的社会学家)观察实施阶段:被观察者的“反应”——被观察时,改变习惯行为。观察者本人的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观察者本人感官和记忆力的影响。错觉、熟视无睹资料处理阶段:研究者可能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资料的取舍,或者挑选有利的数据来构造自己喜好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