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评估的概念(一)功能评估的含义功能评估就是一种收集行为资料并分析其行为功能的过程,也就是说功能评估是收集和分析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事件和后果的过程。评估的结果有助于推断出行为发生的原因,以提高行为矫正的效果和效率。(二)功能评估的信息1、问题行为:包括问题行为发生的顺序、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质量的好坏、强度的大小等。2、前提事件:包括行为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这有助于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范围。3、行为后果:是指行为发生后对行为结果的客观描述,包括物理环境和其他人的行为等方面的变化。4、替代行为:是指可以替代问题行为的期待行为的相关信息。5、潜强化物:是指具有强化物的功能并在将来的治疗计划中使用的环境事件的信息。6、先前干预:是指过去使用的干预措施以及它们对问题行为的效果。7、提出一种以上的结论性陈述:即对行为、前提事件和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的概括。8、收集资料,检验结论性陈述,以获得科学有效的资料。(三)功能评估的价值1、实施功能评估有助于提高行为矫正的效果和效率。即通过功能评估,明确问题行为发生的环境和行为后果,有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案。2、“针对严重的问题行为实施功能评估是一种专业性的标准和要求”,“所有接收行为干预的个体都有接受专业性功能评估的权利”。目前美国等许多国家已经明文规定,在个体接受行为干预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功能性评估。(一)社会正性强化功能是指问题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他人给予的正性的强化所维持。如获得他人的注意、得到活动或获得物质刺激等。(二)社会负性强化功能是指问题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他人给予的负性的强化所维持,即个体通过逃避某一厌恶刺激而维持问题行为。如,成人通过抱怨而逃避劳动,学生通过撞头而逃避做作业。二、问题行为的功能(三)自动正性强化功能是指问题行为的增强或增多不是由他人的积极反馈造成的,而是由于行为本身的结果自动出现的。如爱扔玩具的小孩子,因为喜欢听玩具掉在地上的声响而经常扔玩具。(四)自动负性强化功能是指问题行为的发生自动减少或消除了作为行为结果的消极刺激时,自动负性强化就发生了。如暴饮暴食可以减少个体的不愉快的情绪,不愉快情绪的减少又消极强化了暴饮暴食。三、功能评估的方法(一)调查法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环境事件与个人特定的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与当事人或了解当事人的其他人员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谈,可以获得与问题行为发生有关的信息,这有利于我们清楚地界定目标行为,找出问题行为的症结。调查法是一简便易行而被广泛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易于操作和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评估时有大量现成的会谈计划和问卷可用。但调查法也有缺点,就是被调查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回忆。因此,通过调查获得的信息可能由于遗忘或偏见而欠准确。1、调查的对象、时间和结果:(1)调查对象:主要由当事人、当事人的教师、提供支持的人员、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同伴、同事、或了解当事人的其他人员及对问题行为表示关心的人。其中,对教师、父母及提供支持的人员的调查更具实质意义。(2)调查时间:一般而言,针对复杂的问题行为,调查评估的时间大约是45—90分钟。(3)调查结果:◆精确描述所关心的问题行为;◆确认一般性和即时性的生理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确认问题行为的潜在功能;◆发展结论性陈述。2、调查评估的工具:(1)动机评定量表(MAS):此量表是Durand&Crimmins于1988年提出。通过动机评定量表可以分析出4种行为功能:◆获得物品或活动◆寻求自我刺激◆获得注意◆寻求逃避(2)功能性评估面谈表(FAI):此量表是由O’Neill等人于1997年提出,它主要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p40):◆描述行为◆界定可能影响行为的一般性潜在生态事件◆界定预示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事件和情势◆识别问题行为的功能◆界定问题行为的效能◆个体已经具有的功能性替代行为◆确定当事人与他人交流的方法◆确定训练时应该做和应该避免的事◆识别潜在的强化物◆列举出问题行为的历史演变和过去尝试使用的治疗计划◆针对某一行为后果,发展出其结论性陈述3、功能评估面谈表的运用:自学阅读内容:P42-44(二)观察法直接观察是功能评估的关键。通过它可以收集直观的材料,来验证和澄清在间接调查中形成的问题行为的结论性描述。尤其是在间接调查无法提供有用资料时,直接观察的资料就可作为结论性陈述或假设的基础,来引导矫正计划的制定。1、观察者与观察长度:(1)观察者:观察者主要是教师、父母及家庭成员等与问题行为者有直接接触的人。(2)观察长度:观察长度一般需要2—5天,使目标行为至少发生15—20次,直到问题行为和环境事件之间的关系清晰呈现为止。根据需要也可适当延长。2、观察评估的工具:(1)ABC行为分析法:A(antecedent):行为的前提事件B(behavior):目前行为的表现C(consequence):行为的强化后果在ABC行为分析法使用中,观察者直接记录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前提事件、行为后果,以及观察者对该问题行为的看法。此时,观察者最关心的有三个问题:◆问题行为最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伴随的人物是什么?◆维持问题行为的可能后果是什么?◆伴随问题行为一起发生的还有什么?(2)功能性评估观察表(FAO):功能性评估观察表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P45):◆对象◆时间◆问题行为◆前提事件◆感受到的行为功能◆真正的行为后果◆评论/备注◆事件和日期3、功能性评估观察表的运用:(1)运用步骤:◆在表格的顶部填写基本确认的资料和观察日期;◆在表格的左边列出观察时距和情境/活动;◆列出被观察者的问题行为事件;◆在前提事件部分列出潜在的相关事件或立即的前提事件;◆若有需要,可在感受到的行为功能部分列出任何额外可能的行为功能;◆列出行为发生时,被传递的真正行为后果。(2)记录方法:◆连续记录法◆时距记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3)整理与分析资料(p46):对收集而来的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主要包括这样三方面的任务:第一、解释观察和记录的资料对观察和记录的资料的解释,主要是达到三个目的:①描述行为;②预测行为;③决定行为的功能。第二、肯定或修订先前的结论性陈述也就是说,利用观察收集的资料,对先前利用间接的调查资料形成的结论性陈述进行检验,以达到或肯定、或否定、或修订、或补充的目的。这对提高行为矫正方案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依据直接观察资料作出决定①确认问题行为及其与前提事件和行为后果的关系是否变得清楚?②如还不清楚,决定实施系统的实验操纵,以澄清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③决定利用调查和观察的资料,发展和实施行为矫正方案。(三)实验法就大多数功能评估而言,运用间接调查和直接观察就可以形成结论性陈述,确认问题行为指标及维持问题行为功能的行为后果。如果运用这些方法不能达到这一目标,下一步策略就必须实施实验功能评估。实验法是系统地操纵与问题行为有关或无关的特定变量,以便找出行为所代表的真正功能,从而明确问题行为、前提事件和行为后果之间关系的因果关系的方法。1、实施时机与参与人员:(1)实施时机:在行为矫正实践中,通常是在使用调查法和观察法收集的资料不太明确时,才进行实验功能分析。(2)参与人员:由于过程复杂,参与人员需要建立起由专家领导的实施团队,来共同协调完成任务。2、实验评估的基本过程:(1)确认要评估的问题行为:依据调查和观察,我们对个体的问题行为会获得一些假设性的看法,形成一些结论性陈述。为了直接检验这些结论性陈述,我们就要创设不同情境(前提事件或行为后果),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问题行为在不同情境中的出现的频率变化,以此确定哪一变量是真正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2)选择实验方法:◆一是操纵问题行为的前提事件。包括对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景等进行操纵,以检测可能预示问题行为发生的变量或前提事件的假设。◆二是操纵问题行为的结果。即对特定问题行为,安排不同的情境和行为后果,如果传递某一行为后果时,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增高,就可以指出这一行为后果可能维持着问题行为。(3)设计实验操作策略:在选定方法后,进行具体的实验分析时,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实验设计策略来规范实验过程。常用的策略有:倒返实验设计、多重基线实验设计等。3、实验评估应注意的问题(P49)四、建立行为矫正方案(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1.应描述家庭和支持人员改变的情形改变个体的问题行为关键在于改变个体所处的环境,因此,行为矫正方案应包括改变家庭、教师的行为,以及改变物理环境、调整课程、更换强化物和惩罚物、改变教学方法等内容。(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2.依照功能性评估资料建立行为矫正方案经过功能性评估所获得的结论性陈述,可作为行为矫正方案的基础。如:结论性陈述表明,问题行为是收到逃避要求所维持的,那么在问题行为产生时,就不能采取让当事人离开要求情境的策略。(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3.应科学合理,符合人类行为基本原理人类行为一般都遵循某些学习原理,因此,行为矫正方案也应基本学习原理。(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4.应与负责实施者的能力、资源和价值相适应(1)符合自然情境,实施者不须花太多努力就可以做到(2)与实施者的个人价值一致,以使他们愿意执行方案(3)强调功能性评估结果与实施矫正方法之间的关联(4)与实施者实施矫正方案的能力相适应(二)处理不同功能问题行为的策略•1.对于正强化功能的问题行为•(1)停止对问题行为的强化•(2)教个体适当的良好行为•(3)将原来用于强化问题行为的强化物用来强化良好行为•(4)表现出问题行为时,引导其表现出良好行为,并对良好行为进行强化(二)处理不同功能问题行为的策略•2.对于负强化功能的问题行为•如果个体行为的功能是负强化,也就是逃避厌恶的刺激或人物,那么必须仔细分析这一功能的合理性。处理分为两种情况:•(1)负强化是合理的•如果负强化是合理的,那么干预的目标应该在于如何帮助个体掌握恰当的表达自己厌恶心情的行为,并允许其逃避刺激物。(二)处理不同功能问题行为的策略•a.教个体用适当的行为表达自己不愿意参与某个活动的想法•b.教个体用适当的行为表达自己另外形式活动的想法•c.教个体表达自己想休息或停止活动的适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