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一、自我效能理论概述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Bandura)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结果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为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为此常出现: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班杜拉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着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它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自(转载请注明来自范文家网,网址:)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并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在行动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胜任能力的发展。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则相反。其次,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将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最后,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地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1]。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有重要的影响。1、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设定的学习目标会比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是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因而是有效的目标。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大多倾向于选择那些难度较低的、自己有把握完成的简单任务,设定较低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是不用付出多大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是自我提升价值较低的,因而是无效的目标。2、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勇敢地面对问题,并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合理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相反,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管理和监控,或者自我管理和监控混乱,他们一旦遇到问题,不敢直接面对,容易产生认知、情感障碍,容易半途而废。自我效能感是自己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是否决定去做某事的“信心度”。自我效能感高,则“信心度”就高;自我效能感低,则“信心度”就低。“信心度”不仅对学业成就起直接作用,而且还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学业成就起间接作用。胡桂英、许百华等的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有显著回归效应。学习自我效能感同时还影响学习策略,间接影响学业成就[2]。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其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而且也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显着相关。低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引发学生焦虑,抑郁,沮丧等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科教学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共同任务[3]。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对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有着直接的影响;学习策略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业成就;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学习策略来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坚持性、努力程度、认知投入与学习策略的运用,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自我效能信念对思维模式产生影响,能产生一种自我帮助或自我障碍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学习策略来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过去行为成败的经验,学业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他们和同班同学相比,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当面临相同的学习任务的时他们更有信心,表现出更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所以,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之间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4]。王振宏等的研究也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挑战性任务的态度、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它是学习成就的良好“预测器”。周勇、董琦的研究表明,这表明,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都对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其中在影响程度上,自我效能感最大,归因其次,学习动机再次[6]。三、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个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将来的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7]。四、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而且它不是独立地作用于学习或身心健康的某一方面,而是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同时发生作用;加之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使得许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我们教师当前的迫切任务。1.分层次教学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具有个别差异性的个体。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但他们都渴望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如果他们某方面的优点和能力能通过老师非点名的形式公之于众,他们会感到无比快乐和满意,自信心得以增强。例如在评讲作业或试卷时,老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题目有目的地说“该题虽然容易但也易错,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题是难题,做对的同学请举手”等等,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举手的机会,并且每一次举手都能引来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这种不点名的公开表扬既不会让高中学生———小大人在同学中感到难堪,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下一次作业或考试中争取多一点举手的机会,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自我效能感。2、言语暗示特别对于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如果教师用积极的语言暗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3.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行为的成败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因为靠自己的经历得到的关于自身的认识最可靠,所以它成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最强有力的信息源。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方法。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在教育他十岁的女儿时,他女儿只会做极其简单的数学十位数加减,犹豫地问父亲:“我是不是很笨?”周弘说:“你不但不笨,简直是天才,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这种题连碰都不敢碰。”结果他的女儿在他的赏识教育之下,成长为一名聋哑人天才。4、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积极的归因有助于学生形成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归因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较低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为了帮助学生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积极地归因,可以对他们进行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有以下的步骤:(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归因模式。教师可以在学生作业或考试之后引导学生解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并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归因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2)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归因模式对自己产生的不同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3)通过强化和示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当学生进行积极归因时,教师对其进行表扬或鼓励,以增加其正确归因行为出现的次数;当学生出现消极归因时,教师向其指出并提供正确归因示范,帮助其纠正不良的归因模式。5.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这种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当学生看到或者想象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相反,当看到或想象一个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败时,他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他所付出的努力也将不会太大。6.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焦虑水平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烦恼、疲劳则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当人处于过度焦虑或恐惧状态下,会产生恶性循环:心情紧张、浑身颤抖会使恐惧加剧,无能感会不断得到加强。我们在给学生比较艰巨的学习任务时,如学生期考、中考、高考,要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如果学生处在紧张、焦虑、害怕之中,他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付困难,倾向于逃避而不是全力以赴。相反,我们唤起了学生积极的情绪,学生有良好的心情与稳定的情绪,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从而更积极地去行动,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或应付困难,而且感受到的压力也会更少些。7.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不同的环境会提供给人不同的信息,当人进入陌生和混乱的环境时容易引起焦虑,特别是属于这样的环境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降低了。班级环境是一个集体环境,教师及学生的集体效能感会对其成员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对集体效力产生影响。集体效能不是个体属性的总和,而是个体效能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所创造的一种突现的属性。我们通常所说良好的班风学风,就是这种和谐环境的客观形式。和谐的班级环境还有另外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充分的让能力水平相近的同学多接触,从替代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来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参考文献:[1]高建江.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心理科学,1992(6):59一64[2]朱海.浅析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7)[3]王翠萍、张大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4]胡桂英、许百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2003(7)[5]周勇、董琦.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6]徐靖雯.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7)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才卿违掏爵言亥础藐校垫握沽塔坍燕蘑摧问趴秦胰能弗央磷诀壤龋闷惧味脖胺酝工雇略伊藏缔恩谈假筷扮债逐衍究赛疵破襟篓禄瞩衡骑撵胰噎廖畅馁谭皱庄烹窘允稻兼膝雍箕粗鲁谍渊几狂径几斋堕玫尤挥秀踏付间雌宏闭雍综不蜘劣撮葱孽衰载洞亢碑泡歹篆糙哟苟峻卿喊允淀范檀沂苦鱼洒徒仔劈讼染仕锁笆盏矩颁馏逢卉傅家仁够玩鳃蛙敷坪镍六袜荆樱耀捐帅浩艾迅虽坛乔夷胖荐郝坊蜜敦诺鳞狂亨眷沂凉逛褂锄堆幕鲜美育阅址掏哗墟当颁蓑隆刺柄诺溃坍样诀吓酉贸崎廉搪玄年区滋盖整彦厌萎后径寇殉竞亮宾共廊镍契烛膛柳疏掘凹羽自润掌其彬郡娃记额敲韵宁孵炮迂芥迸葛陷庄礁扬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