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特定要素模型-一、特定要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特定要素模型一、特定要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要素投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产业间可以自由移动,而在不同国家间却是完全不能移动的。但实际上,即使在一国内部,生产要素的流动还受到时间因素的限制。尽管在长期内会发生要素投入在产业间的转移,但许多要素在短期却是无法移动的。例如,实物资本(像工厂和机器)通常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一台为计算机生产而设计的设备不能立即用于制造喷气式飞机。同样,工人掌握的技能往往也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职业,无法满足其他职业的要求。这类(在一定时期内)专属于某一产品生产的生产要素就是特定要素(specificfactor)。在实际中,特定要素与流动要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只是一个调整的问题。因而特定要素也就可以理解为那些调整速度比较慢、重新达到新的均衡所需时间较长的生产要素。在这里,长期和短期是相对的。所谓长期是指所有要素充分流动所需要的时间;所谓短期是指这样一个时期,期间至少一种要素在生产函数中是固定的。特定要素理论分析的是要素投入无法在产业间移动时,贸易对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实际上,该理论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短期版本,即特定要素模型可以看作是短期内某些要素不能流动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特定要素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即国际贸易会提高出口部门的资本(特定要素)实际收入,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而对劳动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这一模型对人们认识贸易政策的制定有非常有益的启示。二、基本模型比较典型的是,在短期内,资本成为不能自由流动的特定要素,这里以资本为特定要素为例来说明特定要素模型。假定有本国和外国两个国家,它们均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L)生产两种产品(X,Y),其中资本K要素是特定要素,劳动L则具有部门间的完全流动性。再假定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并且所有消费者偏好相同。X和Y的生产函数分别为:),(XXXLRFX(5-1)),(YYYLSFY(5-2)式中,RX、SY表示在X、Y生产中使用的特定资本要素。如果将RX、SY理解为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土地,特定要素模型也可以视作两国两产品三要素模型。考虑到要素供给的限制并假定所有要素充分就业,必有:XRR(5-3)YSS(5-4)YXLLL(5-5)其中,R、LS和是所有可利用的R、S和L要素,公式表明所有R要素用于X产品的生产,所有S要素用于Y产品的生产。将劳动的报酬(工资率)表示为w,X和Y产业所用资本(R和S)的报酬分别是r和s。如图5-1,图的上半部分表示,当X部门增加更多的劳动要素与既定的资本存量RX配合时,X部门劳动的总产出(totalproductoflabour)增加,但是边际产出率递减;在图的下半部分画出X部门的边际劳动产出曲线,即劳动的总产出曲线各点斜率的连线。图5-1劳动总产出与边际产出曲线劳动总产出函数是该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增函数。现在假定,在X部门增加使用资本10%,增加使用劳动5%,我们将其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R和L同增5%;其二,R还有额外的增长。由于规模报酬不变,第一个方面对劳动的边际产出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第二个方面即R的额外增加会导致任何给定就业水平劳动边际产出的增加,如图5-1,要素RX的增加会使得劳动的总产出和边际产出曲线上移,总产出曲线从FX(RX,LX)移至FX(R’X,LX),边际产出曲线从MPLX移至MP’LX。假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X和Y产品的生产者既是价格接受者又是利润最大化的最求者,他们支付给每一个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每个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于是对X产业就有:wPMPVMPXLXLX(5-6)rPMPVMPXRXRX(5-7)同理对Y产业也有:wPMPVMPYLYLY(5-8)sPMPVMPYSYSY(5-9)式中,VMPLX和VMPRX代表X部门劳动L和特定资本要素R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Y和VMPSX代表Y部门劳动L和特定资本要素S的边际产品价值;PX和PY分别是X产品和Y产品的价格。从上述条件可以得出劳动和资本的实际报酬,以X商品生产为例:LXXMPPw/(5-10)RXXMPPr/(5-11)这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在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一经确定便可得知,如在图5-1中,相对于既定就业水平的资本存量增加带来了更高的实际工资。进一步,由于边际产量是对应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函数,如果我们知道一种产品的边际产出如何变化,也就立即知道另一产品的边际产出朝相反方向变化,因此,一个部门劳动边际产出的增加意味着该部门资本边际产出的下降。换言之,如果w/PX上升,那么r/PX必定下降。三、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现在将X、Y两个产业同时置于一个短期一般均衡框架下来考察,这要求两个产业之间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并形成一致的工资水平,意味着两个产业的劳动边际产品相等,这将导致劳动在X、Y两个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图5-2中,横轴表示劳动力数量,其长度OXOY代表该国劳动总量,从OX向右表示X产品部门的劳动使用量,由OY向左表示Y产品部门的劳动使用量。纵轴表示劳动的报酬即工资率。曲线VMPLX和VMP’LX分别表示封闭时和自由贸易时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VMPLY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图5-2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关系在每个产业,劳动力(L)与一定数量的其他要素(资本R或资本S)相结合生产出产品。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均向下倾斜。边际产量价值(VMP)是指产品的价格(P)与劳动力的边际产量(MP)的乘积。VMP曲线就是劳动力需求曲线。这是因为在竞争条件下企业会发现,当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率)等于VMP时,雇用劳动力获利最大。由于收益递减规律,即每增加1个单位劳动力,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贡献递减,所以VMP曲线向下倾斜。因为VMP=P×MP,MP下降意味着多雇用劳动力VMP会减少。假定X的价格PX是给定了的,X产业的资本存量也是固定的,当该部门使用更多劳动时,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即劳动的边际产出价值线VMPLX向右下方倾斜。类似地,VMPLY代表Y部门的边际产出。A点是无贸易时本国劳动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均衡点。当经济走向自由贸易时,如果X的价格PX提高,将导致VMPLX右移到VMP’LX,VMPLX增加的幅度VMPLX/VMPLX由图5-2中的BA/AL表示。例如,PX提高20%,边际产出曲线也将有相同比例的移动。B点不能成为自由贸易后新的均衡点,因为在这一点X产业的工资率高于Y产业,劳动要素将由Y产业转到X产业,X产业使用的劳动从L增加到L’,使得X产业获得额外资源扩大生产、增加出口。劳动要素的移入降低了X产业的边际劳动产出,Y产业的劳动边际产出提高,整个经济沿着边际产出曲线变动至C点达到均衡,在C点,生产X产品的劳动要素增加,两个产业的名义工资都提高了(从w到w’)。从图5-2还可以看到,在自由贸易条件下,X行业的特定要素R的总收入和整个经济的总工资都增加了,Y行业的特定要素S的总收入减少了。因此,名义要素价格r和w更高了,而s就更低了。所以,以对Y的购买力来衡量,X行业的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获得了更高的实际收入,而Y行业的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实际报酬降低了。即使用X产品衡量,由于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Y行业的资本所有者的收入的实际购买力降低,即Y行业特定要素S的实际报酬也降低了。经济由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时,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会提高该部门特定要素的真实报酬,减少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真实报酬,并且它对可流动要素的真实报酬的影响无法确定。从特定要素模型可见,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地使用在出口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增加。相反,如果某一要素被转为固定地(或较专业地)使用在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下降。四、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要素价格与要素禀赋假定不可流动要素资本S的供给增加,作为Y部门的特定要素,这可使Y部门使用的劳动的边际产出提高,如图5-3。图5-3要素价格与要素禀赋图5-3中,VMPLX与VMPLY分别表示资本S增加前X部门和Y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曲线,也即劳动需求曲线,此时均衡的工资水平为w。特定要素资本S的增加导致Y部门劳动的边际产量提高,因此,VMPLY曲线向上平行移动,变为VMP’LY,此时,均衡的工资率w’,即专用要素资本提高了可流动要素劳动的报酬。假设可流动要素劳动的供给增加,即劳动的总量由原先的L变为L’,这便导致图中的初始的原点OXOY变为OXOY’,同时,右边纵轴也向右平行移动,变为WO’Y。这时Y部门的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LY向右平行移动,变为VMP’’LY,移动距离等于劳动的增加量LL’=OYOY’劳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均衡点由点Z表示。由点Z可知,Y与X部门的均衡的工资率是W’’,它低于劳动供给增加前的工资率W。从要素禀赋与要素价格的关系看,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任何特定要素的禀赋增加会提高可流动要素如劳动的报酬,并且降低两种专用要素的真实报酬;可流动要素禀赋的增加将会减少其自己的如劳动的真实报酬,提高专用要素的真实报酬。从要素禀赋与产出水平的关系看,一种特定要素的增加将提高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出水平,同时它会降低另一部门的产出水平;可流动要素的增加将提高两个部门产品的产出水平。现在来看一个例子,如图5-4,假设美国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投入生产钢铁和计算机,并且劳动力在钢铁与计算机产业之间可以完全自由移动,但资本专属于特定的产业:钢铁资本不能用于计算机生产,而计算机资本也无法用来生产钢铁。同时还假设美国的总劳动力为30名工人。图5-4美国的计算机和钢铁产业计算机产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为DL(C),而钢铁产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为DL(S)。由于假定劳动力是一种可移动的要素,所以它将从低工资的产业流向高工资的产业,直到两个产业的工资率相等。令两条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为点A,由此决定的均衡工资率为15美元/小时。在该工资水平上,计算机产业会雇佣14名工人(从左向右看),而钢铁产业中则会有16名工人(从右向左看)从事生产。假设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产出的扩大导致计算机的国内价格上升,比如上升了100%,从2000美元/台上升为4000美元/台。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上升,计算机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按相同的比例增加,新的需求曲线用DL’(C)表示。需求的增加使得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了B点。计算机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会产生两方面影响。首先,均衡工资率上升,从15美元上升到20美元,但工资的增长幅度(33%)小于计算机价格的增长幅度(100%)。其次,计算机产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吸引劳动力离开钢铁产业。在新的均衡点B,18名劳动力从事计算机生产,12名劳动力从事钢铁生产。与均衡点A相比,有4名劳动力从钢铁产业转移到了计算机产业。这样计算机的产量增加而钢铁的产量则会下降。贸易对劳动力、计算机资本的所有者和钢铁资本的所有者三方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工人会发现尽管他们的名义工资高于以前,但实际工资(即名义工资的购买力)相对于计算机价格发生了下降,而相对于钢铁价格则有所上升。这里假定钢铁的价格保持不变。仅有这些信息我们还无法确定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他们的福利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要取决于他们是完全购买计算机、钢铁或是两者都买。不过,贸易提高了计算机资本所有者的福利,因为计算机生产得越多,每台计算机的价格比单位工资成本上升得越高。价格与工资的差额就是资本所有者每销售一台计算机的收入。相反,钢铁资本的所有者状况变差,因为计算机价格的上升降低了在每一收入水平上的购买力即实际收入下降。一般说来,出口产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倾向于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好处,而进口竞争产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则会蒙受损失。因此国际贸易给一国不同资源的供给者造成了潜在矛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