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国家实力外交家的谋略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和实现其对外政策。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弱国无外交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具体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实现了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阐述了未来新中国的三条外交方针)1.新中国建国初,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建国初,我国的外交形势怎样?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国美苏联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相关史事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相关史事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相关史事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7.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8.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11.越南民主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12.印度共和国1950年4月1日13.瑞典王国1950年5月9日14.丹麦王国1950年5月11日15.缅甸联邦1950年6月8日16.瑞士联邦1950年9月14日17.芬兰共和国1950年10月28日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出提出者内容首次确认意义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相关史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主权和领土完整利相关史事材料研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2、万隆会议:时间地点参与国家会议特点(性质)会议结果意义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目的:是为了反对殖民主义,保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进行友好合作。相关史事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假设: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该说啥好呢???周恩来发言的精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含义:(1)“同”:①遭遇相同: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②面临问题相同: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经济的任务。③目的相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保障民族独立,谋求发展。(2)“异”: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社会习俗和意识形态不同。释疑解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三、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知识拓展意义: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出色外交才能和外交技巧,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创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独立自主的和平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外交政策成熟求同存异开创了外交新局面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政策一个原则一次会议一个方针一位伟人1.有记者问:“你们中国一向反对美国,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国制造的商品?”(事实的确如此。诸位请看,这支派克笔就是美国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这可是在抗援朝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啊!)2.有记者问:“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3.有记者问:“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4.有记者问:我们美国人走的是公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走的是马路呢?(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同”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练一练1、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和平外交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四项基本原则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当时是为了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CC3、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出席万隆会议③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④出席日内瓦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4、周恩来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时D1972年与尼克松会谈时A5、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B6、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D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心中。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A、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B、领导南昌起义C、参加长征和遵义会议D、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E、参加重庆谈判F、建国后任总理G、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H、参加亚非会议I、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外柔中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他们自己。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