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理论背景基本思想政策主张古典学派当近代生产方式刚刚自封建社会脱胎而出时,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是封建社会中对公民权利和地位的各种限制、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束缚。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人民对统治者的权力无从约束。各国皇室往往不是穷兵黩武,就是挥霍无度。1776年,斯密发表《国富论》,强调政府应退出经济活动的舞台,由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劳动分工和收入分配。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有效性依赖一个关键的假定:经济中的各种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劳务市场必须运行良好,没有最低工资和最高利率等制约因素。即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的变化是协调人们经济行为的信号。工资和价格必须对供求失衡作出迅速反应并得到充分调整,以使每个市场都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政府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政府政策的无效性。凯恩斯学派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古典经学遇到了难以解释的问题:经济资源大量闲置,失业增加,经济活动急剧下降,市场中价格机制根本无法使闲置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看不见的手”所调节的自由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对经济大萧条做出了解释。他否认古典经济理论关于工资和价格能迅速调整以使得所有的市场达到均衡的假定,认为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刚性的,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当价格难以调整时,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可通过扩张的经济政策对总需求进行刺激,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的“过热”阶段,政府可通过紧缩性的政策来控制总需求货币学派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滞胀现象,动摇了人们对凯恩斯方法的信心以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提倡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就是导致这种新的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特别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承袭芝加哥学派“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样一种理论研究方法”,认为“货币最重要”1赞同货币政策,反对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3主张单一政策规则新古典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有两大缺陷:1在实践方面难以解释“滞胀现象”,无法解决国家干预政策所引致的大量财政赤字问题,受到货币主义的诘难。2理论方面缺乏完整的逻辑体系,尤其缺少微观经济基础1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没有把公众对政府政策以及其他经济信息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政策效果往往事倍功半2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平衡和生产性资源的充分利用。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回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新凯恩斯学派为答复本世纪70年代所谓“凯恩斯主义理论危机”,80年代便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7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学者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是不恰当的,他们断言,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厂商微观经济的基础上;他们主张,应当用建立在市场始终出清和经济行为者始终实现最优化的假定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理论来取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对市场出清持怀疑态度,认为即使在个人追逐自身利益时,市场也不会出清。菜单成本的存在使价格呈刚性,造成宏观经济波动。2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补充微观基础降低权力的政策包括1.工作保障法规的软化以便减低雇佣和解雇劳工的流转成本;2.工资关系的改良以便减少罢工的可能性。有助于给局外人以公民权的政策将包括:1再培训局外人以便增进他们的人力资本和边际产量;2改善劳工流动性的政策,例如住房市场;3使工资具有更大灵活性的利润分享安排;4失业补偿制度的再设计以便鼓励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