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复习(7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世说新语》是__________组织编写的一部_________集,主要记载_______至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关于《世说新语》刘义庆志人小说汉末东晋咏雪字词积累内集儿女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家庭集会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专指子女。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比不上。凭借。试翻译重点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东西?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白色的柳絮随风飞散。(宾语前置)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内容研讨示例一、“撒盐”比喻好,(1分)雪的颜色和下落的样子都跟盐比较接近,(1分)而当时“雪骤”更能描摹当时之景,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飘舞的样子,(1分)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高,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1分)事例二、“柳絮”比喻好,(1分)写出了雪花轻盈飘舞之态,(1分)用春天的柳絮比喻冬天的雪,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1分)“撒盐”仅有形似没有韵味。(1分)陈太丘与友期字词积累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fǒu)()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约定不再等候就走了才通“否”,不丢下、舍弃离开拉回头看“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敬词;“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内容研读1、元方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白事理聪明勇敢落落大方2、友人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暴躁粗野无信无礼知错就改3、友人已经表示歉意,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不失礼,元方年仅7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要求太高。失礼,客人已经认错,元方作为晚辈,应该原谅客人。这两个故事在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赞美聪明机智的少年儿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二章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开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弟子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知识链接“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学习方法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九章)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学习态度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诫子书诸葛亮题解: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朗读课文,字词过关。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深入研讨(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3)惜时:“年与时驰…将复何及。”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三者的关系是: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志向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质。你认为文中哪个字是关键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深入研讨“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学习的前提。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1、学习了这篇课文,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收获?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练习:•《专刊》P9《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的练习。•《专刊》P7的文言字词积累。狼清·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⑤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止增笑耳活动一、课后检测,夯实基础屠自后断其股弛担持刀大腿放松,这里指卸下仅,只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神情,态度动词,想,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屠户狼狼狼狼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遇惧杀防二、听讲故事,梳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一步发展屠户狼凶恶贪婪阴险狡诈迁就退让果断抉择勇敢警觉三、再读故事,分析形象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的恶人。活动四:深入理解,点评故事1、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更要以智取胜。2、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为人的勇敢和智慧战胜。《吕氏春秋》穿:挖掘、开凿。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从丁氏角度:表述清楚,说话要防止歧义。2、从闻而传之者角度: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3、从“宋君”的角度: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①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忧虑。②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练习:•《专刊》P29《狼》的练习;•《专刊》19《杞人忧天》、•31《穿井得一人》的练习。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