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030405060708090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东部西部北部一、统计指标㈠、工业总产值概念: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所谓“工厂法”就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独立法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的成果相加。工业总产值包括的范围工业总产值包括产成品价值和工业性作业价值⑴.成品价值:所谓成品,是指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入库的产品。⑵.工业性作业价值:工业性作业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包括:修理、加工制作、设备安装等及在工业性作业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价值。不包括被修理、加工制作、安装的产品的价值。工业性作业和成品的区分原则成品生产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提供新的使用价值;工业性作业只恢复或增加原来产品的使用价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的价格有两种:1.不变价格指以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用于计算各年的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2、现行价格以报告期的实际平均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计算产值㈡、销售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价值总量。包含两个方面:(1)销售成品价值(2)对外加工费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的区别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销售总量,不管是否本期生产,只要是在本期销售的都应计算工业销售产值,因此工业销售产值是以产品所有权的转移为计算原则;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工业产品生产总量,只要是本期生产的不论是已销售的还是尚未销售的都要计算工业总产值,所以工业总产值是以产品的生产为计算原则。㈢、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一:生产法概念: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公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二:收入法概念: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公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㈣、产品产量指生产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产品产量包括:⑴生产企业(单位)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或本企业的自用量,也不论是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或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均应统计生产量。⑵非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委托加工,即订货者来料加工,产量一律由加工企业统计。⑶从农村收购的村及村以下非工业生产企业(单位)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矿产品可包括在本企业同类产品产量中。为避免重复计算,对收购的工业企业(单位)的矿产品一律不得计算在内。工业产品产量不包括:由委托企业提供原料,并负责产品检验和销售,而受托企业只进行加工,并在财务上以加工费作为结算形式的,产量由委托企业统计,受托企业不统计。生产中生产的废品、边角余料、废料等。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一般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产量计算。产品产量统计原则一一切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统计产量。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产品,应按企业主管机关规定的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执行;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不得擅自更改标准或降低标准。只有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方可统计其产品产量,否则不许统计产品产量。产品产量统计原则二已完工并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产量。规定要求包装的产品,必须包装好,才能计算产品产量。报告期产品产量,应以报告期截至最后一天为止,至于报告期最后一天以哪一个班作为截止计算产量的班次则由企业主管机关规定,并应与会计核算的结算时间一致。结算时间一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移后。产品产量调整统计数字的规定:本年月度、季度已上报的产品产量,如发现数字不实(多报或漏报等),应于发现当月在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调整,并加以说明。由于自然灾害、自然损耗等属于非企业原因而造成的产品损失,均不必调整已报的统计数字,但应加以说明。企业出厂的产品如因本企业的责任而发生退货时,应分情况处理。凡可修复的产品,修复后不得重复计算产量;凡不能修复的产品,应在报告期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扣除,并加以说明。跨年度的退货,调整办法同上。㈤产品库存指报告期初或期末某一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暂未售出的产品实物数量。产品库存量核算原则:产品库存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有的产品虽已结束了生产过程,但还没有验收合格,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计入产品库存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凡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产品库存不能出现负数。如果产品还没有来得及入库就已售出,应将售出的这部分产品补填入库和出库凭证,并相应计入产品产量中。产品库存量核算方法:本企业产品库存量包括: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尚未拨出的;盘点中的帐外产品;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本企业产品库存量不包括:①属于提货制销售的产品,已办理货款结算和开出提货单,但用户尚未提走的产品;②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㈥单位产品原、燃料消耗指标概念:单位产品原、燃料消耗统计,是为了检查消耗定额执行情况,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操作技术,采用新技术,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材料、燃料,为节约消耗,制订物资消耗计划提供必要的依据。单位产品原、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单位产品原、燃料消耗,简称“单耗”,是指单位合格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燃料的数量,计算公式如下:某种原材料、燃料总消耗量产品单耗=—————————————合格产品产量计算产品单耗的一些具体规定计算产品单耗的产品,只限于正式投产的产品。试制阶段的新产品、科研产品以及正式投产以前试验生产的产品,不计算单耗指标。原材料、燃料总消耗量(以下简称总消耗量),是指生产该产品自投料开始至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或燃料、动力)的全部数量。在总消耗中必须包括:生产合格品、废次品的全部消耗;原材料被加工后发生的边角余料等;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半成品、在制品的储存和运送所发生的损耗;由于设备检修、开工、停工引起的物料消耗;返修改制不合格品的消耗;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损耗。在总消耗量中不应包括:原材料进厂以前运输过程中的在途损耗;已完成但未检验的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在制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科学试验、技术革新、非标准设备制造、劳动保护、大修理作业等消耗的原材料。计算产品单耗的其它规定使用同一原材料或燃料、动力,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计算某一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时,可通过测定,按一定的比例分摊计算。循环使用的物料以第一次投入量算消耗,回收再用的物料不重复计算其消耗量。原材料、燃料应按规定折合标准量为便于各企业之间及本企业不同时期的对比,有些原材料、燃料应按规定折合标准量计算作为被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在折合标准量时均按实际有效成分含量折算,具体折算方法有两种:“干基”与“湿基”。有效成分含量为干基时,其公式如下:实物量(1-水分含量%)×干基分析有效成分含量%标准量=———————————————标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为湿基时,其公式如下:实物量×湿基分析有效成分含量%标准量=———————————————标准含量%㈦劳动生产率1、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来计算。计算公式: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2、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根据某种产品实物量计算的平均每个职工(或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是通过产品实物来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指标。我国目前有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通常简称全员效率)和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⑴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⑵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平均人数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的产品产量,是指报告期生产的,并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的合格产品产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废品的数量。二、原始记录与统计台帐㈠、企业原始记录概念:企业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记载。作用:企业的原始记录不仅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好企业原始记录对于搞好企业统汁工作和加强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切实做好原始记录的设置工作。原始记录是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活动情况的最初的直接记录与真实写照它包括原始的报表、凭证、单据、自动记录、运行表单、运行日志、维修记录等是建立各种统计台帐,编制统计报表和进行统计分析的依据,是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基层车间、班组进行日常生产管理的工具工业企业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实行统计核算的基本依据没有健全的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帐=数出无据统计数据含“水份”、失真误导决策统计基础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状态与发展规律。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是基础的基础。原始记录的设置原则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的需要。(各项统计指标)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如:生产工艺、产品特性等)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如:质量、责任制等)原始记录的设置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在满足核算的前提下,种类不易过多、过杂。在计算方法范围,口径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报表和企业内部报表的要求设立原始记录,各部门应互相配合,做到既能满足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和有关管理工作的要求,又避免各搞一套,繁琐重复原始记录的种类综合性原始记录即在一张记录表上记录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情况。专用性原始记录它是在一张记录表格上只登记某一方面的情况,专门为取得某一项资料而设置的。原始记录按专业归口大致分为生产技术设备能源计量质量安全劳资供销财务行政其他原始记录管理各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由统计负责管理原始记录的设计、修订按专业归口负责,由各子分公司总经理或分管总监批准执行,呈报企管部备案原始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全面、及时、准确、清晰,字迹工整,不得任意涂改或撕毁,保持原始记录完整无缺检查原始记录情况,对于不按规定填写、数字不真实、伪造涂改等行为要及时追究责任。基层统计人员负责按月收集,分门别类,逐月装订成册,统一保管,以备查用原始记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工作则是原始记录的加工和提高㈡、企业统计台帐企业统计台帐是指为统计整理和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账册。它是按照时间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循序的登记统计台帐的种类按其内容繁简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台帐和专用台帐两大类1、综合性台帐,是将各项有关指标按照时间顺序综合登记在一个表册上。综合性台帐一般有以下几种