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济宁一模试卷评讲笔尖下的高考Underthenibof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一、试卷特点1.济宁市教研室统一命题,为济宁市一模试题。2.时政性强。继续选取生活热点素材命制试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均涉及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试题全为原创。【语文复习不要再有侥幸心理。平时认真练习,注重积累,通过练习形成高考要求的语文能力。】3.试题难易适中,无偏题、怪题,试题区分度高。【试题选择题30分满分,各个区间都有分布。】二、【备考战略】过三关:1.选择题30分。①独立思考。②好的答题习惯,忌讳以“瞎蒙”“靠直觉”为主的解题方式。2.问答题60分,语文学习的真正难题:①见效慢,答题思路、语言表达都是难点。②无捷径可走;在练习中积累题型、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方法;③不偷懒,从写满、分条作答开始。3.作文60分,想得高分难。①审题与拟题。②分论点拟写。③材料的积累与转化。④整洁美观的书面。非连续文本阅读1.先看每则文本的题目。材料一:(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材料三:(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2.带着题目快读材料。•1.B(疫灾大多发生在“自然疫源地地区”,这一点应属于“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2.A【答题阅读区间“材料二、三”】选择正确的(A“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行巫道术,驱逐厉鬼”的防疫措施说明“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抬神巡游,求神保佑”的做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更容易引发疫情广泛传播;B“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只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不能理解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C“完全阻止”表述绝对;D需要转变的是“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通过率最低】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误选项)【答案】D(“三则材料将古代防疫措施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对比”表述有误)4.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防控。②高度配合政府。③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能够主动辟谣。④认识上更加理性和包容。5.材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①应更加重视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弥补和管理;加强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协调统一。②弥补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权威性。③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注:一定要注意角度!分条作答,答必有据!•6.B(“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误,据前文“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可知,应该是众人因身份各异而用不同的称谓呼唤闻达)•时势造英雄•背景(霍乱)——闻达•7.D(文中并没有“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更加没有涉及“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这是对文意的曲解、拔高。)•★★在后面答题时谨慎使用!!学生答案展示8.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4分)①表明了霍乱来时的突然和无措,列出八条建议意味着霍乱需要准确而专业的措施来解决。②体现了闻达从容不迫,做事条理清楚。③说明了闻达方法的权威。分析情节的作用(人物、环境、情节、读者)指向情节:(1)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2)照应前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4)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指向人物:(5)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6)刻画人物性格指向主旨:(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给读者感受:倒叙式: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引人入胜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引发读者思考,留下想象空间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8.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4分)①凸显人物形象。“八条意见”显示出闻达的沉稳、睿智、干练,与他平时处境尴尬、受人嘲笑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呼应相关情节。前文说闻达是流行病专家,霍乱疫情出现后从领导到同事都对他充满期待,“八条意见”使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落实。③强化小说主旨。“八条意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9.小说《霍乱之乱》的结尾处有段表达作者对人生看法的话:“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值得一个人‘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请根据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公闻达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6分)【方法】找出并根据文本琢磨句子关键词的含义。答:①闻达长年坚持对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写流行病学报告(热爱),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种“等待”究竟有什么结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计较别人的嘲笑,虽处境困窘仍始终“保存”自己内心对防疫事业的热爱。③他在霍乱发生、众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用事实证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存”都是值得的。(专业知识)(对待功名)(贡献或人物价值)(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赵大讷(nè释义:不善于讲话,说话迟钝。另一说指说话谨慎。),字敬叔。(12题D)他是我们浦阳县的(宋朝)的周王赵元俨的第十代传人。起初进入仕途就做了译曹掾,后调任泉州录事。大盗兴起,宁都泉游手好闲的男子啸聚在一起,招呼众人响应盗贼,于是他们谋划来攻打泉州。赵大讷在要冲之地修建栅垒来防御他们,盗贼因此撤退离开。后来,他迁任兴化录事,转任龙溪尹。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中,把建造神祠用的石头搬走,用来修建了孔子庙。下属的庭县有很多住在山间的蛮族,官府稍微冒犯他们,他们就拿起兵器暴动抢掠,非常频繁。朝廷虽然派出大将带兵镇守,但多年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赵大讷运用当地人能接受的合理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像忠厚的百姓一样服从赵大讷的管理。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杀人,郡守接受了豪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他不久后迁任永嘉,永嘉按照人口来收盐税,老百姓因此困顿不堪,赵大讷请求富商将食盐转卖到瑞安。断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B.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C.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D.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狡猾的胥吏假造了公文,诬称平民偷偷地私自贩卖食盐,有三个百姓因此自杀。郡府下令大讷审查这件事,赵大讷把造假的胥吏流配到临汀。(10题B)永嘉州城临靠大江,江水一旦暴涨,江岸就容易崩塌。赵大讷先把巨大的木桩排列着栽在江岸,先用柴草扼住水浪,然后再填充上泥土,用石块砌上。江岸共有几千尺得以不被损坏。后他又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世,改任永新州,州民向来豪横,气焰盖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讷到来,都畏惧驯服不敢大声喘气。乡饮酒之礼长期以来废止了,赵大讷讲授并推行它,宾主就位,饮酒时主客互敬,合乎礼节,一揖一拜,仪表端庄,观看的人都感叹悦服。萁:qí,指豆茎。甃:zhòu以砖、石等砌地。11.D.赞(“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错,是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不一定是赞美。)病因:望文生义联想:讽,劝谏《邹忌讽齐王纳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4分)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整理文言词:尚黠民奸利牲犬(名作状)(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4分)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整理文言词:诣历中略无状语后置:中以他罪14.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3分)学生答案展示14.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3分)①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如:作栅御盗,表现了他的有勇有智。②通过其他人物,侧面衬托。如:用金德润正衬他的果毅有为。③通过精当评论,画龙点睛。如:文末的点评,让人物形象更鲜明。(赞)【古诗鉴赏】1.释题:听话:听人论事;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前325—前299)为阅兵和歌舞而筑。2.读懂原文(15题B)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站在丛台上极目远眺,白云绵绵,飘在襄国上空;繁茂的绿树顺着弯曲的河道蜿蜒而来,经过丛台的脚下;丛台上音乐变成了山鸟乱叫;五颜六色的丝绸衣饰变成野花丛开。早已看不见当年金舆玉辇来往的痕迹,只有在风雨的见证下不断生长的绿苔。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16.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6分)【问题多多,得分低】①“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两个词语,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分)。②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17.(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审题(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对应)•19.①原文采用因果倒装句式,更强调“地上太阳”的巨大作用,与切合全文主旨。•②原文使用“漫天的风雪”“歧路的暗影”“无数的太阳”等形象化词语,更为生动可感,更有感染力。•③原文语言风格与全文更为协调一致,更富有文采。•(4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这种题型失分严重,得分低】20.(示例)有时从赤诚而婉转的歌喉里升起,有时从明亮而和蔼的眼睛里升起;有时从清洁工闪烁的汗珠里升起,有时从服务员微笑的酒窝里升起。(4分。每写出一处给1分。要求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句意贴切且前两句、后两句内容上同类。)句式:有时…从…升起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众多旅游景区开始探索开展线上业务。②一些景区试图借助线上直播这一新营销形式,③进一步拉近了游客与景区之间的距离。④有的景区线上直播还配备带货功能,⑤比如给予观看直播用户的某些景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