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当代大学生与就业问题班级:20104183学号:2010418305姓名:论文摘要:自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激增,这虽然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尤其是受到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制定对策,减轻大学生就业负担。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对策;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自各高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高等院校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因素,内部原因则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素质及品德等方面的因素。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一)外部原因(1)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首先,大学生就业壁垒重重。我国在劳动制度、人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外部原因。不少单位,虽然缺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招不到人。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其次,就业渠道不畅,也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2)高等院校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高校扩招,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但是盲目的扩招又会造成大学生表面上的“冗余”,无疑加重了大学生就业负担。在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2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社会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其次,高等院校的教育脱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育需要改革。各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许多的课程过于宏观,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很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只会背书,没有技术的人才。而这些高分低能的人才并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提倡精简机构,事业单位实行下岗分流,造成人才需求下降,无疑让大学生就业问题进入寒冬。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因而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其次,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不断提高,给大学生的就业抬高门槛,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好一点的单位一般要求学历本科甚至研究生以上,更有单位甚至对应聘者的身高、相貌做出限制。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已经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他们选择人才更加注重素质、能力和品德。这种抬高门坎的现象致使毕业生要很快找到合适的岗位,顺利实现就业增加了难度。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二)内部原因(1)大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精英论”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在择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抱着我是精英的观念,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然而,这些大城市、好单位却早已饱和,即使还需要大学生,那也绝对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总是会有很多人落水。许多人受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环境、薪酬、职务等),个别同学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企业;非天南海北(天津、南京、海南、北京)不去,非经济发达地区不去,非高薪岗位不去,不愿从事基础性工作,待价而沽,3造成有业不就。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用人单位当然希望招到各方面素质能力都较高的人才,然而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过是混日子,等着拿毕业证书,这样的大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根本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大学生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观点,也将成为就业过程中的绊脚石。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讲理论的“学院派”。因而,很多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在求职过程中更有把握。(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当今社会,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政界抑或是商界,都不乏尔虞我诈。因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更愿意招一些讲求诚信、思想道德修养过硬的人才。然而,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包装自己上,把自己包装的非常完美,然而,这恰恰违背了用人单位所希望的诚信原则。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危机。三、大学生就业对策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劳动、人事及户籍等方面的制度,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后顾之忧,不必担心自己的“身份”及养老、医疗等问题。其次,政府可以引导大学生投身西部建设,这样一来可以带动西部地区发展,提高西部人口素质,二来也可以缓解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且对大学生自身也是一种锻炼。第三,“大学生村官”可以继续施行,这可以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缓解每年公务员考试出现的“拥挤”现象。最后,政府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在税收、工商等方面提供优惠,从而鼓励大学生创业。2.各大高校应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加强就业指导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考虑市场需求,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合理设置专业,把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放在首要地位。不应为了其他目的而任意设置专业,这是不负责任的。另外,高校还应与时俱进,改革教育中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做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社会紧缺型人才。3.用人单位要改变自身的缺点与不正确观念,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据了解,有些单位,一些老职员,尤其是领导,到了退休年龄,仍迟迟不下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系列的压力。企业贯彻离退休政策,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新老更替,从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减轻大学生就业负担。另外,用人单位不可只看重学历,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采用心理测试等方法确定大学生是否适应某岗位的要求,不应盲目跟风随大流。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4.大学生应转变观念,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大学生应转变自身观念,那种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4等的观念,都不能要。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及社会的需要,选择就业单位,切忌眼高手低。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以免出现到了用人单位却无法胜任工作的情况。另外,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防止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手足无措。最后,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当今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无论是在商场还是政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都是极度缺乏的。而大学生作为一种新生力量,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塑造高尚的人格,这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无疑是一项有力武器。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今情况下,最应该做的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充实自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程。参考文献:【1】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2003.12【2】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12【3】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