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泰丰节能智慧环保项目建议书山西投资集团泰丰节能服务有限公司2016年4月第2页/共10页一、建设背景近年来国内城市环境事故频发,雾霾全面“攻陷”中国,水体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全社会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仅环保部通报的2015年突发环境事件就达到330起。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与各级政府的关注。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山西省仍是全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省份,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等均将发生深刻变化,对环境管理也将提出新的要求。2015年实施的《新环保法》中大气、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思路日趋清晰,为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度显著提高。智慧环保项目的建设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山西省生态建设实现稳步提升的重要抓手和环保行业创新发展的转型方向。《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草案)》,将环境治理保护列为“十三五”重点工程。明确提出全面推动面向农业、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保、旅游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第3页/共10页智慧环保项目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遥感技术和专业智能模型,建设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应急指挥、科学决策、公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智能化、多维度的智慧化环境管理平台,实现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环境管理的智慧化,满足环境保护中“消总量、改质量、防风险”的总体目标,有效服务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污染靶向治理,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省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二、建设原则顶层设计、应用导向。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智慧环保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开放、创新应用全面、基础架构灵活,不断适应生态环境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开放共享、强化应用。统筹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边整合边应用,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逐步形成智慧环保应用新格局。健全规范、保障安全。建立智慧环保管理工作机制,健全标准规范体系,保障数据准确性、一致性和真实性,强化运维管理和安全防护,保障信息安全。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智慧环保建设既要有阶段性,也要有重点突破。先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信息服务等应用方面实现突破。第4页/共10页三、主要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将智慧环保作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实现“用数据决策”。利用智慧环保的建设成果支撑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政策措施制定、环境风险预测预警、重点工作会商评估,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充分运用智慧环保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助力简政放权,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现“用数据管理”。利用环保信息化支撑法治、信用、社会等监管手段,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主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实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运用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实现“用数据服务”。利用智慧环保项目支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网上一体化办事和综合信息服务,建立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发挥生态环境数据信息资源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实现城市环境建设智能化。通过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实现环保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一体的信息化手段,健全数据交换共享、业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机制基础。第5页/共10页四、建设内容智慧环保项目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S、多网融合等多种技术,通过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环境风险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精准的传递及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服务支撑平台建设,重视资源的融合和优化,实现动态应用平台的组件和应用,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从而构筑“感知测量更透彻,互联互通更可靠,智能应用更深入”的“智慧环保”体系,实现环境保护的智慧化。智慧环保项目围绕“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体系。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系统应用和服务渠道,还包括一个机制和两套体系的支撑建设。基础设施层:由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环境数据采集与感知设备、传输网络和基础设施云平台组成。数据采集与感知设备包括噪声扬尘检测仪、温湿度检测仪、风向风速检测设备、烟气监测设备和各类监控视频等。传输网络主要包括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电子政务网等。基础设施云平台是集约化建设的IT基础设施层,为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应用提供统一基础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支撑。信息资源层:主要是整合各政府部门的环保、国土、水利等第6页/共10页信息化数据,以及现有的各类应用数据,为其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和服务。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信息数据、智慧应用数据、第三方数据和行业产业数据等。在信息资源层实现实时服务对接与数据交换的统一平台。使得用户服务应用摆脱面向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束缚,轻松应对用户服务应用变化、发展的需要;在不用修改现有系统架构的情况下,可以将已有系统和应用迅速转换为服务,同时可实现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应用支撑层:服务所需要的公共功能统一,以服务组件的方式提供及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平台通用的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推荐服务、移动服务、工作流服务、办事服务、即时通讯服务、短信服务、邮件服务、统一认证服务、服务评价、系统消息服务、订阅服务、建议投诉服务、业务日志服务、文件服务、图片服务、报表服务、地理位置服务等。系统应用层:通过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和应用支撑层的基础作用,面向环境监测不同方向和业务提供应用,主要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移动执法系统、固定污染源超低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化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环境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化水质监测系统等。服务渠道层: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将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结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慧环保项目的服务渠道建设内容包括web端、APP端、自助终端、LED大屏、第7页/共10页热线、微信和微博等多种渠道。一个机制: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包括数据共享开放、业务协同等工作机制,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科学决策、精准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创新应用机制,促进大数据形成和应用。两套体系:组织保障和标准规范体系为大数据建设提供组织机构、人才资金及标准规范等体制保障;统一运维和信息安全体系为大数据系统提供稳定运行与安全可靠等技术保障。第8页/共10页五、效益分析(一)政府效益分析基于云计算建设智慧环保项目,面向各级环保管理部门支持应用系统的动态加载,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项目建设通过统一规划,协同服务,既可以盘活数据资源,减少政府部门信息重复采集建设、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的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宏观指导作用的建设方案,直接降低建设投入,节约财政资金。通过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将在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应急管理、排污收费管理、污染投诉处理、环境信息发布、核与辐射管理等方面为环保行政部门提供监管手段,有效提高环保部门的管理效率,提升环境保护效果,解决人员缺乏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是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典型应用。通过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实现环保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移动公文审批,移动查看污染源监控视频等功能,极大的提升环保部门的效率,为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减压减负。通过智慧环保项目建设,以多渠道发布环境监测信息、环境事件信息,并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加强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极大的提升环保部门在社会公众和企业的公信力。(二)企业效益分析企业通过与智慧环保平台的对接,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数量可准确掌握,第9页/共10页有助于企业实现精准减排,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完成减排任务。企业通过与智慧环保平台的对接,通过数据分析和检测,对生产线各流程产生的三废排量进行控制,提高去污设备(净化装置)的处理效果,及时发现三废排量过高的设备,避免因超标排放或不合格排放所面临的环保部门的罚单避免经济损失。同时,使得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三)公众效益分析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可以很好地满足公众对于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公众可通过环境信息门户网站了解当前环境的各种监测指标,公众可以通过环境污染举报与投诉处理平台,向环保部门提出投诉与举报,从而帮助环保部门更加有效地管理违规排污企业,使得人人可以参加环境保护,保持环境良好。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可以多渠道多方式进行环境检测、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及时满足公众生活、出行和生产的需求,帮助公众提升环境信息获取和判断能力。特别是通过信息多渠道的及时发布可以减少重大环境事件对公众的影响。第10页/共10页五、项目建议(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大组织保障力度成立智慧环保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数据信息采集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形成协同配合、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整合优化环境信息化队伍,加强智慧环保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人才培养。(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智慧环保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一是由政府安排财政资金扶持,二是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级信息惠民、智慧城市、环保等多渠道补助资金,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多种方式确保平台按期完工,高效、稳定运行。(三)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智慧环保的标准规范研究,结合环保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重点推进生态环境数据整合集成、传输交换、共享开放、应用支撑、数据质量与信息安全等方面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的信息安全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开展信息安全等级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