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图解心血管基本概述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心血管疾病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是由于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即动脉硬化。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死亡。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脑中风,只需要几分钟。很多病人因为毫无思想准备,也没有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都属于心血管病。脑血栓疾病什么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它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四种病。心肌梗塞什么是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如果冠状动脉堵塞或严重狭窄,即会引起严重心肌缺血,一旦供应心脏的动脉堵塞或者狭窄,心肌缺乏有效的血液灌注,心脏功能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个时候可以发生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最后导致猝死。心源性猝死什么叫心源性猝死?貌似健康或症状不明显的人或者病情平稳的人,由于体内潜在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突变所引起的突然或意外的自然死亡,称为猝死或急死。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心源性猝死是在发病后6小时内突然死亡。但也有主张在2~3小时或1小时以内突然死亡者。心源性猝死多由于心电不稳定所致,症状突然出现,往往立即死亡,称为“瞬间死亡”。因此,多数心脏病专家主张心源性猝死的时间应以1小时以内作为标准。实际上猝死的自然性、突然性和意外性都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心源性猝死的死亡表现不一。有的人虽有急性症状,但很轻微,在周围人未加注意时意外死亡;有的人虽有慢性病症状,但在毫无死亡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死去;也有的死者生前外表好似很健康,完全没有任何疾病感觉或不适,几乎不经过濒死期而猝然死去;甚至有人临睡前还如平常谈笑风生,却在夜间意外死亡。凡此均可见于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与心律失常有何关系?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理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电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心室颤动的主要电生理学基础。当心肌缺血时,心肌纤维的应激性及传导性都发生许多变化。蒲金野氏细胞由于缺氧、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等原因,导致自律性增强,室性早搏及早搏性心动过速便可增多,一旦发生室性早搏并落在心室易损期,便可产生心室颤动。另一方面,心肌缺血时,各部位的心肌纤维不应期长短不一,传导速度各异,呈现电的不均匀现象。有的部分心肌传导可明显减慢,甚至呈单向阻滞,形成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从而诱发心室颤动,乃至心室停搏而猝死。或因心脏较大面积的缺血,交感神经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的中央核及周围组成了对心脏的抑制系统,出现心室停搏,电—机械分离而出现心源性猝死。怎样判断心脏性猝死,如何及时抢救及预防?①冠心病猝死以冬季好发,常常发生在院外,多在家、工作或公共场所中突然发病;半数病人常无先兆、无症状,部分病人往往有非特异性先兆,即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闷、疲劳或情绪改变等,常未引起病人的警惕和医师的注意。猝死一旦发生,则马上出现意识丧失,阿斯综合征发作,皮肤发绀,由立位或坐位突然倒地,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电静止或电—机械分离。若猝死发生在睡眠中,则死前可发生异常鼾声或惊叫声,也可无任何表现于翌晨才被发现。②由于猝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因此,要普及心脏复苏抢救知识,使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都能掌握这一抢救措施,一旦发现猝死则能立即就地抢救,对挽救病人生命有重要的意义。往往根据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心跳停止即可判定心跳骤停。抢救是否能成功,受诊断是否及时、开始复苏术的时间、心脏骤停的时间的影响,掌握正确的复苏术亦很重要。一般认为,超过6分钟,即使心脏复苏,也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害。③对于猝死的预防,目前缺乏有效措施。对冠心病病人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如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来发现有发展为心室颤动可能的室性过早搏动(多源、连发、落在T波易感期上、落在P波上等),或通过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发现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室晚电位,并及时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预防猝死的发生有帮助。对冠心病的高危病人,及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药物,钙离子拮抗剂以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术等。对于原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可口服β-阻滞剂或作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症状心血管疾病常会引起如下症状:头昏、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高血压人们常说的高血压是指在至少两次以上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在140/90mmHg以上,少数病人的高血压是由于体内其他器官,如肾脏,肾上腺等病变导致的,我们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年轻病人,我们建议对于年轻时候发现的高血压一定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因为处理该器官病变可根治这种高血压的。可惜绝大多数病人高血压病人原因不明,无法根治,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大家经常谈到的高血压就是指这种高血压,它最常见于中老年人。虽然有些病人表现为头昏、头痛等,但更多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损害,出现心力衰竭、脑中风、尿毒症等严重病变从而危及生命。所以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必须及时并持续良好的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140/90mmHg),避免心脏、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由于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绝大多数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停药后血压将不可避免的回升到更高水平,有些广告吹嘘的“用了XXX,远离高血压药物”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治疗方法能让高血压病人脱离降压药物,所以高血压病人应长期在心血管内科门诊跟踪观察,及时发现高血压对心脏、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及时干预,可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胸痛一般说来,胸痛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常常提示严重的心脏或肺部疾病,其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这两者是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所谓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血液的血管,也就是冠状动脉内由于斑块形成堵塞血流,从而出现心肌缺血,严重者导致心肌坏死。轻中度的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好,出现心绞痛。严重而突然的堵塞导致血流完全停止,出现心肌坏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肌梗死。心绞痛的胸痛多局限在胸骨中下段(胸部正中中下部分)或左胸部,但也有部分病人位置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可发生在自下颌到上腹的任何区域。胸痛范围约一巴掌大小,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情况下出现,多半为闷痛、压榨感或紧缩感,此时病人常常不得不停止活动,直至疼痛缓解,多持续5至15分钟可缓解,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丹,2分钟后可开始逐渐缓解。心肌梗死的胸痛性质和部位同心绞痛大致相同,但程度更重,病人常有频死感,烦躁不安,出汗、恐惧且常发生在清晨或安静状态下,疼痛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以上,此时,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丹常常无效。如果出现了上述性质的胸痛,强烈提示冠心病,请毫不犹豫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冠状动脉一旦堵塞,不到2小时,心肌将出现无法逆转的心肌坏死,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使闭塞的血流开通,病人将有生命危险。此时尽可能快的恢复血流至关重要,可以说“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所以此时就医时务必选择有能力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能够在90分钟内利用血管介入的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支架治疗,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从而挽救生命于千钧一发。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也就人们常说的气促,呼吸费力,常常是心脏或肺部严重病变的表现。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均可表现出呼吸困难,在小儿多见为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中青年女性多为风湿性心脏病,中老年人则多见为高血压、冠心病等。轻度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安静状态及轻度活动情况下无气促,随着体力活动强度的增大而出现气促,如不及时就医,可逐渐发展为休息状态下即感气促,稍一活动,则气喘吁吁。有些病人白天无明显症状,但常常在夜间熟睡时突然憋醒,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痰,需要坐起来,气促才能缓解,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常提示心脏疾病已发展到严重阶段,需要急诊入院,不可耽误。晕厥晕厥,就是指突然的神志不清,但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后又清醒过来,醒来后没有明显的不适,休息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它是由于突然的短暂的一过性广泛大脑缺血造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有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血管神经性晕厥,其中以心脏疾病引起的晕厥(心源性晕厥)后果最为严重,可能导致心脏停跳,病人突然死亡。晕厥常常提示潜在的严重心、脑疾病,尤其是对于中老年病人,千万不要以为晕厥清醒后没有任何不适而麻痹大意,应该及时到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预防心脑血管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2、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3、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4、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5、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心脑血管病在饮食方面应加强注意,要做到荤素菜合理搭配、少吃多餐。心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当前全组织范围总体工作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