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含贬义。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在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燕山夜话》是邓拓的著名杂文集。它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驳论点)。或者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请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马南邨()王粲()咬文嚼字()cūncànjiáo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不求甚解:(2)咬文嚼字:(3)因小失大:(4)豁然贯通:(5)开卷有益: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读书有好处。读课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提出对方错误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靶子。第二部分(2-4)阐述“不求甚解”真正含义❶指出人们往往曲解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2❷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3❸归纳“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4第三部分(5—8):用事实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❶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读书不虚心5❷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不求甚解6❸陆象山“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相似8第四部分(9):强调重要书要反复读—“不求甚解”只是暂时未解,并不是不解(得出结论)读课文:了解每段的意思,梳理文章结构。1、读课文1-2段思考: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对方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2)2、读课文第3-4段思考: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本意是什么?❶“好读书”指一定要喜欢读书,“不求甚解”指所有人(包括自己)不可能一下子想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所以陶渊明只好承认自己“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自嘲,是谦虚的说法。❷目的在于劝诫大家多读书,尽力真正体会书中真意,不可以骄傲自负。3、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❶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不一定“什么书一读就懂”,就体会了书中真意,所以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为好。❷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应前后贯通,以了解大意为主,不要过多地在文字上纠缠。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赞同提倡(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2)“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举例论证的作用:❶通过列举…事例(例子)❷充分论证了…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反面举例论证❶通过列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证明了“读经典著作,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❷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正面举例❶通过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例子,正面论证了“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观点❷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反面举例普列汉诺夫的例子正面举例诸葛亮读书的例子对比论证对比论证❶把……与……进行对比❷突出了……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对比论证❶把普列汉诺夫读书与诸葛亮读书进行对比❷突出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一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读课文第5-6段思考: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读课文第7-8段思考:要做到“不求甚解”是不是就意味着马马虎虎、不认真?“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7)。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6、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8)”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道理(引用)论证——公式:❶引用……(谁)的……(什么)话❷论证……的论点❸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道理(引用)论证——❶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❷论证了观其大略是不因小失大,不因局部放弃整体的论点❸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7、读课文第9段思考:通过作者的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结论:[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结尾段——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深化了中心论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发出号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其次是结合文章对论点论证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第三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答题模式首先:通过…引出…论点(通过…论证方法提出…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或某个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首先:通过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引出作者的观点: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然后:具体分析“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并提出自己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理解,并通过列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例子,引用陆象山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对全文总结,深化中心论点,发出号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哪些读书的态度方法?1、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不要人为什么说都是一读就懂。2、读书时,不要固执与一点,咬文嚼字,对于不懂之处先放一放后面也许就豁然开朗了3、对于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做到开卷有益。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课后第一大题❶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相似,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❷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异同(1)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2)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3)两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课后第二大题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不求甚解》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和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不懂会意甚解层近层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甚解和阅历的关系•毛泽东阶级斗争史•俞平伯色空•李希凡反封建史•我们学生爱情史红楼梦甚解甚解甚解会意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1、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吗?•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