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FunctionalAssessmentofproblembehavior教育系2问题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原因(社会的,个人的,环境的···)问题行为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以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为基础3原因(社会的,个人的,环境的···)问题行为行为矫正功能性行为评估明确问题行为产生原因的方法——功能性行为评估4第一节功能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一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内涵(理解)二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程序(掌握)三功能评估的主要方法(应用)5一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内涵功能性行为评估:FunctionalBehavioralAssessment,简称FBA。奥尼尔沃森&斯蒂吉FBA6奥尼尔的定义:功能性行为评估是识别能有效预测或强化问题行为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过程。7沃森和斯蒂吉的定义:功能性行为评估是由多种方法构成的集合体,这些方法共同的目的是:明确引发与维持行为的具体变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个别化的干预措施。明确变量制定干预措施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8小结:沃森和斯蒂吉对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界定更加具体深入,总结了功能性行为评估与其他评估方法的不同之处,即:评估的重要作用是指导行为矫正的实践。9我们对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界定为:1、FBA首先要确定问题行为与一系列变量之间的关系。2、FBA的过程是一个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收集信息的过程。3、FBA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计划,消除或减轻儿童的问题行为。10(二)功能评估的价值其一,在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之前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鉴别问题行为的强化物,从而提高行为矫正的效率。如果所发展的行为矫正没有实施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话,它们甚至有可能导致问题行为的进一步恶化。误用案例:娜娜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问题行为,经常离开座位,嘲弄别的同学,还跑到阳台上去。为了减少这些行为,老师实施了下面的计划。他决定不理睬娜娜的捣乱行为,只要娜娜老老实实地呆在座位上认真听讲就给予表扬。你对此案例有何看法?11其二,在决定学生的教育安置之前起到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功能性行为评估已经成为制定学生安置策略的必要步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当中。实例——1997年IDEA规定:专业人员必须应用正向行为干预方法为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提供支持,从而不使其问题行为成为他们与同龄人一起学习的阻碍。如果有问题行为的儿童需要改变安置策略时,IEP小组必须在10天之内集会并阐明对其所进行的功能性行为评估(FBA),并依据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结果设计行为干预计划(BIP)。12二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程序(一)清晰地描述问题行为首先,对问题行为下操作性定义。其次,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收集资料,准确地勾画出问题行为的特征。13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清晰地描述问题行为?首先要对问题行为下操作性定义,也即用精确、可以观察的指标来描述问题行为。例如:用出现的频数、强度描述某种问题行为,或者用持续时间来描述问题行为。其次,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一般采用频数、强度、时间等客观指标来描述问题行为。例子:发怒行为——包括下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为反应:大喊大叫、摔门、摔打东西、乱踢东西、跺脚、走路步伐很重、大声哭泣。目标行为:发怒行为方法:用秒表记录发怒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结果:4分12秒,6分32秒,5分44秒,8分15秒,3分54秒,6分23秒平均持续时间:每次5分50秒14(二)分析问题行为所带来的后果问题行为之后,发生了什么?(1)社会性正强化。问题行为由他人给与的正强化所维持。例如:获得关注,参加某项活动,得到自己喜欢的事物。(2)社会性负强化。问题行为由他人给与的负强化所维持,也就是个体通过逃避或回避某一厌恶刺激而维持问题行为。例如:逃避较难的任务,逃避成人的约束,逃避厌恶的东西。15(3)感觉性正强化。目标行为强化的结果不是由他人作出的,而是内在的感觉刺激或行为后果本身所维持。行为结果被自动积极强化所维持。例如:追寻自我刺激感觉。(4)感觉性负强化。目标行为的发生自动减少或消除了作为行为后果的消极刺激时,感觉性负强化就发生了。例如:打头以消除头疼。16(三)探讨引发或维持问题行为的先导因素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发生了什么?一般先要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当时的情境,特定的任务或活动等。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环境因素——声音刺激、视觉刺激、空间大小等等2教育因素——活动的类型、任务的难度、教学步骤、活动的顺序等3社会因素——人群的特点、人群的数量、同伴的干扰行为等4过渡因素——变换活动场地、变换活动时间、变换活动内容、变换老师等举例说明:幼儿园小朋友的退缩行为;智力落后儿童的攻击行为。17实例分析:假定儿童甲的课堂扰乱行为是由任务难度引起的,评估人员就可以有计划地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观察和记录儿童行为的变化,从而检验任务难度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0”代表问题行为未发生“1”代表问题行为发生时间单元1234567低难度0000100中难度0110100高难度111011018(四)制定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如果行为评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对儿童的问题行为作诊断,或者仅仅把儿童安置到某种特殊教育机构中,那么这种评估的意义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将评估的结果应用于问题行为的干预过程中,这样的评估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专家主张把评估与行为干预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评估的基础上对问题行为实施积极行为支持的干预计划。积极行为支持(positivebehaviorsupport,PBS),指的是一套帮助个体建立并表现良好的适应行为,消除问题行为的措施。19个案分析:个案资料:陈磊,9岁3个月,正在某所培智学校读三年级,孤独症,经过初步的功能性行为评估,确定他有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行为表现:他的自伤行为通常在无事可做或上语文课的时候发生,每当老师设法用手去阻止他的自伤行为的时候,会引发他的攻击行为。与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有关的个体因素主要有:社会性技能缺陷、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低、休闲活动能力差。20寻找有效的强化物,他最喜欢的实物和活动依次是:棒棒糖、印章、10分钟的户外活动、玩5分钟的电脑游戏、老师的表扬、老师的关注、听5分钟的音乐、画5分钟的画。进一步的功能性行为分析之后确定,他的自伤行为受无意识强化因素(获得感官刺激)的驱动,攻击行为则受负强化因素(逃避老师与他的身体接触)和正强化因素(能继续进行自伤行为)所驱动。21根据上述的评估结果,可以针对陈磊的自伤行为提出积极行为支持的干预计划如下:(1)调整行为的先导因素以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调整日程安排,尽量减少自由活动的时间;调整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尽量减少自由活动的时间;用图片和符号提示活动的内容和顺序;用图片和符号与他交流。22(2)发展良好的替代行为培养他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的社会交往技能;提高他的休闲技能;(3)应用区别性强化技术只要表现出良好的替代行为就予以实物或活动奖励(如棒棒糖,玩5分钟电脑游戏),并将实物或活动奖励逐步过渡到社会性强化(如表扬,关注等);对自伤行为有意识的忽略;23针对陈磊的攻击行为设计的积极行为支持方案如下:(1)调整行为的先导因素以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避免用手去直接阻止其自伤行为。(2)发展良好的替代行为培养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意识和行为。(3)应用区别性强化技术有意识地忽略自伤行为。只要他对教学活动或其他活动有视觉、语言和动作的参与,就给予实物、活动或社会性强化。24小结:大量的研究表明,功能性行为评估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为干预的有效性。美国1997年颁布的公法105-17中已明确规定,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之前,必须对儿童实施功能性行为评估。那么,在我国,虽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尽快掌握这项技术,以便在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5三、功能评估的方法:功能性行为评估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经常用到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调查法:通过与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进行面谈、问卷和评定量表等手段,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界定目标行为,并逐渐找到问题行为的症结。目前国外常用的有动机评定量表和功能性评估面谈表。附:动机评定量表(二)观察法:功能性行为评估中最常见的是采用ABC行为分析法以及功能性评估观察表。(三)实验法:实验法也称为功能分析(Functionalanalysis),是指系统化地操纵与问题行为有关或无关的特定变量,以便找出行为所代表的真正功能,从而明确问题行为、前提事件和行为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6第二节功能评估的主要策略一问题行为的调查评估二问题行为的观察评估三问题行为的实验评估27一问题行为的调查评估(一)调查的对象、时间及结果对象:当事人的教师、父母、同伴、同事,或了解当事人的其他相关人员以及对问题行为表示关心的人。——经常出现在当事人周边的人时间:视面谈对象而有所不同——对当事人的了解程度、与当事人的关系等结果:①问题行为是什么样的?②问题行为的发生情境:包括一般性生理与环境因素与即时性生理与环境因素。③问题行为的潜在功能。④结论性陈述:描述情境、行为及其后果之间的关系。28(二)调查评估的内容:1、问题行为描述:A、将所关心的每一种行为定义如下:a、行为的形状:以什么形式、状况呈现的?b、行为的次数:一天发生几次?或一星期发生几次?或一个月发生几次?c、行为持续的时间:当行为发生时,持续了多久的时间?d、行为的强度:当行为发生时,它是多么严重或破坏性如何?B、上面描述的几个行为中,哪些可能一起发生?它们发生在相同的时间还是相继地出现?或是发生在同一情境?29实例分析:被试甲被试乙发生过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发生过程很短,没有其它征兆,一般用手(单手或双手)掐面部或手臂,同时伴随哭叫。一开始是晃动身体或头部,有时眼球快速转动,随后就挥动右拳或双拳打击下巴(连续几下或只一下)。目标行为出现时,一般无明显的情绪变化。持续时间与强度频率视情境而定,一般在逃离发生情境或无人再干涉其活动后自伤行为自动停止,但会影响到整天的情绪,自伤行为会再次发生。强度也视情境而定,严重时,面部皮肤破裂流血。每天4~15次不等,与环境相关与情境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情绪不好时会延续一段时间,无情绪干扰时只几下或一两下,强度也不大。每天15~45次行为历史至今已经持续一年多,四年级上学期没有自伤行为,换老师之后行为开始出现并越来越严重,五年级时,行为开始稳定。至今已经持续6年多,自伤行为的变化不大,基本上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302、界定潜在的一般性生态情境事件(遥远前事)遥远前事:包括个人生理环境或日常生活事件,它们不一定会在问题行为的前后立即发生,不过仍会影响行为的表现。比如说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早上,但仍会影响晚上的问题行为。个人行为的重要情境事件包括:药物用量及其影响;医学或生理问题;睡眠周期;个人每日活动时间表;学校、家庭中的其他人;天气状况等。31实例:明明如果前一天晚上的睡眠不足4个小时,第二天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扰乱课堂的尖叫行为。遥远前事:立即前事:问题行为:遥远前事(身体状况、睡眠、早餐、天气)立即前事(不喜欢的课、被人打搅)问题行为(尖叫、发脾气)32以问题的形式呈现:A、问题行为的当事人使用什么药物?这种药物对他的行为有什么影响?苯巴比妥(抗癫痫药)可引起多动,易激惹、暴躁、倔强、懒散或失眠等行为异常。B、当事人有没有生理上的症状?例如气喘、发疹、鼻塞、癫痫等症状?C、描述当事人睡眠的情况及这种情况对行为可能的影响?睡眠不足直接导致易怒、攻击性行为增多。D、描述当事人饮食的情况、食物的限制,以及这些情况和限制对行为可能的影响。儿童铅中毒——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糖摄入过量——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E、当事人对日常生活顺序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例如何时起床吃饭、洗澡、上床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