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现代设计发展情况荷兰是西欧的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这个国家具有相当悠久的文明历史,在文艺复兴之后,一度是海上的强权国家,并且具有发达的殖民主义历史,其海外殖民地一直遍及远东,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前荷兰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荷兰进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健发展阶段,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荷兰已经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和金融业,其海上运输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工业的发达,也直接促进了它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的发展,荷兰具有相当高水平的设计。由于它与德国等国家的长期密切关联,因此荷兰的设计也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从它的最大的企业飞利浦公司的产品与平面设计中看出来。荷兰是一个人口密度比较高的西欧国家,它总人口为l,500多万(1991年统计),而国土面积却只有10,000多平方英里,因此人口密度是每平方英里接近1,000人,其中城市人口为88%,比较美国的每平方英里60余人,高出10多倍。因此,这个国家的都市非常发达,公用设施、公用住房、公共交通的设计都非常完善。虽然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但是却具有类似新加坡、圣马利诺、列支敦士登这种所谓的城市国家的设计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与人口高度稠密的日本有相似之处。荷兰同时是一个种族单一的国家,人口的97%都是荷兰人,因此,在设计上也显示出文化单一(homogeniusity)的趋向,使用荷兰语。荷兰的宗教信仰以天主教为多,人口中的40%信奉罗马天主教,另外有19%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荷兰新教。荷兰是一个领土非常狭小的国家,面积为15,770平方英里,等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康州和罗得岛州三州的面积。位于欧洲的西北角的荷兰,北临北海,地势平坦低洼,不少地方低于海平面,依靠1,500英里的大堤坝保护。1920年以来,政府开始排干伊塞米地区(IJsselmeer)的海水,形成一个人造的陆地,称为祖德兹地区(thezuiderZee),是欧洲最大的填海工程之一。荷兰有三个城市人口在50万左右,包括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人口694,000)、鹿特丹(Rotterdam,人口576,100)和政府所在地海牙(Hague,人口443,500)。荷兰政府为立宪君主议会民主制,全国行政划分为12个省。荷兰的经济发达,其主要的经济部门包括有:冶金、机器制造、化工、石油冶炼、钻石切割、电子工业、旅游业等等,是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分布可以看出国家经济结构的特点:荷兰只有1%人口从事农业,30%人口从事工业和制造业,而44%人口在服务行业工作,另外23%人口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199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l,250亿美元。荷兰是一个依赖进出口贸易为中心的国家,它在1991年出口1330亿美元,其中对德国出口占总值的26%,以后分别是比利时的14%、美国的9%和英国的9%;同期进口额为1250亿美元,其中从德国进口为26%,之后分别是比利时的14%、法国的10%和英国的9%,可以看出荷兰基本是一个欧洲型的经济国家。荷兰经济发展稳健,通货膨胀率比较低,199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9%。荷兰交通非常发达,其中铁路、航空、公路交通、海运都发达。荷兰铁路总长度为2,828英里;1990年使用中汽车数量为550万辆小汽车和55万辆其他车辆,即平均每两个人拥有一辆汽车;全国共有大型飞机场五个;而海运方面,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他港口还有阿姆斯特丹港和利慕登港。荷兰是欧洲西北角的所谓低地国家之一,原住民为凯尔特人(Celtic)和日尔曼人部落。公元前55年罗马大帝凯撒(JoliusCaesar)征服此地。在查里曼帝国(theEopireofCharlemagne)时期,荷兰(theNetherlands)包括荷兰、比利时和弗兰得(Holland,Belgium,Flanders)三地。帝国以后,此地被各种地方强权瓜分,之后又被西班牙国王查里五世(charlesvofspain)占领,他的儿子飞利浦二世一直力图阻止荷兰人的独立和新教改革的努力(1565-1573年间)。沉默的威廉(wiiiiamtheSilent,Princeoforange)1579年在乌尔斯特联盟(theunionorutrecht.)中把北方的省份组织在一起,成立一个叫Estates的联盟国体,本身有主权,但是同时有总联盟(EstatestheStates-General)代表,有些类似联邦政体。1581年荷兰逐步脱离西班牙的控制,强大的荷兰共和国(DutchRepublic)形成,特别是成为海上的主要强权国家,开始早期的殖民开拓和扩张。联合荷兰共和国(theunitedDutchRepublic)在1795年瓦解,原因是法国人在此成立巴塔维亚共和国(theBatavianRepublic),拿破仑上台以后,任命他的兄弟任荷兰国王(Louis,KingofHo11and,1506年)。1810年拿破仑兼并荷兰,直到1513荷兰王国(KingdomofNetherlands),包括比利时在内,由威廉一世(wiliiaml)领导。1830年比利时分离出去,成立独立的比利时王国。荷兰在1814年订立宪法,以后有所改订,但是荷兰的君主立宪体制即从那时开始确立,迄今没有再改变。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但是却在1940一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印度尼西亚从17世纪起一直是荷兰的殖民地,二战以后荷兰又在印尼进行了为征服印尼的战争,1949年荷兰终于给予印尼独立。1963年荷兰又将新几内亚(NewGuines)交还印尼。荷兰长期以来没有卷人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军事纠纷,使这个国家从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一直享有和平的发展,这是这个国家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荷兰的狭窄的生存空间是荷兰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1,400万人挤在一个只有41,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这个情况使荷兰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家的大部分领土低于海平面,因此不得不建造巨大的堤坝来防止洪水、潮汐的侵袭。因此,可以说整个国家都不得不被设计,否则民族的生存都成问题,这种情况,使荷兰人具有极高的设计意识。荷兰鹿特丹的波伊玛斯-凡·布宁根(BoymanS-vanBeuningen)博物馆馆长、阿姆斯特丹的托特设计事务所(TotalDesign)公司的负责人克罗威尔(wimcrouwel)曾经在1989年在日本的名古屋举办的荷兰设计回顾展上说:这种全面的设计状况成为我们的新设计的源泉,而只是依靠了设计,我们的国家才可以存在。因为面对大海的威胁,荷兰人一向重视总体设计。荷兰因为地势低洼,必须建立排水系统,因而很早就开始建设运河、水闸和其它排水设施,这个国家就是建立在设计的基础上的。没有设计,也就没有荷兰。荷兰人民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大海斗争、以设计建立生存空间的历史。荷兰鹿特丹布宁根博物馆(theBoymans-vanBeuningenMuseum,Rotterdam)馆长、杰出的设计家威廉·克罗威尔(WlmCrouwel)说:只有依靠设计,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可以日日生存的地方(见:HughAldersey-Williams:NatinalismandGlobalisminDesign,Rizzoli,1992,P.40)。全民的设计意识造成了全民的高设计品味和素养,荷兰的设计,无论是产品、建筑还是平面,都具有非常高的国际水平,这一点是非常显著的。在某种程度上看,荷兰的设计状况与丹麦的设计状况颇为相似。两个都是非常富裕的国家,两个国家都具有高度设计意识和水平的人民,两个国家都只有很狭窄的生存空间,领土并不广阔,因此,他们的人民对于设计的细节具有比其它欧洲国家更加关切的态度。如果与德国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区别。德国虽然在理性化、功能主义化的原则上与荷兰、丹麦非常相类似,但是由干德国领土辽阔,因而德国人并没有荷兰人、丹麦人那种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荷兰是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故乡。在荷兰,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不足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民族的生活方式。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现代主义是外国的、舶来的、非本民族的,而对于荷兰人来说,现代主义是他们民族的、历史的组成部分,因而,荷兰人对现代主义并没有其它国家那种认识接受的问题,他们从生出来,就生活在现代主义设计的空间中,因而,荷兰没有其它国家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的那种强烈的反感或者否定的问题。荷兰的现代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展,基本是从两个大方面展开的,一个是民间的发展,特别是以大企业为领头作用的发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企业飞利浦公司的设计部门。飞利浦公司是这个国家电器制造业的中心,是欧洲和世界最大的电器企业之一,它的设计系统完善,是荷兰现代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另外一方面则是政府通过政府的项目,比如国营铁路、地铁系统、电讯系统、邮政系统、航空系统、财政系统等等,达到设计的高水平。荷兰的国土一向是利用围海造田的方式扩展开来的,因此,荷兰的国土本身有一部分就是通过设计人造的。农村利用堤坝防潮汐,城市利用运河、桥梁作为交通的联系,人为的痕迹比比皆是,整个国家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国家。因为所有这些工程都是现代工业革命的结果,因此荷兰人的现代意识比其他民族更加强烈,从荷兰的邮票、货币、广告、平面设计等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明显的现代设计意识。因此,荷兰的设计水平也比其他大部分国家要高得多。田野的平坦、几何式的城市规划和运河网、笔直的堤坝,都是荷兰历史的组成部分,它们造成了荷兰人对于理性风格的习惯与爱好,这逐渐形成了荷兰设计的主要风格特征。而设计因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师的地位在荷兰也相当高,这是荷兰与别的国家在设计上相当不同的地方。如果说相似,荷兰的设计状况与丹麦比较相近。这两个国家都富裕,并且都有悠久的设计传统,它们的人民对于产品的设计都有较高的意识,因此它们的设计也相似。德国虽然在理性主义方面与荷兰相近,但是德国领土辽阔,因此绝对没有荷兰人那种对于设计的精益求精的态度。荷兰是国际主义的最后发展场所。虽然荷兰人口的95%都是荷兰本土人,但是在大都会中,外国移民和外国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事实上,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这些大城市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杂居的国际性都会区了。因此,发展出国际主义的风格,而不是单纯遵循传统的加尔文主义传统(calvinistheritage),对于荷兰的目前状况来说是自然的、合理的。现代主义在荷兰不仅仅是一种风格,它是一种生活方式,高速火车系统、新的居住区的规划、围海造田而成的新农庄,只可能采用现代主义,因此,荷兰从来没有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抵制历史,自然也成为现代主义的摇篮之一。20世纪初的重要现代主义运“风格派”在荷兰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荷兰“风格派”、苏联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是形成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基本支柱,荷兰的现代设计起源应该说是与荷兰“风格派”分不开。“风格派”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家具建筑设计师里特维特(1888-1964)。他生干乌特列支,在父亲的店里当学徒,同时学习建筑。他一直与现代主义运动没有任何关系,直到1916年凡·霍请他设计家具。1917年他设计了一张绝对没有妥协的几何形椅子,称为红一蓝椅子,此椅子成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从此他开始了与荷兰现代主义运动的密切关系,并且参加了“风格派”。1934年他设计了曲折椅子,同时引起世界的注意。他的作品现在依然在卡西纳公司(Cassina)出品。里特维特受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的影响,在1925年设计了位于乌特列支的什罗德住宅(theSchroederHouseinutrecht),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性体现。“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白、黑、灰)为中性的色彩计划、它的立体主义式、理性主义式的结构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而在现代荷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