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工程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产品的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二是产品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前者是管理的核心,后者是目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确立工程项目质量方针及实施项目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产品形成过程的控制,实现建设工程的目标。近几年中化集团公司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由于现场管理经验不足,工程技术人员欠缺,缺乏质量专业检查人员,特别是缺少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成现场监理监管不力,造成工程现场施工单位不按规程操作的现象时有出现,质量通病频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已是中化集团工程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目前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012年,工程管理部对部分在建进行了质量检查,并总结了存在的共性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1.部分项目参建方质量意识薄弱工程建设项目的参建方众多,质量意识各不相同,某些建设单位只看重项目的投资与进度,对项目质量监督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把项目全权托付于施工方与监理方即可;监理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监理技术水平低,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管控;部分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现象随处可见,缺少监督控制机制。2.部分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未得到有效执行建设单位质量管理计划、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检查中均发现了质量管理计划未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有些施工单位对技术规范照搬照抄,未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缺乏指导施工作用;有些内容与实际工程内容毫无关系。3.部分施工企业未及时采用新规范或缺少重要的施工验收规范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是工程建设过程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定。检查中发现,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交底记录等存在未及时采用新规范或未引用主要的现行标准。4.工程质量通病时有发生从现场抽查工程质量情况来看,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较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但质量通病时有发生,如混凝土模板制作粗糙,有漏浆、跑模、胀模现象,小构件砼观感粗糙、预留筋偏位或遗漏、加气块砌筑灰缝过大、门窗渗漏与墙面色差等质量、钢结构对接焊缝高度不够等。二、质量问题原因分析1.坚持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质量方针并未落到实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工程建设主要方针之一,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真正做到的并不多。2.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真正激发每一个职工来关心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最高阶段,强调的是全员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但在质量形成过程中,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未真正落到实处。3.施工组织设计不切实,很多施工组织设计只是应付审查,真正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未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未真正发挥出效益。4.过程控制的概念只体现在具体的过程之中,持续改进的观念比较淡薄。即在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中只是处于对目前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没有在吸取现有质量问题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对施工过程进行持续的监督。5.科学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未建立。一是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并未严格要求,二是用数据说话的科学质量记录分析体系还不完善。三、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1.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含义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要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生产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切实得到贯彻实施形成标准系列,使企业安全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2.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1)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2)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3)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4)通过在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5)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为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6)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7)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核。四、工程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1.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中化集团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是工程建设涉及的所有质量管理工作,包括综合质量管理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两方面内容。综合质量管理是指中化集团对二级单位、二级单位对项目建设单位开展的综合基建质量管理工作,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考核评价、质量事故调查与处理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指的是建设单位对具体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按项目建设阶段可分为项目策划阶段质量管理、项目招标采购阶段质量管理、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管理、项目验收阶段质量管理、项目总结评价阶段质量管理。2、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目标(1)质量管理必须实行过程管理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把建筑产品看作是一个大系统,则其中的土建、安装、设备、仪表、电气等就是里面的子系统,每个系统从专业角度来说都独立于其他系统,但是从功能角度来说又彼此相关,而每个子系统的生产形成,又是由一道道工序组成,系统和系统之间也由许多的交叉工序组成,所以要想整个系统产品质量过硬,必须从每一道工序抓起,使每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规范标准,这样一来才能使整个建筑产品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也就是说,用“过程精品”。铸“精品工程”。这是从专业层面和管理层面来理解过程精品的含义。“过程精品”另一层的含义就是业主满意。如果每一道工序都让业主满意甚至高于业主的期望,那么整个建筑工程必定能让业主满意,这就是对“过程精品”市场化的理解,所以牢固树立业主第一的主导思想,是实现过程精品的基本条件。(2)质量管理必须实行动态管理从施工项目管理的关系上规范下属企业,在此关系上,涉及到三个层面:即企业层面、项目层面、作业层面。每个层面都是由不同的人组成,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建筑产品质量好坏和这三个层面的良性互动直接相关。(3)质量管理必须实现节点考核将施工的各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没有考核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高低,就不能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现场质量管理就没有动力和目标。所以,对项目无论是作业层面还是管理层面,对每一个参与实施建造过程的人员,都必须规定明确的质量节点考核指标,并把质量考核指标直接与绩效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场职工对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五、工程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手段1.建立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现行的工程质量理制度是2009年工程管理部成立后颁布实施的,对规范市场行为,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但从总的方面看,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弊端,亟待解决。其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管理权责界定不清楚、岗位定位不明确、管理内容不完善、质量责任未定义。新制度的制定,按照三级管理模式要求,明确管理定位,理顺管理关系,落实管理职责,划分管理范围。要求构建标准化制度体系,完善制度管理机制,强化制度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由集团公司总部延伸到各个二级单位和企业,着力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2.落实业主项目部和业主项目经理的责任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并对检查、评定的结果负责,同时作好与建设主管及质检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配备各专业检查人员,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均有质量人员在现场。3.系统编制标准化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由集团公司牵头,编制系统完整质量检查要点,目的在于让质量管理人员尽快掌握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1)检查表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有启发性。(2)各类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分清各自职责内容,尽量避免重复。(3)检查表的每项内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4)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设备的变动、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5)实施检查表应依据其适用范围。检查入员检查后应签字,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责任明确。4.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素质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质量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工程质量管理者,其观念和行为对工程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充分调动工程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工程行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念,显得尤为突出,除了要对其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健全岗位培训制度,改善其工作条件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工程质量。5.建立标准化的工程资料管理以石油化工板块为试点,理顺项目内部运行、业主与承包商、项目与外部之间的责任关联、工作步骤等,以工程资料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主线,将工程资料形成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和统一性的体系,致力于减少过程管理的盲区,实现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6.建立承包商标准化管理程序完善机制,逐步规范承包商管理。着重在于对承包商的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加快推动承包商资源库的准入工作。制定承包商评价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评价的内容、标准及程序,建立完善、科学的承包商评价体系。深入研究承包商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强化招投标、合同签订、质量、安全、环境、工期、分包等方面管理,进一步规范承包商行为,逐步建立起承包商准入、检查、评价、总结的常态工作机制,实现对承包商准入、选择使用、评价等全要素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7、建立进场设备材料质量验收的标准化管理程序建立集团公司工程物资供应商数据库。招标前,根据公司物资供应商名录进行选择比较,了解市场信息,多渠道摸底,收集、整理材料供方的相关资料,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这是企业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竟争能力的重要因素。用对于大型的、重要的或技术复杂的关键设备,将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检测手段进行实地调查或委托监造。材料的现场管理是项目材料管理的关键。在材料现场管理中,应依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监测,做到“勤检查、严把关”,杜绝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要认真核对其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是否与合同计划相符,按照验收标准规定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应注重材料实物与合格证明书真实性的检查。六、前景展望集团公司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地方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工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初步建成,覆盖率达到80%;工程质量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工程质量宣贯培训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实施和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并取得实质性效果;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在推动建设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实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