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分析作者:王静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6期摘要:小学生相对来说其年龄阶段较小,无论是在心智、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还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尤为重要,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虽然说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仅与学校的养成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家庭也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家庭因素;小学生;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如今,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于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受到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不仅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养成教育有关,同时与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会感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也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两天。所以说,想要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下,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也能收获更加理想的效果。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个体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从生理机制的角度来说,习惯就是人们思想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长期重复而有规律的刺激下而形成的[1]。所以在习惯之下,个体的行为不需要外界的监督,也不需要自身主观的刻意控制,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身的一种巨大力量。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劳动习惯等等。小学生其年龄阶段较小,思维、智力、心理等都还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中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小学生就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这就会对小学生日后的生活、发展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分析(一)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龙源期刊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改革开放以前,现如今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比如很多家长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是百依百顺,由于孩子在家长的过度溺爱中成长,就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并且形成自私的性格[2]。所以农村很多小学生的其行为习惯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比如小学生习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来不愿意理解他人,当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抱怨的情绪。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与家长的溺爱有关。(二)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相比城市家庭,农村家庭的整体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有些家庭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没有读过书。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如果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那么也就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无法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和教育方法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一些家长根本就没有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三)农村留守儿童较多虽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村家庭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条件,年轻人都会选择外出打工。所以农村的小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交给爷爷奶奶照顾[3]。爷爷奶奶相比爸爸妈妈而言,他们的教育意识、教育理念更加缺乏,并且他们对于孩子更加溺爱,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所以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容易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一)注重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生活经历逐渐形成的,所以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小学生实际生活中渗透养成教育,而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而家庭作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因素,也应该加强从小学生日程生活中渗透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家长就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4]。比如在吃饭过程中,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饭前洗手,不浪费、不挑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在日程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养成懂礼貌、爱劳动、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通过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孩子实施合理正确的养成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提高家长自身素质龙源期刊网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阶段较小,所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对孩子无尽的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真正的爱应该要善于教养他们。教养就像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想要做好它,作为家长其自身必须具有相当的才能,以及一定的知识内涵。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不能仅凭自身美好的意愿,而应该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内涵[5]。比如对于农村家庭一些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的家长来说,其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观看教育类视频等来提升自己,并学习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想要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自身就应该成为孩子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持之以恒并注重监督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应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小学生的自律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所以其行为的随意性较强,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加强督促。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应该以温柔并坚定的态度加以引导和教育,同时还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惩罚,这样能够促进孩子对错误的行为习惯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加强改正。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教育,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四、结束语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教育、熏陶来实现,而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为小学师营造一种健康、快乐、绿色的成长环境,使得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作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注重塑造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学校也应该联合家庭积极开展家庭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1]赵咏梅.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技信息,2012(33):684+586.[2]刘硕峰.培养良好习惯绽放生命之花——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J].辽宁教育,2013(24):66-67.[3]刘艳.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研究[D].鲁东大学,2014.[4]成水防.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6(04):25+27.[5]赵战森.探究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高新区,2017(23):65-66.龙源期刊网作者简介:王静(1977—),女,山东聊城人,小教高级,茌平县博平镇刘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