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摘自《明太祖实录》“……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摘自《明太祖实录》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历史原因:(认为)丞相是历代王朝(特别是元朝)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驶权力的根源。直接原因:明初,丞相权力过大,特别是胡惟庸骄横跋扈,激化了相权与君权的矛盾。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1、丞相制度的废除一、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1)原因:①历史原因:②根本原因:③导火线:“专权乱政”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胡惟庸骄恣擅权材料一:明太祖: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二: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专制统治;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内阁制应运而生1、丞相制度的废除(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2、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2)设立:(3)职能: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明成祖(朱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材料一:皇帝……命那些大学士在每一个奏章或案件上,签注意见,写出对该事的分析和应如何反应的建议,甚至皇帝颁发命令的草稿,都一并拟好呈上。——当时术语称为“票拟”和“条旨”。皇帝即根据这些签注,加以批示。于是,不久之后,大权遂渐渐滑入大学士之手……内阁大学士有数人之多,并不是每一位大学士都可签注意见,必须资格最高,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此人即世人所称的“首相”——首席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一一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有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书本,思考以下问题:(1)明朝内阁地位如何?内阁大臣有怎样的职权?其权力是来源是谁?(2)应该如何评价明朝的内阁制呢?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似不同地位(权力来源)职权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只是皇帝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一定程度制约皇权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意愿,信任内阁首辅宰相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明朝后期,皇帝多不问政事,正德、嘉靖、万历,懒废堕驰,古之所无。朝政至此,遂有权臣应运而生。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衍、严嵩弄权;万历朝复有徐阶、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一代,权臣终不能长久,非罢即诛,何也?阉宦与之抗衡也!其著者,有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其势不下于内阁。然阉宦之势终不比于汉唐,何也?内阁与之抗衡也!材料说权臣应运而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讨论宦官和内阁的关系。【拓展1】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拓展2】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军机处南书房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皇帝亲信,跪受笔录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处有怎样的地位?军机大臣又是怎样产生的,有着怎样的权力?军机处的由来直接原因: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皇帝钦定;只需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材料二:是在皇帝直接指挥下的最高军政决策和执行机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办事效率很高……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加强皇权。雍正帝(1)时间:(2)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目的:1.军机处的设立(3)地位:(4)职能: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我们应怎样看待军机处的设立?“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办公室和办公大臣”②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政治决策封闭性更为明显,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军机处的评价?①具有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执行迅速)、密(外界干扰少)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2、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佐伯富“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与雍正期相比。”——杨启樵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上一级地方(或中央)官员皇帝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地方官员皇帝地方官员3、清朝政府还在法规章程的制定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三、清朝边疆政策——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康熙、雍正、乾隆)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康乾时代最大的贡献应是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举措:1)设机构:理藩院;(注意宣政院)2)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重视;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改土归流(西南地区);①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中央集权;②含义:见书本知识链接;③过程:明代永乐年间(开始);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④意义: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①——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②——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