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许慧芬职称:主治医师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教案首页授课章节:口腔粘膜病概论,基础知识师资培训方向:口腔黏膜科使用教材:编写时间: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内容口腔黏膜病的定义,分类,检查方法与诊断。熟悉内容口腔黏膜病的病历书写,结构和功能。了解内容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病损特点。教学重点口腔黏膜病的病历书写,检查方法与诊断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病损特点。教学难点口腔黏膜病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以授课为主。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姓名:许慧芬职称:主治医师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口腔黏膜病的定义,分类。5分钟口腔黏膜病的病历书写,检查方法与诊断。20分钟口腔黏膜病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病损特点。15分钟依托病历姓名:许慧芬职称:主治医师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教案续页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与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多较复杂,除少数病种单纯由局部因素引起外,大多数与全身因素有关,有些口腔病损即是全身疾病在口腔的表现。口腔黏膜病可按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等特点人为地分为四类:1.口腔黏膜固有疾患。指病损单纯或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疾病,如创伤性溃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2.同时发生于皮肤或单独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皮肤病。如扁平苔藓,这类疾病可在黏膜与皮肤同时发生,但是,发生于黏膜者与发生于皮肤者,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异。3.合并起源于外胚层和中胚层的某些疾病。如多形性红斑是常合并外阴、肛门、眼结膜、虹膜的病损;白塞病是常出现在眼、生殖器、皮肤的病变。4.全身性或系统性疾病在口腔黏膜的表征。包括各系统疾病及特殊感染,如结核、梅毒、艾滋病等在口腔的表现。第一章概论一、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一)口腔黏膜的分类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口腔黏膜覆盖在口腔表面,在解剖学上可分为牙龈黏膜、颊黏膜、唇黏膜、舌黏膜、硬腭黏膜、软腭黏膜和口底黏膜等部分。因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通常将口腔黏膜分为以下三类:1.咀嚼黏膜指牙龈和硬腭黏膜。这部分黏膜在咀嚼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所以角化程度高。2.被覆黏膜指被覆于口腔表面起一般性保护作用的口腔黏膜。口腔内除咀嚼黏膜和特殊黏膜外,都是被覆黏膜,如唇、颊、软腭、口底等处的黏膜。3.特殊黏膜也叫舌背黏膜。功能上属于咀嚼黏膜,但同时又具有被覆黏膜的特征。又因其具有含有味蕾的舌乳头,因此称为特殊黏膜。(二)口腔黏膜的结构口腔黏膜由上皮层和固有层构成,上皮借基底膜与固有层相连,部分黏膜下方还有黏膜下层。1.上皮层上皮细胞按是否参与角化被分为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1)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复层鳞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又可分为角化和非角化鳞状上皮两种。角化鳞状上皮从表面到深层可分为:①角化层:细胞扁平,均质红染,无细胞核的称为正角化,可以看到细胞核的称不全角化;②颗粒层:位于角化层的深面,一般由2~3层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染色深,核浓缩,角化程度越高,颗粒层越明显;③棘细胞层:位于颗粒层的深部,细胞大,成多边形,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桥相连,角化程度越高,细胞间桥越明显;细胞间桥通过桥粒彼此相连,桥粒之间有迂回盘曲的腔隙,是上皮细胞之间彼此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称为面间管;④基底细胞层:位于棘细胞层深面,是上皮的最底层,细胞成立方状或柱状,与基底膜相连,排列成栅栏状,细胞核圆,染色深。其中基底层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称为生发层。非角化上皮由浅到深分为表层、中间层、基底层。表层相当于角化上皮的角化层和颗粒层,但细胞有细胞核,无角化。中间层相当于角化七皮的棘细胞层,但细胞体积更大,细胞间桥不明显。基底层细胞形态与角化上皮相同。(2)非角质形成细胞:不参与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包括:①黑色素细胞:位于黏膜上皮的基底层,由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细胞胞浆透明,胞核圆或卵圆,内含黑色素颗粒,细胞质有树枝状突起深入基底细胞或棘细胞层,并通过这些突起将黑色素颗粒排人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内,因此临床上,牙龈、硬腭、颊舌等处常可看见色素沉着斑,这些部位也是黑色素性病变的好发部位;②朗格汉斯细胞:主要位于棘层,也可见于基底层,细胞质透明,有树枝状突起,细胞核染色深,有人认为该细胞与黏膜的免疫功能有关,也有人认为该细胞是上皮内的调节细胞,调控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③迈克尔细胞:位于上皮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现认为此细胞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器。2.固有层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其中伸人上皮部分的乳头称为乳头层,其余部分称为网状层。固有层内的纤维主要是工型胶原纤维,此外还有弹性纤维。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胞,此外还有组织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等。固有层组织对上皮层起到支持、营养的功能,并对上皮细胞的分化起调控作用。3.基底膜上皮与固有层紧密结合,它们的相接处有一层膜状结构称基底膜。电镜下,基底膜由透明板、密板、网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透明板和密板来自于上皮细胞,统称基板,主要成分是Ⅳ型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网板来自于固有层,主要成分是Ⅶ型胶原蛋白。类天疱疮患者由于上皮和固有层在透明板处分离,因此形成上皮下疱。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时,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蛋白发生改变,有利于癌变细胞向结缔组织中浸润。4.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小涎腺、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为固有层提供营养和支持。并不是所有的黏膜都有黏膜下层,黏膜下层主要分布在被覆黏膜,而在牙龈、硬腭等处则无黏膜下层。(三)口腔黏膜的功能1.屏障功能(1)上皮屏障:完整的口腔黏膜上皮是阻止异物和微生物进入深层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并在口腔咀嚼运动中承受压力、牵拉力和摩擦力。(2)唾液屏障:唾液对口腔黏膜的机械冲洗不仅去除了有毒物质,而且使细菌和微生物不能够粘附于口腔黏膜表面。此外,唾液中的黏蛋白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滋润、抗干燥以及阻止外源性酸和降解酶进入黏膜的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细菌也有抑制作用。(3)免疫屏障:上皮内的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都发挥着免疫功能。2.感觉功能(1)口腔黏膜对触觉、痛觉和温度觉非常敏感。(2)口腔黏膜有味觉感受功能,这是口腔黏膜所特有的。(3)口腔黏膜有渴觉感受器,并在调控口渴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4)口腔黏膜内的感受器对吞咽、呕吐、恶心反射、唾液分泌等有启动作用。3.吸收功能通过口腔途径给药时,药物可渗透到黏膜下而被机体吸收,从而降低全身副作用。二、口腔黏膜的临床病损特点口腔黏膜病虽然病种很多,但其基本病损不外乎以下几种,掌握这几种基本病损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作出一个正确的诊断就比较容易。1.斑是局限性黏膜颜色异常,不高出于黏膜表面,形状、面积大小不等,颜色通常比周围黏膜深。2.丘斑是一种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3.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直径从针头大小到5mm不等。表面可以是圆形、尖形、扁平形或多角形。4.疱黏膜内储存液体而成疱,直径为2~5mm,突出于黏膜表面,可以是单发的,也可堆集成簇,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5.大疱是较大的水疱样病变,直径在5mm以上。疱的上皮可以是薄的或厚的,紧张的或松弛的;按照疱型病变的病理表现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6.脓疱也是一种疱型病损,疱壁内为脓液。除脓性口炎外,口腔黏膜的脓疱很少见。7.糜烂为黏膜的浅表性缺损,一般由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也可因上皮内疱破溃而引起,上皮表层剥脱后,下方结缔组织血管更易暴露,因此临床表现为鲜红色病损。8.萎缩可呈现红色的病变,表面所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呈凹陷,其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如舌乳头萎缩可使舌面光滑而发红。9.假膜也称伪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组成,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溃疡表面常有假膜形成。10.皲裂表现为黏膜或皮肤的线状裂口。是某些疾病或炎症浸润,使局部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浅层皲裂仅限于上皮内,愈合后不留瘢痕,深达黏膜下层的皲裂愈合后可留瘢痕。11.溃疡口腔黏膜表面坏死或缺损形成凹陷为溃疡。溃疡表面有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多为淡黄色,基底是结缔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临床上根据溃疡破坏的深浅,分为浅层溃疡和深层溃疡。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深层溃疡病损抵达结缔组织深层,故愈合后留有瘢痕。临床检查口腔溃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溃疡的发生部位:有些疾病,溃疡常发生于某个特定的部位。如轻型口疮好发于非角化黏膜区。(2)溃疡的边缘:注意边缘是否整齐,有无倒凹。周围有炎性浸润的溃疡边缘多有突起;癌性溃疡周围可见结节状增生。(3)溃疡的基底:基底平坦或有结节。(4)溃疡表面的假膜:假膜的厚度、颜色和气味。(5)溃疡持续的时间。(6)溃疡的深浅、大小和形状。12.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表面的实体病损。其实质是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浅表损害。结节大小不等,直径一般0.5~2cm。13.肿瘤口腔黏膜的肿瘤可分为真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后者如脓性肉芽肿、囊肿性损害等。真性肿瘤又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针对不同性质的肿瘤,治疗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明确肿瘤的诊断非常重要,不能仅靠临床标准进行诊断,必要时需取活体组织作组织学检查。14.坏死和坏疽(1)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2)较大范围的坏死组织继发腐败菌感染,称为坏疽。三、口腔黏膜病的检查与诊断病史的收集1.主诉病人所描述的一个或一组症状。由医师从病人所述的病情中提取出来的一个简明扼要的主诉,可以指示疾病的部位、性质和时间。2.现病史主要指这次发病的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病因或诱因,症状的性质、程度及变化,疾病发展的情况及其他伴随的症状,以往治疗经过、曾经所用药物和疗效等。在病人叙述现病史时,医师要对疾病的症状作选择性询问,还应包括一些有助于诊断的阴性症状。3.既往史曾经患过的疾病(偏重于内科、皮肤科和五官科)。4.个人史烟酒使用史和饮食爱好及生活习惯等。5.家族史着重询问家庭成员中有无同样疾病的患者,或有无遗传性疾病,例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友病、梅毒等。(二)一般检查1.全身情况口腔黏膜病的临床检查以视诊及触诊为主。除局部检查外,对罹患全身疾病有口腔表征的病人要注意是否有皮肤症状及体征,如多形红斑、天疱疮等,通过这些检查往往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2.口腔情况口腔黏膜病损的部位、大小、颜色、表面及基底的情况。(1)视诊:通过视诊,可以区别口腔黏膜损害的特征与类型。在口腔黏膜病的视诊检查时应利用自然光线,但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有时可用放大镜对损害进行细致观察。检查时要注意病损的形态、色泽、范围,伪膜的颜色和厚薄,还要注意检查皮肤有无典型皮疹。(2)触诊:用橡皮指套或手套对损害区做触、扪、摸诊,尤其对慢性损害,应注意损害基底是否有浸润、粘连、坚硬度和淋巴结肿大等情况。(3)探诊:在大疱性疾病中可以用探针探查疱壁的边缘有无扩展。(4)嗅诊:在口腔黏膜病检查时很重要,一般的口腔黏膜细菌性感染为炎性口臭;坏死性龈口炎除了有坏死臭味外还有血腥味;恶性肿瘤为组织腐败坏死气味。(三)特殊检查法1.活体组织检查即从病损区取下病变组织,做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的变化,然后作病理学诊断。常用于持续2~3周不愈的溃疡和一些癌前病变的检查。2.口腔真菌检查主要用于白色念珠菌病的检查,常用涂片检查或培养。3.血液学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沉等。4.免疫学检查免疫成分的测定,抗核抗体、抗上皮基底膜抗体及免疫功能的检查。5.脱落细胞检查了解上皮细胞的种类和性质,也可作为病毒性疾病及天疱疮的辅助检查。四、口腔粘膜病的病历书写口腔粘膜病的病史较口腔科其他临床学科所要求的更为详尽,这是由于粘膜病种类繁多且常与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病有一定的联系。有完整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系统复习。在询问和记录病史中首先应注意主诉症状的特征、程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