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第9讲阿拉伯文化一、阿拉伯简史二、阿拉伯文化三、阿拉伯的风俗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帝国的摇篮。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也是亚洲西南的一个半岛,这个半岛地域辽阔,面积为三百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欧洲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北界叙利亚沙漠,南滨印度洋,东接波斯湾和阿曼海,西临红海。阿拉伯半岛西高东低,从西向东部波斯湾和美索不达米亚低地倾斜。这个半岛的脊骨是一条自北至南走向的山脉,与半岛西海岸线相平行,山脉的北端在米甸,海拔九千英尺,南端在也门,海拔在一万四千英尺,半岛的东西南三面,海滨低地的背后,都有高度不同的山脉,东海岸上的阿曼地方,有一座山名叫绿山,最高峰海拔九千九百英尺。除了山脉和高地外,半岛上主要土地以沙漠和草原为主。阿拉伯半岛是一个沙漠半岛,但也有若干肥沃地区,有村落、有城镇,几千年前就有人从事耕种。肥沃的地区几乎全在沿海,如半岛西南的也门,古代称为“幸福地区”、“绿茵地带”,并产生过高度文化。南岸的哈达拉毛是出产香料的著名区域,东岸的哈萨,土地肥沃、物产丰盛,西岸的沿红海一带,虽然贫瘠,却有丰饶的草原,以优美的牧场见称。这个地区就是“汉志”(希贾兹),“汉志”意为“间隔”,因为那里有数山脉,分开了红海沿岸的低凹地带——提哈马和东部的高原地带——内几德。汉志贫瘠多山,虽然雨水不多也有少数地方如塔伊夫等地,气候较为温和。由汉志向东,至巴林沙漠所经过的高原叫内志,内志所经也门之间的地方叫叶玛迈。远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的大规模向外传播以前,“阿拉伯”一词仅指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但在现代文献中,则可能涵盖所有说阿拉伯语的人,他们遍布北非地中海沿岸、伊朗西南部、埃及、苏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以及伊拉克。最早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在严酷的沙漠环境中驯养绵羊、山羊、骆驼等,另一些定居者则生活于各个绿洲,种植椰枣和谷物,他们组成大规模的商队,与来自阿拉伯半岛南部、东部非洲之角以及遥远北方文明的商人交换香料、象牙和黄金。一、阿拉伯简史公元七世纪时,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宣讲伊斯兰教义并获得阿拉伯人的广泛接受。伊斯兰教将在沙漠中游牧的贝都因人和在绿洲里生活的居民团结在一起,仅用一个世纪时间就转遍了现今的整个阿拉伯语地区。伊斯兰教改变了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组织形式,促使农业生产和城市间贸易特别是奢侈品贸易更为迅速地发展。寺院、宫殿和市场大量兴建,撰写法律文书和其他各种文献的迫切需要则促成了阿拉伯书面文体的统一。一系列新的社会机构和制度也开始形成,包括货币制度、地方与中央的专门神职机构以及常备军制度,这一切大大增强了阿拉伯人的力量。穆罕默德通过向大众宣讲教义而获得大批信徒(“穆斯林”)。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之后,接替其担任穆斯林领袖的人被称为“哈里发”,历代哈里发以麦加为中心继续向四方传播伊斯兰教。当初微不足道的阿拉伯各部落在穆罕默德去世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连续击败了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控制了西起西班牙,东至印度边境的辽阔土地,建立起后世所称道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比同时期的欧洲要先进得多;哈伦·阿尔-拉施德统治下的巴格达人口可能达到一百万,而当时查理曼帝国都城亚琛的居民不过一万而已。巴格达、大马士革和科尔多瓦等城市也成为聚集了穆斯林世界众多智者的学术中心。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及其他领域都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他们还将许多古希腊的经典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使其免于湮没无闻的命运。公元732年左右的阿拉伯人统治地区在十字军东征期间,阿拉伯世界遭遇来自欧洲基督教国家的侵扰。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一位穆斯林军事领袖是萨拉赫·阿尔-丁,欧洲人称他为萨拉丁,他成功击败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为阿拉伯人收复了耶路撒冷。萨拉丁不但军事能力出众,而且具有仁慈宽宏的高尚人格,因而赢得了盟友甚至敌人对他的一致尊敬。这种情况在十字军东征的年代是极为罕见的。在过去的五个世纪里,阿拉伯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均为异族所统治;先是奥斯曼土耳其人,然后则是西方列强。20世纪50年代非殖民化浪潮开始之后,阿拉伯人的传统价值观在20世纪随着都市化、工业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已经开始改变。虽然城市里的居民仍倾向于对整个阿拉伯民族的认同而不局限于本部落,乡村里的居民则趋向于回归浪漫的游牧生活,并宣称他们的血统传承自伟大的远古沙漠部落,是古埃及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伯来人,甚至希腊人和印度人的后代。穆斯林们创建的社会组织成为沟通如此广阔时间和空间的桥梁。阿拉伯文化是对于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之一。她是阿拉伯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道德习俗、制度法律、生活感悟体验、物质生产生活创造发明等等综合体系。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不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当代的极端伊斯兰教派绝不代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二、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特别是在世界中古时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辉煌伟大的成就,就连西方历史学家都对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例如:前西德历史学家赫伯特·格特沙尔克在《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一书中写到:“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介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早。”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自然辩证法》一书指出:“古代留传下欧几里德几何学和托勒密太阳系;阿拉伯留传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数字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对科学史的评价。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萌生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公元7世纪兴起的伊斯兰教,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阿拉伯人凝聚起来,赋予他们神奇的力量,让他们走出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在阿拉伯人向外拓疆(Al-Futuhat)的过程中,阿拉伯人从落后的游牧民族,迅速成长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在阿拉伯文明最为鼎盛的阿拔斯(Abasid)王朝,阿拉伯人怀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间承前启后,又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当媒介。他们在哲学、医学、数学、化学、天文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成就粲然,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也在广袤的伊斯兰大地留下了辉煌的文明遗迹。(一)阿拉伯文化的形成它的产生首先得益于穆罕默德及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出身贫寒,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但是,他对古阿拉伯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穆圣是一个崇尚知识并鼓励人们追求学问的人。在他和他的后继者,率领穆斯林的铁骑南征北战,建立伊斯兰大帝国的同时,古阿拉伯的教育体系也相应的建立了起来。为了普及宗教教育,古阿拉伯人建立了小学,通常就在清真寺中教学。大多数的男孩,少数女孩以及一些奴隶的孩子在这些小学中接受免费的或收费很少的教育。学校的课程大多数都与宗教有关,每个人必做祈祷,阅读《古兰经》,通过《古兰经》了解神学、历史、伦理学和法律。写字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学习的一项技能。不会写的人常雇用职业抄写员。后来,在政府的控制下,中学也办起来了,并且得到政府的资助变成了职业学校。在这些学校里,学生们学习语法、语言学、修辞学、文学、逻辑学、数学和天文学。由于教师的薪金与学生的花费都是由政府和慈善家提供的,因此上学也不用交学费。有时,学生要经过长途跋涉去听最有名的教师上课。就像拉丁文为所有的欧洲学生使用一样,阿拉伯文也成了所有的伊斯兰世界用于学习的语言。学生们得不到学位,但教师可以对个人身份给与认可证明。阿拉伯人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和大学,几乎所有的清真寺内都有图书馆和学校。9世纪时,阿拉伯各个大城市里都有一些大学,其中以科尔多瓦大学最为著名。这些大学不仅传授伊斯兰教教义,还开设了天文、数学、医学和法律等学科,它对后来欧洲的巴黎、牛津等大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阿拉伯人的倭马亚、阿拔斯、法特梅和西班牙后倭马亚诸王朝各时期的持续发展,阿拉伯文化趋于成熟,并达到了世界的前列。阿拉伯文化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传入欧洲,曾对14世纪欧洲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过有益的影响。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和西班牙的科尔多瓦被认为是世界著名的阿拉伯文化城市。阿拉伯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大约是在公元8-12世纪,它涉及的范围包括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在阿拉伯文化的繁荣时期,形成了位于今天伊拉克的巴格达和西班牙的科尔多瓦等文化中心。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作“智慧之宫”。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长于学习,提倡教育和学术的精神,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另外,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使阿拉伯人得以广泛继承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成果。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渐融合而成的,也是阿拉伯人和境内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工具,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称。其次,是它的多民族性和综合创新精神,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的文化。①包括古代阿拉伯在内的闪族文化。如闪族神话、传说、故事和阿拉伯诗歌、散文、谚语、习俗、礼仪等。自18世纪,阿拉伯半岛南也门古代阿拉伯王国,诸如麦因、赛伯伊、哈达拉毛的发现,使阿拉伯古代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赛伯伊王国于公元前7世纪修建的马里卜水坝,被认为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圣经》和《古兰经》中均记述了麦因、赛伯伊等古代阿拉伯人的活动情况。(二)阿拉伯文化的构成马里卜坝引水闸遗址②7世纪创立的伊斯兰教文化。如古兰经、古兰经经注学、圣训、圣训学、教义学、教法学、礼拜、罢斋、开斋、朝觐、宗教节日、清真寺建筑等。③来自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中国等外来文化。如希腊的古典哲学、几何学,拜占庭制度、基督教教义学、罗马法典,古叙利亚和埃及亚历山大学派的炼金术、科学研究,波斯的文学、艺术,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和中国的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中世纪阿拉伯穆斯林以伊斯兰精神为核心和导向,使上述三部分文化融会贯通,在9世纪中叶后创建了伊斯兰宗教学、哈里发行政制度、伊斯兰法典、伊斯兰艺术、阿拉伯哲学、书法、医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在中世纪富有个性的阿拉伯文化体系。①多民族性。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②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③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因此就没有阿拉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