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相沟通学生毕业论文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准考证号码:020114300505指导老师:胡培业学生姓名:唐润锋论文题目:浅谈腐败的预防机制评语:该论文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研究过程中该生能多渠道广泛查阅、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主动按照论文撰写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准按时提交论文,论文撰写态度认真。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全文内容能始终紧扣主题来写,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总体基本符合专业要求,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但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不深刻和全面。论文总体上基本符合毕业论文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评分75指导老师签名论文答辩评价:答辩组评定成绩及答辩委员签名:学生联系电话:159929899302/14浅谈腐败的预防机制【内容摘要】本文在开头阐明了腐败的涵义,也阐明了腐败都是权力过分集中、监管部门成为了摆设,监管不到位,官员法制意识不够强所致,以及提出了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危害性,腐败不仅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设,还危及政治稳定导致经济损失导致社会的风气败坏。在正文中通过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与频度,以保证腐败不敢“露头”,加大法治思想和宣传和教育,以保证基层防腐思想遍布等。在结尾总结性的提出了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发挥案件查处在预防和遏制腐败中的警示作用。【关键词】腐败、腐败涵义、腐败防止措施3/14目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腐败、腐败涵义、腐败防止措施.......................................2引言..........................................................................3一、腐败的涵义..............................................................4二、腐败产生的原因..........................................................4(一)监管成为摆设........................................................4(二)权利的过分集中......................................................4(三)权治高于法治........................................................5三、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5(一)根据腐败主体的数量划分..............................................5(二)根据腐败性质的严重程度划分...........................................5(三)根据对腐败行为的价值评价划分.........................................6四、腐败现象的危害..........................................................6(一)腐败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设.............................................6(二)腐败危及政治稳定导致经济损失.........................................7(三)腐败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7五、腐败的防止措施..........................................................7(一)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与频度.............................................7(二)创新政治体制与监督体制..............................................8(三)科学节俭海内外反腐经验..............................................8(四)制定举报保护激励机制................................................9(五)建立基层网络举报机制................................................9结论.........................................................................10参考文献.....................................................................114/14引言腐败问题是世界政治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腐败对政府职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仅是政府职能严重滞后,还会是人民对政府产生不信任。说到腐败,全世界形成围剿腐败之势,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将反腐败列为国策,甚至作为政府廉洁和国家现代化的标志。反腐倡廉国际合作成为流行的趋势,就国家而言,反腐倡廉运动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从而促进我国反腐倡廉的建设。一、腐败的涵义腐败的本意是指事物的腐烂、变质,用于反映某些食物腐朽衰败所产生的质变。腐败最本质的涵义,是指运用公共权力谋取死人利益的行为。腐败概念引入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主要是指社会机体的权力的异化和腐烂变质,表现为国家公职人员及从事公务活动的相关组织及其人员的社会公共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退化和堕落。金太军、李雪卿在《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一书中指出:“腐败这一命题涵盖它包含了四项基本内容:第一,腐败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级管理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官员;第二,腐败目的是微利谋取私利;第三,腐败的手段是非法用权;第四,腐败的最终结果表现为一种行为,以区别于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社会进步中的衰落。我认为就中国当前实际而言,将腐败行为人定义为是国家机关及和各类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包括受此类机关、单位委托从事公务的组织和人员更为合适。腐败,就是这些腐败行为人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纪律和法律,侵犯人民利益并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二、腐败产生的原因(一)监督成为摆设监督制度不健全,使一些党员干部“钻制度的空子”,从而滋生了腐败问题。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主要依靠纪检部门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但由于同级纪检部门又隶属于同级的党委,从而导致了监督的乏力。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人大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问责的权力,但由于许多人大代表素质不够或不敢言,或者虽然说了但由于势单力薄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许多人大代表本身就是相关的政府官员,所以人大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也只是流于形式,同时预防和监督腐败的机制、方式也偏少,故不能腐败分子形成强烈的监督震慑作用。(二)权利的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而且缺乏严格的监督是导致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人,权利是很大的,掌握这么大的权力,如何使用?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以权谋私,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有的人不是把权力看作是人民所赋予的,理应为人民谋利,而是作为自己私有,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权力大而且缺乏监督机制,必然导致腐败。要防止权力的滥用现象,只有通过建立5/14完善的体制,实现权力的制衡才能办得到。(三)权治高于法治法制的不健全是文革导致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这是历史的教训。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有多高,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依法办事,照章行事本应该顺理成章,但中国现实社会中处处表现着长官说了算的权力意志,没有体现出合法制度的严肃性和制度执行的确定性,有时合法制度和章程成为摆设。河南的“眼花”错案、山西吃空饷女副县长案就是典型例子。再看现实中的强拆强迁现象、置死守耕地红线基本国策于不顾的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侵占良田现象等也是权高于法的长官意志的体现。长官意志不能体现权力部门对社会和大众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乱用职权的体现,是权高于法的体现。滋生腐败也就必然。三、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一)根据腐败主体的数量划分(1)根据腐败主体的数量不同将腐败分为个人腐败、制度腐败和整体腐败。个人腐败是指被视为隐蔽的、零星的和投机取巧式的犯罪活动,这种活动偶然发生在一个政治或行政的环境中。制度腐败是指腐败是一种经常性的或标准的活动。整体腐败是指在整个政治制度中,公职和官方权威被公开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服务,它无所不在。(2)根据腐败主体的数量不同将腐败分为个案性腐败与结构性腐败。个案性腐败是指在监督制裁腐败行为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善,道德舆论对腐败的谴责比较强的情况下,个别人以身试法的个别腐败行为,而且这种腐败行为一经出现,就难逃法网的制裁和道德舆论的谴责。结构性腐败是指由具体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法外腐败制度”所产生的腐败,实际是领导干部默许的腐败。(3)根据腐败行为主体的不同将腐败分为个体腐败与集体腐败。集体腐败是拥有一定公共权力的机构中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共同利用本机构的公共权力谋取本单位成员私利的行为。集体腐败与个人腐败的共性表现在两者都是以权谋私,其差异在于前者的参与人不是单个的,而是以单位集体名义出现,涉及单位众多乃至全体成员,而以公权谋得的私利也为集体成员所均得。(二)根据腐败性质的严重程度划分(1)官僚主义。表现形式主要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办事拖拉,互相推诿,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等等。这类腐败现象是大量的,属于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2)违反党纪、政纪和违反法律但不构成犯罪。表现形式主要有: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从事有偿的中介活动,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在经济实体中兼职并领取报酬,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买卖股票;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或有价证券,接受下属单位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赠送的信用卡,或用公款办理信用卡归个人使用;用公款获取各种俱乐部会员资格,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违反规定购买和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违反规定压低价买住房,用公款超标准为个人装修住房,等等。这类腐败现象也相当普遍,属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纪、政纪处理范围内的问题。6/14(3)触犯刑律构成犯罪。表现形式主要有:贪污,行贿,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敲诈勒索以及“卖官鬻爵”,等等。这类腐败现象数量虽少,但性质严重,危害极大,是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必须依法制裁。(三)根据对腐败行为的价值评价划分根据人们对腐败行为的价值评价为标准将各种腐败行为分成三类,即:紫色腐败、黑色腐败、灰色腐败。(1)紫色腐败,亦可称为决策腐败,表现为位高权重者并非为满足个人私欲的随心所欲决策,而是决策后因敷衍塞责给党的事业、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由于它的后果并不一定具有蓄意性或谋私性,因而不把它视为犯罪。但紫色腐败的后果却很严重,大者将影响国家发展和国计民生;小者也将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造成灾难性影响。这类腐败从表面上看都是“谋公”中出现的损失或失误,但它却是一种间接谋私行为或具有谋取某种功利的强烈隐蔽性,表现为决策失误、用人失察,为局部利益牺牲全局利益,违背了“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原则。(2)黑色腐败,亦可称为权力腐败,表现为拥有一定权力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